明知不可挽回,白夕兰还是飞蛾扑火,半点余地都不给自己留。
“我、我是,沈家的媳妇……”
排在沈家媳妇之前的,是沈凛骁这个人。此刻,沈凛骁胜过了白夫人,但他永远不会知道。
白夕兰彻底陷入茫然,没了‘沈家媳妇’这个身份,她就真真正正只是一个人,林家、白家、沈家,世间再无她存在的任何痕迹。
白夕兰内心祈求着沈凛骁能说些什么,哪怕是、撒谎骗她,说是为她好,哄哄她,也不枉这近一年的夫妻情谊。
两人相互僵持着,白夕兰的话说得直戳常悟心口。常悟眉头微皱,察觉到有什么脱离了他的掌控,他有些心急、有些恼怒,便上前拉白夕兰手腕。
“姑娘,该走了。”
这样纨绔无能的沈凛骁,到底哪里值得她如此卑微请求。他看不得她自苦,只想快点带走她。
白夕兰抓着沈凛骁手臂不放,任凭常悟怎么拉扯都不肯松。沈凛骁在推搡中乱了心,常悟的介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他必须做点什么。
沈凛骁说服着自己,他没有做错,休妻后她半年就可以重获自由。白府重利,只要常悟真心谋划娶她,她肯定能摆脱过往不好的名声,风光嫁入侯府。
他听三舅说,常悟已经被立为世子,侯府现在几乎都是常悟在做主。给侯府做当家主母,不比将心放在他一个无能庶民强吗?他和林家的姑娘已经定下婚书,他休妻另娶,占着她一颗心,岂不是要拖累她一辈子。
沈凛骁想要为白夕兰担起责任,可他没想到,这会是件那么痛的事。
沈凛骁咬紧牙关,逼自己狠下心。他抬头看向白夕兰,眼神锐利得像是一把刀。
“你怎么不让我吃苦?给我洗衣服?替我做饭?你只见我拉过弓,不知道那把弓有多贵。你以为随便做的一把弓都能射中猎物吗?你以为光靠准头就能天天得到猎物吗?我出行骑马坐车,这辈子就没用走的出过京都,山匪横行的地方,不到半路我就要吃不消了。你看看我,我从没穿过什么粗布麻衣,我一生锦衣玉食,如何跟你吃粗粮谷糠?用你的脑子好好想想,你能给我什么?我有什么理由不休你?”
沈凛骁话说得狠。原本他曾经动摇过的话,如今看白夕兰哭红的眼睛,忽然觉得全都不是事了。他没有从自己的一段话中得到任何的赞同感,直到此刻他才发现,那些困难与白夕兰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
他脑海里有个声音不停叫嚣着他可以。
就算让他走破鞋,让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觉得他都可以。
可是现在,已经不是这些问题了。血海深仇他必须得报,她恨他,下辈子、给她当牛做马补还给她。
所以走吧,离了我、有大好日子可以过啊。
沈凛骁铁下心来,两手用了劲,拼命去掰白夕兰的手。沈凛骁一根线崩得很紧,眼看就要断了,他顾不上白夕兰,狠心用力、在她柔软的小手上刮出了伤痕。
白夕兰不肯松手,哪怕被掰得两手通红也不放开。可是当沈凛骁扯开她的一边手时,那边手垂落在身侧,再也抬不起来挽留他了。
一根、两根……白夕兰的手指被沈凛骁一根根掰开,最后她两手空无一物,而他也决绝的后退数步,不给她再纠缠的机会。
白夕兰脑子忽然一片空白,站立不住、险些往后倒。常悟眼疾手快扶住白夕兰后背,撑住了她。
沈凛骁见白夕兰身子不稳,控制不住要迈腿。常悟离白夕兰站得近,见常悟先一步稳住白夕兰,沈凛骁又定住了身。
而沈凛骁意外流露出的关心,白夕兰思绪混沌,已经关注不到他了。
她睁着眼睛,眼眶里还蓄着泪,却是不会哭了。
“白姑娘。”常悟想要扶住白夕兰的肩,怕觉冒犯,但最终还是撑住了她的手。“随我走吧。”
常悟一语双关,说着只有他和沈凛骁能听明白的话。只是这一次,少了些许喜悦,莫名变得非常干涩。
白夕兰这次没有再反抗,她双眸失神、脚步虚浮,靠着常悟才勉强转身挪开步伐。
她那么喜欢他,他却连骗都懒得骗她。
她不要再喜欢他了。
白夕兰受伤心痛,内心痛苦嘶喊着。
白夕兰不要再喜欢沈凛骁了!
她恨他!
彻彻底底恨上他了。
作者有话说:
本来说今天日四千的,结果晚上临时有约,还是三嫔吧,它温柔体贴,最得胖妈心意(绝不承认胖妈短小,其它日不上),哼哼~
还有,胖妈应该快要更上妖鬼了,胖妈脑补很久了,好期待,嘿嘿嘿嘿~
以上,留爪、留爪。
第166章
元帝四年, 起义军和南部军一齐攻向京都。他们与元帝的兵马三方对峙,元帝派出吉侯与南部军议和,当夜、南部军停军在京都二十里外, 在营帐内接见了吉侯。
吉侯常悟被‘请’到营帐,发现帐内等候他的是沈凛骁。南部军的无理‘待客’并没有激怒常悟, 他似乎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除了偶尔流露出的一丝倦容,平静得不像话。
四年多过去, 曾经的好友再见面, 相互都是陌生居多。
一年多前, 常悟的父亲去世,他如愿成为侯爷, 被已经是新帝的九皇子封为吉侯。但常悟的官路并不顺利,他没有如自己所期待的那般, 带领家族壮大。甚至于, 他还能活着,已经是种奇迹。
元帝是个疯子,在他刚登基不久,常悟就发现了苗头。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对元帝的防备犹如蚍蜉撼树,他跟京都很多世家一样,即便发现这一点,也无法摆脱元帝的控制, 只能一日日等待元帝落下铡刀, 迎接自己家族的灭亡。
薛家是最早被灭的那个, 回想元帝登基时, 薛家把持政权, 如日中天。虽然拗不过元帝,让白夕鸾成为了皇后,但薛家的女儿也毫无悬念的夺走贵妃位,一时间风头无两。
薛家倒得猝不及防,各世家还没来得急反应,元帝就以谋害皇后为由迅速处理了贵妃,在薛家人睡梦中,以谋反名义,下旨派兵将薛家斩杀。
元帝手里怎么会有兵呢?当时世家们都猜测,是先皇给元帝留了什么后手,他们相互猜测、迟疑着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如此,错过了扳倒元帝的最佳时机。
殊不知,先皇虽然给元帝留下些辅政大臣,但却没能耐在世家眼皮子底下养一支重兵。武将世家们对先皇曲意逢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轻易听从元帝的指挥。
先皇临终前,深知自己已经几度踩到世家的底线,世家们不过是看他时日无多,降低了底线。先皇特意传召元帝,嘱咐他千万不要一时意气与世家起冲突,要他学会隐忍、等待时机。
元帝当时应承得好,却不想,登基不久就因为立后一事与世家高调争论,没多久薛家就亡了。
元帝打了薛家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先皇党还是对元帝的危险举动心生不满,他们一边担忧的劝说元帝,一边偷偷跟世家们一样、打听元帝兵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