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郑国,不就是在中原吗。
很快,昌伯为了表明态度,亲率四十万大军,头一个向刚安稳的郑国发起攻击。
借口随便找了个,什么不尊周王,什么对忠臣不好等等。
这些理由谁听了都可笑,周天子都习惯了。
反正你们打谁,都能扯这个理由。
手持恶金武器的昌国势如破竹,大兵三路压境,直逼郑国边城。
郑国还未反应过来,纪国已经知晓,甚至先派人通知纪国,又起兵从半路拦截。
五月,三国交战。
纪凌在纪国宫室,听着前方来报。
大哥纪胜就在前线,虽说近些年纪国骑兵已经有了十万。
可昌国到底是会做铁的国家,谁知道他们在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一切的冲击来得那样快。
很快纪伯带领的兵马同样出征,纪胜半路拦截,纪伯则直攻昌国。
相比纪国的反应迅速,郑国那边问题多得数不清。
郑锡听这消息都皱眉。
纪国派人送去消息,他们直接惊慌失措。
统帅仉选推脱不出,好在还有当初郑锡带出来的卿士接手,算是勉强上任,可惜这位能力尚且,威望不足,军中很少有人服他。
郑锡还嘲讽:“当初排挤我的时候,怎么不见如此龟缩。”
这话传到仉选耳朵里,加上女婿郑伯怒目而视,仉选只好出来,以自己的威望来帮忙管理军队。
纪凌还在后方调配物资。
他们准备了六年时间,这六年时间里,粮草,兵马,一切都准备就绪。
为的就是应对即将要来的战争。
虽说比想象中快了一点,可不是没有准备。
郑锡,杜邗,以及纪国一帮武将全都摩拳擦掌。
别忘了纪国以什么起家的!
依托纪国强大的物资储备,以及四通八达的水陆运输,纪国的兵马吃好的喝好的,可把敌人羡慕得不行。
纪凌的想法是,尽量减少伤亡,吃喝这些东西一定要满足。
他也没忽略另一件事,那就是药物的生产。
刀枪剑戟,总会伤到人,药物必不可少。
外面打得热火朝天,纪国的第一座制药厂建成。
做的东西就是大蒜素,这个东西相对来说容易做成,而且对杀菌的作用很好。
从全国各地收上来的大蒜统一运到国都附近的工厂里。
现在建个工厂对纪国来说轻而易举,再有纪叔公帮忙,大批大蒜经过挑选,清洗,破碎,烘干等等。
连烘干的温度都被纪叔公掌握得很好。
最后的干蒜磨成粉,放入酒里面除臭,最后用抽滤法去除上层的溶液。
没有臭味的大蒜素就此做好。
因为是战时,速度都比平时快了很多。
大蒜素运用广泛,又容易制成,只是要吩咐更多百姓多种大蒜,来保证前方将士们使用。
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药物。
纪国军队人数虽不多,但各个装备精良,后勤保证有力。
还有这些年两餐饭改为三餐,力气都高出其他国家人一大截。
特别是这些年还在成长的青年,个头都要比其他国家青年高。
在没有特别技巧的战场上,个子高,力气足,那就等于胜利。
昌伯出发的四十万大军攻下郑国三座城池,转头就听到纪国攻下昌国四座城。
一来一回,竟然还亏了。
守城的四个儿子一个也不中用,自己都说过纪国大概率会来攻打,还打成这样。
但他已经在外面,不好再回头,只能继续攻打郑国,同时给卢国发去消息。
卢国那边也不拖后腿,以卢山鸣为首,同样攻打中间的郑。
郑伯几乎欲哭无泪。
他到底招谁惹谁了!
这些年简直流年不利!
一个个的,都拿他当软柿子!
他已经近半个月天天做噩梦,每天醒来,不是城池要被占,就是已经被占。
要不是纪国帮他拖住昌国后方,那他的仗打得更艰难。
赵,梁也渐渐出动,会帮他牵制昌跟祁。
但人家可进可退,受伤的就是他啊!
郑伯长叹口气,耳边隐隐约约似乎听到郑锡的声音。
郑锡告诉他,必须找个突破口,本来是纪国,之后趁着庆国乱选庆国。
可郑锡花费许久占领的九城,几乎被他拱手让人。
叔叔还说了,如果拘泥在这中原,迟早会被一点点蚕食,他们的处境会比纪国更惨。
这些话历历在目。
可他当时怎么就不听呢。
西面的昌国,东面又来个卢国。
但郑国的厄运并未正式开始,因为迟迟未动的祁国出发了。
祁国大军分两路出来,一面向疲于应战的郑国,另一面朝国君,储君都出去的纪国。
祁国早就不满纪国跟百万国之间的眉来眼去,更知道百万国恶金哪里来的。
不报这个仇,他们还是大国吗?!
而且他们三国的目标就是纪,郑不过是个过路的而已,他们只要打通让卢国过来的道路,就会对郑停手。
百万大军,将会齐聚纪国。
灭掉纪,抢了纪国的武器,抢了他们的田地,农具。
总之纪国白纸,肥皂,恶金,水泥等等,统统都是他们的。
纪国面向祁国的关卡,纪凌跟郑锡皆在上面,看着远方的祁国大军脚步慢下来,在纪国附近安营扎寨,纪凌道:“他们在等人。”
祁国至少出了八十万人。
他们依旧在等人。
这次好像,真的冲着灭国来的。
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五月中旬, 正是天气最热辣的时节。
祁国八十万军队已经在纪国东面安营扎寨,明显准备好打持久的战役。
但在纪凌和郑锡看来,他们像是在等人。
跟他们两个想得一样, 祁国确实在等。
中原方向的昌国, 卢国, 军队,终于在郑国会师。
一条从南到北的道路被他们占领。
郑国直接被分割成两部分。
郑伯已经逃往周。
以前都是他欺负周天子,这种时候却要寻求周王的庇护。
郑伯本以为昌,卢会借此瓜分郑国,他已经在瑟瑟发抖, 谁知道昌,卢会师之后竟然停下脚步。
虽说把周围粮仓都给抢了,但并未占其他城池。
郑伯离得近,知道的消息也多。
本以为昌国的四十万大军已经足够多了。
没想到卢山鸣竟然带了百万大军!
这是要干什么?!
南北之路打通, 昌伯跟卢山鸣在中间见面,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 很快又打下一个城池。
那就是, 郑国跟纪国锡城交界的地方, 阳城。
当初纪国跟郑国交界, 应该是武城。
但武城, 定城, 锡城尽数归纪国所有, 就变成了现在的阳城。
现在不说赵,梁,两国, 就连郑伯都看出其中的意思。
昌不管自己被攻陷四座城池, 仍然进攻郑国, 攻了之后又不占领,只为开道迎卢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