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军官听到声音立时将目光聚拢在了桅杆之上,几个人看到了桅杆之上的人头,都是一脸死灰,既然副统领江晌被杀,叛乱的结果已经不言自明,几个人的眼神中都是绝望之色。
但士卒的惊慌也就到此为止,大燕军规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不得有丝毫违抗,这在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的同时,也为武将叛乱提供了温床,大燕军队可以说是现在这个世界上纪律最严明的部队,部队中还有大量作战经验丰富的下级军官充斥其间,战斗力可想而知,但在遇到这样的叛乱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不知道是好是坏了。
第三军的士卒并未因为看到自己主帅的人头而溃散,但战志却已经动摇,谋反,这个词在这个时代就是血腥的代名词,参与谋反的军队,不管是士兵还是将领,最好的结局就是解职回家,一个不好就是诛族的罪过。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我是城防军统领方正,叫你们的军官出来见我,我给你们一刻钟的考虑时间,你们已经被包围,冥顽不灵者的下场你们是清楚的,我以城防军统领的身份命令你们放下武器,有秩序的出来投降。”
第五卷漫卷千军 第一百六十九章 余波
大燕建国二年初一,大燕都城天安经过一夜动荡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命令在政务省和军务省传了下来。
经过了这次看似惊险的叛乱,七位朝堂重臣被牵连其中,其中以政务省从事王展和城防军副统领江晌为首,其下参与其中的下级军官将领和官吏数十人之多,其中除被当场斩杀的城防军副统领江晌,还有负隅顽抗,到最后被当场杀死的禁卫军营正王虎之外,大多数将领官员都被擒拿,下到了狱中。
这样的大规模的叛乱,就算是政务省中丞智侯吴去也不敢擅自做主进行处置,也只有待张弃回来之后再说。经过了这次叛乱,天安巡察司司官赵仪下了狠心,虽说吴去已经告诫他现在需要稳定,但这次事件对赵仪的影响太大,巡察司这样重要的治安部门竟然被人控制,他却毫无所觉,这要是在大宋,就算他没有参加叛乱,这罪责也是少不了的了。
虽然病体并未痊愈,但赵仪再也不肯回家修养,整日里将巡察司的官吏撵的鸡飞狗跳,几个平日里就和费全等人往来密切的官吏也被他撵回家里休息,一切不安定因素都被监察。
吴去对赵仪这样有些神经质的行为也是无可奈何,现在天安需要的就是象他这样的人来镇住场面,巡察司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是无可替代的。天安城的治安不可能一直交给军队来负责,军人的职责是防御外敌,象治安这样的事情军队并不拿手,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平定叛乱之后就已经被严令各回驻地休整,尤其是第三军将士被严令不得出营门一步,军法处已经派人进驻第三军,所有第三军军官都在被审查之列,可以预计的是,第三军作为一个单独作战的整体,在大燕军中被除名是可以预期的了。
这样大的事情,朝堂之上想维持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是不可能的了,但毕竟有智侯吴去在。吴去将各部司官召集到一起,迅速地将涉嫌参与叛乱的官吏拿下,经历了三天的忙碌之后,就再也没有对此事进行调查,怕的就是如此调查下去,搞的人心慌慌,影响了正常的政务运行,尽量将对大燕政局的影响降到最低。但大燕众臣在之后知道此事后,还是人人胆战心惊,到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凡是知道张弃性子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等张弃回来,不定得怎么处置呢。以以往的惯例,不杀个人头滚滚,估计是怎么也不可能罢休的了。不过有些大臣更是想的深了一层,此事与诸侯和大宋朝廷脱不了干系,这不是正好给大燕以借口介入中原战局的好机会吗?虽然皇上对中原好像是一直不怎么感兴趣,但现在大燕已经立国,历朝历代,哪有不占中原而能国运长久的道理,所以,这次的叛乱对于大燕来说也不一定是件坏事情。
且,有些文臣心中也是暗怀这样的心思,自皇上占北方三州之地,对文臣极是苛酷,但对武人却是纵容的紧,武人地位之高,实是历朝历代所无,这次叛乱虽然也有文臣参与,但还是以武将为主,趁此时机打击武将在朝中的地位岂不是好。
纷纷扰扰之间,大燕政局趋于缓和,又值此年节之时,不好扰民过甚。民间此时已经有了些不利的传闻,天安经此叛乱又封城了几天,全城都是军人的身影,百姓心中虽然对朝事更迭不怎么感兴趣,但难得在这样的乱世有大燕这样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意味着这大燕也要象中原一样乱起来了,前些时日传闻的燕皇战死伊兰的消息是不是真的,种种猜疑在百姓之间传播。商人们也都歇业观望,一有不对就打着脱身而去的盘算,天安城的物资价格也是飞涨,幸亏过年之前大多百姓都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等物,要不然还不定出什么乱子呢。政局稍稳,吴去就发布政令,大开天安四门,又令人发布公告,安抚民心,提拔一些官吏补上因叛乱而下狱的官员的缺,如此一系列动作下来,不管是天安朝堂之上,还是民间,终于平稳了下来。虽然经受了一些损失,但总算是在表面上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官员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在这样的时候也都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政令也畅通了起来。
表面上天安虽然恢复了平静,但在私底下,一些官员的心思也活动了起来,一些官员奔走甚勤,到不是为了别的,但可以预期的是,一番新的朝堂之争在张弃回国之后等着他。
天安城形势虽然有些复杂,但大燕各州府却是没有受到多大的波及。吴去知道,州府之间未必没有存着异样心思之人,但只要天安不乱,各州在皇上走之前就已经安排妥当,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波。吴去虽然整日里处理政务,接见大臣,表面上镇定自若,但这心里却全是冷汗。
这次叛乱策划周密,内外勾结,事后已经证实,朝廷和歧州节度使张修在其中的作用最大,歧州节度使张修的谋臣陆群在副统领府邸被抓获,还有随行的一干诸州节度使的属下。皇上不在,这些人员他也不知该怎么处置,他也不问这些人什么,对方在不动刑之下未必会说真话,但这些人都是各州节度使的亲信,难保皇上看了这些人没有别的什么想法,索性在天安驿馆辟出几个小院落来,将这些人都软禁在其中,等待张弃自己回来后再作处置。
天安城南的一处宅院之中,这处宅院到也不大,高大的院门之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张府两个大字,怎么看也是有些寒酸别扭。此处宅院正是歧州节度使张修的四弟,现在的大燕一等校尉张雄的府邸。院门上的牌匾是张雄自己的手书,他是武人出身,虽然经过李纬亲自雕琢,但这文事上还是不怎么在行,在宦途之上又是几起几落,也就不怎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了,这处宅院还是当今大燕皇帝陛下亲自赐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