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封地治理的若干意见(150)

他说完似乎还颇有遗憾地对着目瞪口呆的萧玉吉叹了叹气:“可惜时间来不及了,不然再让他造一个产木漆的工坊,我们这儿可真就齐活了,可惜可惜……”

说话间,他们走过一个崭新的石桥,就在原本浮桥的位置上,守桥的年轻军卒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的北城孤儿们,如今他们守在这座他们当初死活不肯越过的桥上,各个被刘甸训得身姿笔挺,恭迎宁国承明公主与良川王入住北城新修的府邸。

萧玉吉一时百感交集。

马队到了北城,那原本荒败的房屋,大半都已修葺得有模有样,虽还未见当年的繁华,但终究不再是荒孤的苦宅。

“只有公主府和王府光鲜亮丽也不好看,剩下的资材多,秋收之后,又雇了很多愿意跟着新工匠学手艺不收银子的农闲帮手,给这里都弄了弄,有些实在无主的宅子,来年春日,咱们一道坐地起价卖了他,明年的收入就有保障了。”

孟苍舒说完时,马车就停在了公主府前,他率先下车,萧闳也在近前,率领内臣和女官,迎接公主殿下回府。

这是萧玉吉想也没想过的大礼,一路走来,她亲眼看见自己治下岂止是越来越好,翻天覆地这四个字都快不能形容此际的变化。

而做到这些的,正是眼前这个笑容温润无害,实则百般计谋手段的孟苍舒。

百感交集的萧玉吉一时什么也说不出来,跟在萧闳身后,听他一路介绍新府邸各处的用途,直到正厅,再受了众人的拜见,她便让萧闳带着弟弟下去,只留孟苍舒在场。

孟苍舒像一场已经停了的雪一般安静地等着公主的问话,谁知他等来的确实萧玉吉敛衽后的一拜:

“萧玉吉代萧裕,与良慈郡百姓,恩谢孟刺史明德之治。”

第77章

“殿下!”

孟苍舒万没有想到萧玉吉会以如此大礼与自己作为重逢独处后的第一句话, 一时手足无措,也深深拜了下去。

“殿下,你可知刺史一职缘何而设?”

萧玉吉也没料到孟苍舒会这么说,下意识答道:“朝廷设两千石刺史, 为的是地方之政可直达天听。”

“是这个道理, 但起初刺史这个官职可不是各个郡都有的, 而是偏偏在早些年拥有封王的那些郡才任命刺史,其中之意不言自明。殿下, 我也是为了监察制衡你与良川王殿下才有此任。”

这是难听的大实话,萧玉吉心中当然清楚。

孟苍舒见她微微低下了头,声音也不由自主放缓道:“可是, 殿下是如何待我的?但凡郡内大事小情,殿下均与我商议绝不专断,若能让君府衙门方便之处,宁可王府内衙受些委屈,你也绝不置喙。就连太子殿下遇刺这般机要之事,你绝无隐瞒且将良慈郡上下交托我手,如果我不能鞠躬尽瘁穷心剧力, 怎么对得起殿下的信重?”

本事萧玉吉发自肺腑的感激,此刻却是变成她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但两个人这样说话还是有些古怪, 两个人看着对方真诚的眼睛, 相视一笑, 孟苍舒主动伸手, 拉起了萧玉吉。

“孟刺史!大人!”

顾廉就在这时裹挟着一阵雪与风冲撞进来。

三个人都呆住了。

顾廉眨眨眼,盯着孟苍舒的手与公主殿下的手握在一处, 张开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顾内史!留步啊……别去……”

李丞雪这时才从后面追上来阻拦, 上气不接下气,他本来身体就不如成天在良慈郡上下乱窜的顾廉,从前庭追到正厅已经是要断气的程度,但真正让他窒息的,还是看见孟苍舒和公主那摞在一处的手。

对于孟苍舒的恐惧是刻在李丞雪骨子里的,他顿时觉得自己要被灭口,接下来只能给十殿阎罗办差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拉上呆滞的顾廉,就往外跑,边跑边回头道:“没什么大事……没事……顾内史是饿了,问问什么时候开宴……我们去后厨自己吃……自己吃……二位继续……继续……”

说完跳出去将门一关,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李道长……这是……这是……”顾廉没反应过来,在他的印象里,孟刺史和公主殿下好像不是那种可以男女牵手的关系。

“顾内史啊……你说你跟着大人这样久了,真的一点都没注意吗?”李丞雪知道顾廉是老实人,但这也太老实了!

顾廉还没从震撼中回过神来,只喃喃道:“难道说……难道说刺史大人和公主殿下已经……”

李丞雪正点着头心想他终于开窍了,谁知顾廉又接了一句:“已经私定终身了?”

李丞雪差点摔死在原地。

“顾内史你不要不然不知道,一知道就胡乱猜测!”李丞雪气得连比带划,教训起自己的上峰来,“你就不能做个欣赏的旁观者,去看他们接下来的发展么?”

说完,他也不打算听顾廉的胡说,扯着他到院外,继续没做完的事。

而厅内,两只手早已经分开了许久。

其实孟苍舒是真的下意识伸手搀扶萧玉吉,可他也清楚,如果是从前,他断然不会“下意识”做这件事。

有些心境早已经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改变。

他倒是坦然接受,可看萧玉吉的样子,似乎还是因顾廉和李丞雪的闯入而无措。

自己的部下毁了气氛,只能自己找补,孟苍舒摇头笑笑,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般问道:“殿下,我方才听说,跟着辎重队伍抵达良慈郡的除了车夫卫队,还有数十人,他们是什么来头?”

提起正事可算救了大脑一片空白的萧玉吉,她终于开口道:“这些人来路很多,我正想问问你如今郡上哪处缺人,该如何安置。”

两人就座后,与从前一样,开始认真严肃的讨论起政务来。

“这多半年良慈郡定籍了约有一千余人的流民,他们大多是原本青郡因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外,与许多青郡军将士多有姻亲,再回家中也无房无田,于是投奔过来,这些人我打算明年春日再分配郡东空余的土地,今年秋收,他们大多做帮工收粮食,居住也是在长青县城附近的村落,所以,这地方现下最缺人手,小到差役大到县衙的官吏,亭驿的啬夫小吏均还没有着落。”

因无人服侍,孟苍舒边说边主动给萧玉吉斟茶。

“还有就是郡东和郡南,有些小置因商旅增多,逐渐有人定居或开店,将来也是要发展成县乡的,应该多布派些人手。这处也是缺人。倒是襄宁城内眼下还好,原本那批人都已安顿,自郡学今年冬日后,萧内史说可以教出至少五个做得比例的十五六岁少年,我们郡衙大抵是不缺人的,前两个却是迫在眉睫。”

萧玉吉听完暗想果然是孟苍舒,一切郡内事务他都尽在掌握,尽可能放心告诉他原委:“这些缺人的地方,我带回来的七十余人除去一些侍婢和医女,还有五十人上下,均是识文断字的,他们当中有的是父皇替我自郎官中选出,路上我与他们交谈过,不敢说各个学富五车,但谈吐与学识均非等闲。”

上一篇: 恶女从良 下一篇: 江湖仙子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