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111)+番外

赵梁看戏, 并未有改变。

郑国城池没有减少, 但三十八座城池里,十八座满目疮痍,二十九座麦子被收割,今年产的蚕丝大部分也被卷走,元气大伤。

郑伯从周天子那离开时, 甚至郑重道谢,看样子已经有了改变。

参与其中的卢国损失二十万兵力,有死的,有逃的, 还有被俘虏的,内部倒是没什么变化, 毕竟在他国领土作战。

所以是战败国里损失最小的, 依旧是七十九个城池。

接下来是昌国, 作为此次发起者, 他们损失作为弃子的四座城池, 以及三十万左右兵力, 大半都在纪国当战俘。

但对于他们的真实实力来说, 其实并不当回事。

通过这次打仗,纪胜已经渐渐摸清昌国一些底细,比如他们收揽狄戎, 在西边大量建起城池。

真正的城池数目, 估计跟卢国不相上下。

明面上却说是五十八, 但昌伯已经隐隐透出真实情况,为的就是震慑旁边的赵,梁,让他们不要想趁着昌国战败起心思。

真正数字应该在八十上下。

昌伯如此谋略,肯定早就暗暗发展。

损失最惨重的不用说,那就是祁国。

祁国两次参战,上次损失最小,这次直接变成损失最多。

原本就被百万国占了两个城池,变成五十八,这次直接变成三十二。

在地图上看,直接缩小一半还多,以国都为分界线,国都靠近东北方向还被祁喜守住,另一面城池全部归于纪国跟百万国。

要不是祁国都城修建得格外坚固,说不定剩下的三十二都要丢掉。

其实这是祁喜跟祁国人的想法。

主要原因,还是纪国不想打了。

贪多嚼不烂。

他们的官员也是有限的啊。

现在拿了这么多城池,是要先消化消化的,根本不存在攻城攻不下的问题。

再说,他们库房里的火药是白看的吗?

不过祁喜愿意这么想,纪胜根本懒得理。

祁喜种田本事在天下属于顶尖。

打仗本算勉强算一流。

可惜在纪伯,纪胜,郑锡这种超一流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

纪凌的后勤保障也不是白做的。

不管大哥攻城速度有多快,他都能迅速把持上下职位,让这些城池正式变成纪国城池。

最后算的,肯定是纪国这个唯一战胜国。

拿走昌国四个城,祁国二十个城。

总数量已经在六十六。

纪国直接代替祁国,成为天下诸侯国里争二望一的存在。

而且纪国本就是被攻打的一方,连道义在他们这边。

可以说完全的顺风局。

这种时候,赵,梁这种墙头草,自然而然靠近,一口一个大哥,生怕纪国不带他们。

至于在战时停手看戏这种事,他们更是当没发生过。

班师回朝的纪伯笑而不语,对他们冷冷淡淡,转而对旁边百万国使臣笑意盈盈。

好好跟着纪国的,会让你们从部落成为国家,加上新有的城池,一共八座城了。

至于墙头草?

喊大哥这种事,还是等等吧。

赵,梁使臣眼睛一转,笑着道:“祁国已经受到惩罚,不知他们国君要如何处置?还有那昌国跟卢国,怎么能那么便宜放过他们!”

上次他们败了,还能找人说和。

这次完全撕破脸,那两家也没赔偿的意思,已经是世仇。

赵梁想知道,纪国要如何应对。

战场上打赢了,那接下来了?

纪伯还是懒得理他们,旁边的百万国使臣笑眯眯带着足够百万国全国上下使用的精盐离开。

是的。

有以后的纪国的精盐再也没有数量限制。

以前为了给卢国的盐留条活路,纪国才限量。

现在?

不限量供应!

哪个诸侯国的人想买都行!

此举一出,将会直接击垮不如纪国盐的卢国盐。

偏安一隅就能暗戳戳搞事?

离得远也照样要接受惩罚。

以前为了估计卢国盐,他们纪国盐还搞限量,现在都撕破脸了,还顾忌什么?

他小儿子早就做好战后的应对!

只是昌国颇为麻烦。

等两个儿子回来之后再说。

这些话纪伯自然不会跟赵,梁使臣透露,他们两个颇有些尴尬,但还是赖在纪国都城不走。

于是他们便见证十五万铁骑班师回朝的场景。

一句地动山摇绝不为过。

七月中旬,没有受到影响的纪国本土开始收获,集合的几十万大军因为户籍制度的便利,很快送回各郡县,快速投入劳作。

一场天下瞩目的战争,并未给纪国带来太大影响。

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家家户户种的大蒜太多了,大家都开始开发各种蒜的食用方法。

这样也挺好?

大蒜这东西很好的!

还有就是,让这些年多出来的官学子弟有了去处。

新占的二十四座城池急需官员,甚至缓解了一波“就业压力”。

只是二十四座城的政务太多,纪凌感觉自己随时就要摆烂?

大哥纪胜过来后跟着处理几样,随口道:“这产量,还好意思说祁国最会种田?”

旁边原本的祁国官员下意识看过去。

这产量,这产量很厉害了啊。

纪胜嗤笑:“回头让你们看看纪国的产量。”

说罢,跟着弟弟一起处理文书。

怎么说呢。

不想处理了,同样想摆烂。

郑锡也有些想跑的意思。

这里的麻烦不难处理,就是太杂了,完全没有效率可言。

处理过纪国城池的政务,再看看其他国家的,只有落后两个字可以形容。

整个七月份,被占领的二十四城百姓终于知道,为什么到了纪国的人都不想走,为什么纪国发展得那么快。

同样的经过战乱。

郑国大部分城池颗粒无收。

他们归于纪国的二十四城却在按部就班秋收,每家还能得到合理的分配,成为百姓的农奴也有份。

等收获之后,所有井田制取消,登记户籍后就能以村为单位划分各家的土地。

村上面是乡,乡上面是县,县上面是郡。

五郡设一驻军跟巡查。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八月中旬,所有户籍统计结束,秋收也差不多结束。

不得不佩服纪国官员的办事效率!

这些官员只有一个回答:去了国子监卷出来的!

到这个时候,二十四座城池的百姓心已经在纪国这边。

被纪国统治之后,各家各户有自己的田地,各处的治安也有人管,还有官员在乡间讲解跟他们有关的纪国律法。

什么家里被偷了,路上被人打了,被人骂了,被人欺负了,都能去找里长,找乡长,再不行告到县里。

以前有怨无处声诉的情况大大缓解,那些乡里恶霸也畏惧纪国的官员跟巡逻士兵。

秋收之后,各地官员还会组织他们整理水渠,用先进的水泥来修道路,更会关注家中老人跟孩子的生活。

上一篇: 系统之当软妹子穿成BOSS 下一篇: 有凤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