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碣石的说法,在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最早出现于《与贡》,记载所谓碣石就在渤海附近。
但学者们争议不断,谁也说不清碣石是山还是礁石,直到查证在河北昌黎有一座山就叫碣石山,才确认单独的碣石二字应该就是指礁石。
自古以来,便有很多名人骚客来这最东边的海湾看这处碣石,至今仍是辽省绥中的著名景点。
“当然,这个碣石没什么可考古的,重要的是我们脚下的东西。”秦铎说道。
楚孑看向足下,很快便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在距离海岸十余米的地方,凸起了一片长二、三十米的夯土台。
“在80年代末的时候,这里的村民在附近发现了一个瓦片,经辽省考古所的专家坚定,那是一个瓦当。”
“瓦当”是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在东、西汉时期用的格外多。
“这立即引起了一众专家的重视,他们形成了工作组,在附近细致搜查,就发现了这片夯土台。还有附近的一个砖瓦窑遗址。”
“在旁边的瓦子地地区,专家们还捡到了更多的瓦当,上面有明显属于汉代的灰陶绳纹饰式样,还有‘千秋万岁’的字样,基本确定,这里是一片汉代遗址。”
秦铎边说,边带着二人在附近走了起来。
楚孑也注意到周围已经站了不少专家学者样貌的人,都在说着些什么。
“但专家们就觉得有点奇怪了,毕竟这种有灰陶绳纹的瓦当应该只出现在衙署一类的比较高级的建筑上,这里离咸阳那么远,还在海边,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呢?”
“而这个夯土台更是蹊跷,要知道古代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建设在高台之上,那这里原本会是个什么建筑呢?”
“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瓦当,普通的瓦当也就一二十厘米,而这块瓦当足足有五十厘米,看上去有脸盆那么大,上面还有夔(kui2)龙纹饰!”
“这样的瓦当只有秦始皇的咸阳宫出土过一片样品,这个残片可以说是开启了辽西地区秦汉考古的新纪元!”
“辽省考古所的专家立即把这块瓦当送去了燕京,经过苏秉琦教授的查验,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里可能就是秦始皇著名行宫,碣石宫所在的地方!”
史料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霸业,进行了第四次东巡、
他一路从咸阳向北,最终到达了渤海处的碣石,并在这里着人修筑了碣石宫。
秦铎指向不远处,继续道:
“当时,姜女石遗址旁边有一个工程刚刚动工,辽宁省考古所赶紧上报,这才把工程停了,然后对这片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和发掘。”
“很快,他们便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一个遗址,而是有足足六处。”
“它们分别是石碑地遗址,瓦子地遗址,黑山头遗址,止锚湾遗址,还有离得更远的周家南山遗址和大金丝屯遗址。”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这里是一个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群了,一切都很符合碣石宫的描述。”
“勘探结果表明,最大的石碑地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墙基宽2.8米,围墙内有南北贯穿的大道,宽约6米。”
“宫殿就在最南边的夯土台上,北边还有一些建筑,几个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说到这里,楚孑向四周环视,只觉得伴随着不绝于耳的海浪拍击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看上去颇有气势。
“但奇怪的是,专家们并没有在如此广大的碣石宫的建筑群中发现一丝一毫的生活器具痕迹。”
秦铎看向楚孑,挑了挑眉:“你猜这是为啥?”
楚孑思忖片刻,答道:“因为秦始皇修筑碣石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居住。”
秦铎笑笑:“那你觉得会是因为什么呢?”
“考虑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楚孑不确定道,“可能是为了修仙吧?”
“没错!”秦铎揽过楚孑的肩膀,“当时的学者们也都是这么猜测的,直到最近发现了更为确凿的证据。”
楚孑立马警觉:“什么证据?”
秦铎指了指海岸上,楚孑这才发现那里站了一排人,而他们似乎正拿着一些潜水设备。
“我们在海岸通向那三块碣石的海底,发现了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道路,”秦铎嘿嘿一笑,“那似乎是一道修仙之路,不知道楚同学有没有兴趣,亲自去看一看呢?”
第101章
一说海底可能存在一条鹅卵石铺成的甬道,楚孑就来了精神。
古人经常迷信求神,也想象着自己能羽化而登仙,就连君王将相也不例外。
秦朝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海里有三山”,即海上三神山,神仙居住的地方。
《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有这段记载:
“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徐福这个人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基本上秦始皇干出的那些神神道道的事都和他有关系。
但稍微了解一些我国地理的人都知道,我国的辽东、胶东这些地区外面的岛屿是不多的,更遑论有山了。
专家猜测,这三山说的最靠谱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台湾省了,可惜台湾省也没有什么标志性的高山。
所以不能怪秦始皇没找到三山,就连现世的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们也都没找到呢。
但姜女石却正好是三块。
会不会秦始皇找不到三山,就决定找个平替,用姜女石的三块来代替了?
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
其实距离发现这里的遗址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因为我国的水下考古事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所以就搁置了。
别说水下考古了,就连地面上的考古也是困难重重。
当时上头叫停隔壁的开发工程都费了不少周折。
试想一下,一个开发工程少说也要投进去几千万上亿,却因为挖出了一块夔纹瓦当而叫停,如果你是地产开发商,你也不乐意。
华国考古确实面临诸多困境与局限,但地面上的考古还是有价值的,至少摸清了此处遗址群的一些基本特征。
因为之前的建筑工程对位于石碑地西侧的黑山头遗址造成了破坏,所以先对黑山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沿着夯土台下挖,竟然发现了保存良好的柱础石,还发现了一个用砖石垒砌垂直向下一米的窖井。
而且还发现了黑山头遗址的房间都是由两个房间、两个房间组成的相连的建筑群。
这些房间里面,有的是一口井,有的是圆坑。
这样的组合在古代被称为“一井一窖”,所以专家们推测这个建筑主要是储物的,很可能是食物之类的。
没有生活物品,却需要储藏这么多食物,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为了祭祀什么贡品而准备的。
而位于石碑地遗址东侧的是止锚湾遗址,里面则是能见到摆放家具、器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