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105)+番外

哪怕现在这种上古时期,不管中原还是狄戎蛮夷,都是一家人。

打来打去的,不如统一。

这个想法在后世人看来再正常不过。

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还是有些不同的。

不是他们不想统一,而是暂时没这个想法。

一旦念头起来,便会成为所有炎黄子孙的执念。

现在先不聊这些,纪凌把思绪转到和平盟约上。

这事是纪凌提议,自然由他来说:“上次和平盟约坚持两年,这次希望能长久一点。”

“我们是真心实意希望和平盟约能成。”

纪国虽是故意推昌国出来,但也同样是真心的。

有这个盟约在,至少比没有好。

这张纸存在的时候,那些国家想要打架,还要找个合适的理由。

否则就像赵,梁没事打架,然后没事再找郑国麻烦一样。

最重要的是,昌国要当这个盟主,他们就不能那么光明正大地挑头来联合攻纪。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纪国,真的想要和平盟约,他们是最想让天下太平的。

就算此事不成,用这事拖一段时间,那也是好的。

留给纪国的时间越长,那机会就越大,以后真打起来,损失也更小。

纪凌说完自己的想法,郑锡头一个点头:“小公子的想法,便是我的想法。”

这意思是完全同意。

剩下的缪成志,杜邗同样没意见。

纪伯拍板:“好,接下来咱们的任务,就是促进这次和平盟誓成功!”

昌国国君刚要拉人联合攻纪。

纪国就要拉人和平盟约。

期间百万国又跳出来,双手表示支出纪国,自然又被所有国家无视。

怎么哪哪都有你?

我们中原国家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没想到百万国刚说完,纪国为表谢意,当即道:“百万国如此支持,纪国将送两万把恶金农具过去!”

原本还在想对策的昌国国君差点气吐血。

好啊,竟然利诱。

有这么办事的吗?

当然,只有铁器诱惑依旧不够,只是让天平上多个砝码。

到底选昌国的六国攻纪。

还是选纪国的和平盟约。

这两个讨论在各国进行。

昌国国君见此,直接闭上眼。

一个个蠢货,都是蠢货。

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不怪昌国国君骂他们蠢货。

明摆着纪国在拖时间, 他们竟然还真的讨论起来。

现在对付纪国都有些晚了,哪能继续拖下去?

昌国国君一连发了好几封信,目的都是催着一起商议攻纪的事。

纪国这边却气定神闲, 给各国的信件内容却不同。

给卢国跟祁国算是敷衍。

卢国的卢山鸣, 祁国的祁喜, 昌国的国君,他们几个心里明白,也是最倾向于打的国家。

除了都想要恶金之外,卢国想要制盐的方法,祁国想要种田的各种农具。

昌国?昌国就是觉得纪国是隐患, 必须去除。

但给赵国,梁国,郑国的却不同。

这三个国家从前年开始,战争就没停过, 先是灭庆,再是三方混战, 里面夹杂着周王室。

他们三个其实对打仗的想法并不强烈, 对休战反而有想法。

打这么久, 他们也受不了。

所以给他们三国的信件最为诚恳, 并且表示对赵, 梁的正统认可。

那边一想, 纪国连百万国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都能接受, 他们这两个确实不是问题?

郑国那边纯粹懒得打了。

他们陷在团团包围里,最期盼别打了,让他们休养生息。

等到三月, 天下局势渐渐明朗。

卢, 昌, 祁三个大国想打。

纪,郑,赵,梁不想打。

按照人数跟面积来说,前三个比后四个强。

但没有强到完全碾压的地步。

在察觉到昌国意图后,纪国用一个和平盟约,让原本属于对方的盟友拉来三个。

这种情况下,除非卢,昌,祁想拼个鱼死网破,否则根本不可能灭到后面四国。

赵,梁在各种征战中磨练出来的兵法诡异残忍,纪国又有碾压性的武器。

郑的地理位置又好,直接把那三个大国分割开,他们现在想送消息都要绕远路。

已经会炼制恶金的昌国还好,大不了派骑兵,其他国家就惨了。

但卢,祁立刻借此机会,问昌国要他们好不容易造出来的恶金,说只有装备上铁马掌,三国之间才好联系啊。

看到这封信件,昌国国君又暗骂几句蠢货。

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

还要东西呢,都要火烧眉毛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消失于无形。

现在的结果是,既没有六国联合攻纪,也没有和平盟约。

怎么说呢,凑合过呗,还能怎么样。

可七国分为两股势力,诸国之间气氛开始紧张。

纪国更是在旋涡中心。

而他们能做的,只有加快发展速度。

人口的快速增产同样带来很多问题,好在纪国的法律十分健全,很多眼看要出事的情况,全都被一一解决。

各国陷入诡异的安静当中,像是暴风雨的前夜,看似平静祥和,其实暗藏汹涌。

就连赵,梁都已经休战,郑也在充实实力。

看到这样的场景,纪凌知道,这一仗很快会来了。

他很早就知道,这样的和平会很短暂,没想到真的要来。

而且因为纪国跟昌国的恶金,以及赵梁的兵法出现,接下来的战争规模绝对不会小。

四月份,纪国的停止城池建设,在四十二这个数字停止,但跟海边盐场那条管道上建了不少哨所,算是正式将这块地划入其中。

沿途的逃亡奴隶很乐意并入纪国。

因为到了纪国,就会有一年两熟的良种,还会有相对合理的税收,更有纪国军队的保护,不会再被祁国人抓回去当奴隶。

从扩张到稳固,纪国一步步走得十分踏实。

只是不知道这份踏实什么时候才被终结。

昌国国君看着天下形势,下意识叹口气。

再看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们,已经没什么想法,倒是有个子侄还好用。

可要是把位置给子侄,他又觉得不甘心。

长时间的重压下,昌国国君的白发越来越多,他的儿子们也因他未定下储君而有骚乱。

但这些骚乱并不明显啊,只要国君在一天,昌国就会跟之前一样。

昌伯并未放弃,祁国跟卢国同样不放弃。

这三个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便是远见不同。

虽说进度缓慢,但三国之间显然形成默契。

但要打纪国,就不能先打纪国。

三个国家把目光对上现在最为衰弱的郑。

郑在中间,像是拦路虎一样分割三个准备结盟的国家。

既如此,不如从中间撕破一个口子,至少把郑国打服了。

只要郑国归于他们,那纪国跟赵梁的关系就断了。

说白了,有句众所周知的话。

上一篇: 系统之当软妹子穿成BOSS 下一篇: 有凤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