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有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三岁以下的孩子,一个月能领半升米。
不怪他们倒戈得快啊!
实在是纪国的福利太好!
等问了纪国人才知道,人家纪国早早就实行这样的律法,人家都习惯了。
纪国在收拾战局,或者说整理战果。
但祁喜那边万分着急。
为什么?
国君还在人家手里呢!
祁国国君被奴隶抓走献给纪胜,纪胜忙着打仗就没管,又给了弟弟。
纪凌也觉得是个烫手山芋,又给了郑锡。
郑锡表示无语的同时,让人好吃好喝招待,连同抓来的卿士一起送到纪国国都。
要人?
找我们国君纪伯啊!
纪伯倒是接手了,甚至还去看过几次,只是正经话一句也不说。
祁国国君问:“外面打得怎么样了。”
纪伯答:“天气挺好。”
“祁喜还好吗?”
“秋高气爽,不错。”
祁国国君无语,知道纪伯是无赖,没想到会到这种地步,最后忍不住道:“什么时候放我回去?”
之前抓到统帅都会放回去,现在抓到国君,自然也不例外,大家都是中原诸侯国都讲礼。
纪伯这次没有回答,笑眯眯离开。
祁国不放点血,怎么可能要回国君。
反正纪国不缺吃喝,他们不着急。
所以时间拖到纪国收揽下二十四座城池之后,纪伯才理祁喜的书信。
祁喜也是无奈。
没有国君在,很多事都不能做。
说句不好听的,两国打仗中,国君死了都比被抓了强。
死了的话,他可以扶持新国君,那就不再受人限制。
像打仗那会,国君死在当场,他还能领着人奋起反击,不会瞻前顾后。
纪国收揽城池的时候,国君要是不在纪国手里,祁国照样可以生事。
偏偏国君活着,还在他们手里。
这种想法当然只埋在祁喜心里,他更大程度上,还是希望迎回国君,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可纪国却等所有事情尘埃落定再聊。
祁国大势已去。
换作其他时候,祁喜给纪国递消息还没那么难,不行像上次一样,找个中间人就行。
现在郑国懒得理他们,赵梁是纪国哈巴狗。
昌,卢说不上话。
祁喜甚至找了周天子。
最后还是周天子送信,纪伯才理他们,算给周王一个面子,周天子的妹妹还在锡城,这点脸面还是有的。
数来数去,其实大家还在周的框架里。
庆国被异姓夺权,想的也是去周。
郑伯城池被占,以为自己要亡国,同样逃到周。
祁国想要回国君,同样去找了周王。
虽说周天子权力名存实亡,但依旧有些作用。
当然,纪国理,也是在八月后,彻底收归二十四城之后。
此时纪胜纪凌两兄弟,大学士郑锡已经回了纪国都城。
纪国六十六城,尽数稳稳当当。
人口已经到了六百万。
内里的事安顿好,外面的事同样不容松懈。
昌国那边铁桶一块,还要等待时机。
卢国已经因为纪国盐的大量铺开苦不堪言。
纪国的盐有多好,吃过的人谁不知道?
即使卢国盐改进方法,可还是不如纪国的盐更精细,苦味更少。
短短两个月,纪国盐几乎已经全部代替卢国盐。
就连卢国内里,也在偷偷走私纪国的精盐,甚至到了屡禁不止的地步。
没办法,日日都要用的东西,价格便宜质量还好,这种情况下,闭着眼都知道怎么做选择。
卢国这边钝刀子割肉。
祁国算是明摆着放血。
既然让周天子传达意思,纪国是搭理的,祁喜索性又送了许多贵重礼物到周,请周天子继续说和。
周天子思索片刻,转而让使臣去锡城,让自己的妹妹周公主前往纪国。
这样郑重其事,既然表明周对纪国的满意,也表明对此事的重视。
纪国虽然跟周接触不多,说敬意也谈不上。
但至少从未欺负过周王室?
甚至还帮忙照顾自己妹妹,祁国找他带话也给面子。
这种态度,已经领先诸侯国一大步了。
而且周天子也不是想替祁国说和,而是想让纪伯帮妹妹说门亲事,妹妹今年十四,该说亲事了。
周天子原本的意思很好,纪伯这边对小公主虽没印象,这次去锡城也没专门看过,但公主身份确实代表重视。
纪伯道:“公主亲临,要不让凌儿去接?”
纪凌无奈抬头。
最近忙得要死啊!
可大哥是储君,接了不合适,也就他身份还行。
谁料纪国这边已经准备好,周那边出了点状况,周天子染了风寒,两天之内竟然病重。
这下周公主也不能过来,只能掉头回周去看看哥哥,还亲手写信给纪说明原因。
纪凌对此表示很理解,当使臣跟见哥哥两个选择,还是去探望生病的哥哥重要。
周公主的信他也看了,言辞诚恳,字写得也漂亮,并非故意鸽纪国。
这也好,省得他跑一趟,纪凌代替回信,送了些纪国产的各种药物过去,希望周天子能挺过这一关。
不过这点插曲并未影响周做中间人,帮祁国跟纪国说和,内容基本两项,要回国君跟商量赔款。
最后的赔偿定下,已经被纪国,百万国占的二十六城割让,另祁国赔偿纪国十年一半粮税,玉璧一千多,青铜鼎十尊等等。
后面罗列的赔偿让祁喜眼前一黑。
心里又有那个想法。
国君还不如死在外面?
祁喜摇摇头,不能这么想不能这么想。
赔偿金额定下,赵梁国君同时咋舌。
如果他们是祁喜,直接自立国君了,这么多好东西给自己百姓不好吗?武装国家不好吗?
就一个废物,值得这么多东西吗?
但表面上,赵梁国君还是要称赞祁喜仁义典范,忠君爱国等等。
作为臣子,他们肯定觉得不值得。
但他们现在是国君的,还是希望有祁喜这样的大臣。
完全看屁股在哪,他俩可是实用主义。
还有个好消息,是周天子病渐渐好了,倒是没提再送妹妹到锡城的事,想必是周的日子好过了些,不想让妹妹寄人篱下。
纪胜探明过事实,周王没有诓他们,自然没什么意见,还派上好的马车送了许多器物过去。
周天子妹妹也算颠沛流离,随着周王室的情况起伏。
纪凌暗叹一声,继续忙自己的事。
有工夫想有的没的,不如继续清点战果啊!
附近三个国家,郑,祁,已经不足为惧。
唯独只剩昌国。
纪,昌两国如今很有默契,两国的客商该来往来往,但贵族跟卿士之间的交流直接中断。
他们之间的争斗还会继续,直到其中一个彻底碾压对方。
这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昌国还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