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子纪凌不声不响的,又做了件大事!
纪叔公几乎不用思考,立刻道:“这,这是用来代替竹简的?”
“不错不错,轻薄便利,比厚重的竹简方便多了!”
“来!给我来一沓!”
纪凌瑟瑟发抖,看着纪国权力最高的三个人在抢纸张,好像大家都很有眼光的样子!
争到最后,以纪伯宣布,在国都南郊田地附近建一座造纸工厂结束。
这自然是纪凌的提议。
纸张的作用自不用说,这么廉价的成本,就算是纪国上下都用,那也是没问题的。
更别说,他还打算用纸张来赚周边国家的小钱钱。
不是说这东西像昂贵的丝絮纸吗?不赚个盆满钵满,那像话吗?
争什么!
不用争!
咱们开个工厂一起造纸!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纪凌还特意解释了,工厂就是更大的作坊。
建一个国家级的大作坊!来保证国内所有人都能用上纸张!
在纪国公子凌宫室院子里造出纸张的第一天。
纪国第一个工厂宣布建立。
纪国造纸工厂!
这名字听着就充满希望!
八月,晴空万里,秋高气爽。
南郊田地的旁边,工厂开始动土。
纪国百姓好奇地看着这个奇怪的大作坊,又看到源源不断运进去的嫩竹。
他们纪国,是不是又在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
好像很有意思的样子。
八月中旬,工厂开始提前招工。
招工?
这又是什么东西。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纪凌手里拿着雪白的纸张, 上面画着工厂的建设图。
这个造纸厂靠近南边的水域,水域连接作坊里的五十个水池,一半用来浸泡竹子, 另一半池子则用来混合竹泥纤维。
所以前者的池子巨大, 后面的则供四人站立操作。
如果以前画设计图, 不一定要浪费多少锦帛,又或者要找木板来刻画。
换做纸张的话,甚至可以人手一份图纸,工厂的修建立刻快了许多。
而造纸厂的另一半,则全是厂房, 这厂房四面通风,用来晾干纸张。
厂房内还留了一部分,以后用来造烘干用的室内晾干房。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这厂房建起来比较容易,而且都城内里种田地的人不多, 如今闲来无事,基本都被招来建工厂。
正好前段时间从诸侯国换来的布料等物可以当工钱。
所以不仅招了都城百姓帮忙, 甚至从旧五城那边招人。
现在纪国只要不在那些国家眼皮子底下做事, 基本都不会被发现。
经过买卖武器的事, 纪国在他们眼中早就不值一提。
人员充足, 手里的物资充沛, 加上铸造室提供不少铁器当工具, 纪凌一手建立的造纸厂进展神速。
眼看造纸厂快建好, 纪凌就开始招工了。
反正旧五城,乃至都城百姓都不好大面积种田,干脆来当造纸厂做工, 工钱绝对不会少。
等到八月下旬, 已经招来六百人, 三百男工,三百女工,前者做体力活,后者做精细活。
剩下的,就等造纸厂正式落成。
要说纪凌不激动,那是不可能的。
他毕竟是在古代建工厂的人。
还建的是造纸厂。
在纪凌建厂期间,纪国上下识字的人,已经尝到纸张的甜头。
暂管旧五城的人,以及新五城官员,都城官员,全都发现国君给他们寄公文的时候,用的不是竹简,而是丝絮纸。
在大家不知道竹子可以造纸的时候,自然而然以为这是丝绸做的纸张。
新五城的一个大夫,甚至用竹简写信寄回,意思是咱们是靠淘汰的武器大赚一笔,但国君也不能奢侈啊。
丝绸做的纸张,您也舍得用?
不少官员都是这个意思,国君!不能忘本啊!
咱们纪国的日子刚好过一会!
纪伯看到这些劝诫,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给所有规劝的臣子一百张竹纸。
这下把所有人惊着了。
随着竹纸去的,还有纪伯的信件:“周币可换。”
信里只有这四个人,让人摸不着头脑。
周币?
就是周朝的货币。
但现在哪有诸侯国还用周朝的货币,就连纪国也是用自己生产的货币啊。
周币根本一文不值!
等会。
周币一文不值!
能用周币来换的东西,那就说明很廉价,低廉到无非用纪钱来换算。
啊?这不是丝絮纸吗?
能那样廉价?
等造纸厂的消息再传来,所有人总算明白怎么回事。
而他们之间,已经在用纸张交流了。
只是最开始大家的字都不怎么好看。
以前都用毛笔在竹简上写,现在变成较为柔软的纸张,不习惯啊!
纪凌看着大家的狗爬字,心里竟然有点开心?
太好了!
终于不是只有自己的字丑了!
各处官员书信来往忽然频繁了许多,跟国都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一个是马具的产生,铁马掌的使用,已经有了骑兵信使的存在,再加上不管官员或者国君写了多少内容,传递都非常方便。
便是写个十几万字,也不过薄薄的一个本子。
总比几百个字就厚厚的竹简强,更不用担心锦缎昂贵,不能浪费这种问题。
通信的便捷,更让纪伯快速了解新旧五城的情况。
同样让各处官员爱上用纸张的感觉。
谁会不喜欢便利的事情呢!
什么竹简!
吃灰去吧!
这股风潮都不用推动,跟铁器一样,只要用过的人,就会知道它的好处。
纪国上下全都期盼着造纸厂的建成。
那样他们就会有用不完的纸了!
九月下旬,纪国变得异常忙碌。
田地的耕种,骑兵的训练,造纸厂开业,每一件事都让纪伯感受到繁忙。
好在前两者都已经有些成效,造纸厂又有小儿子在,根本不是问题。
纪凌几乎天天都在造纸厂,萱夫人心疼不已,每每都要去造纸厂给孩子送饭菜。
去的时间长了,萱夫人都掌握造纸的方法,帮着做了不少事。
再加上萱夫人御下有方,对造纸厂人员管理十分有心得。
她在宫室都是看账目的,这里的账目虽跟她用的方法不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不过看看也能明白。
萱夫人还夸道:“你这个记录方法极好,确实便利。”
纪凌一边管生产,一边管账目。
虽然有杜或帮忙,可还是忙的抽不开身,听母亲似乎对造纸厂很感兴趣,试着道:“母亲平时忙碌吗?您要是有空的话,不然帮孩子看看账目?”
萱夫人下意识有些欣喜,随后又带了犹豫。
近来纪伯事多,大儿子在外练兵,小儿子忙造纸。
她却清闲得很,不然也没空日日来送饭。
虽说夫君已经抽出时间陪她,但总觉得没什么意思,这几日过来走走倒是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