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喜雀跟这边的锦曦打了个招呼,得知孙氏已经在灶房那忙活,便也拿出随身携带的围裙系在腰上,跟梁愈洲招呼了声,小跑着冲进了雨帘去了灶房。
在她身后,谭氏扯着嗓门叮嘱崔喜雀:“别大手大脚的,油盐仔细着搁!”
崔喜雀没搭理,挑开帘子便进了灶房。
谭氏撇了下嘴角,老佛爷似的靠坐在椅背上,屋檐下淋不着雨,空气也好,偶尔有几星雨丝吹过来,五月初的气候,也是很舒服宜人,一点都不冷。
锦曦没去灶房,就站在谭氏身旁的屋檐下面,跟着舒服。那边,老梁头正跟梁愈忠梁愈洲兄弟那交代等会招待客人的事情,因为时候尚早,又下着雨,媒人和客人们都还没有过来。备下的是三桌酒菜,摆在前面二房的堂屋,从前老梁家的里堂屋。
“爹,我二哥呢?”梁愈洲一边拿袖子擦拭头发,边问。
“我打发他去里正家里请去了,老四啊,回头你和你三哥还得跑几趟,村里那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叔伯那,也都得亲自去请!胜小子是孙儿,辈分轻,由他去请礼数不够,就留在家里打杂!”老梁头再次将事情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和分工。
老梁头布置完任务,梁愈忠兄弟赶紧行动起来,分头去村里请人去了。
老梁头站在谭氏身侧,老两口开始叨咕起等会团媒的那些事情来,锦曦觉着无聊,就去了灶房那块。
灶房里,杨氏和金氏一起坐到了灶门口,抱着烧火棍在那里悠闲的很。锅台上面的孙氏和崔喜雀,两人一个忙着切菜拌料腌制,一个拿着锅铲子,在锅里炸鱼块,边上的一个簸箕里还有刚做的艾草团子和土豆丸子以及肉丸子等着下锅煎炸。
不一会儿,灶房外面的院子里传来梁愈林的声音,锦曦站到灶房门口,看见梁愈林披着蓑衣站在雨里跟老梁头和谭氏急声道:“爹,娘,两边的媒人都过来了,拐到了大房前面的青石巷子里哪。”
谭氏面皮波动起来,老梁头指了身后的东厢房,吩咐粱礼胜道:“赶紧的,把那串鞭炮去门口点燃!”
粱礼胜赶紧进了东厢房,不一会儿便抱了一挂炮仗出来,老梁头上前两步,用早就准备好的一块麻线袋子盖住那炮仗,道:“老二,你过来帮忙,当心些,别弄潮了!”
梁愈林和粱礼胜护送鞭炮去了前面,老梁头也戴了一顶草帽快步跟在后面,迎接媒人去了。不一会儿,前面夹巷的地方便想起清脆的炮仗声。
金氏和杨氏都来到灶房门口,朝着炮仗声传来的地方张望,锦曦瞧见谭氏人虽然还坐在椅子上,但脖子转动着,循着那炸响的地方望去,脸上的面皮在剧烈的波动,坐在那,双手交缠着搁在腿上,俨然一副心情剧烈起伏的样子。
“闺女终于要出嫁了,咱娘这心里难平静呢!”崔喜雀也过来探了下头,又很快缩了回去,跟孙氏低声笑道。
“这日子过得可真是快啊,我还记得我嫁给曦儿爹那会子,梅儿才三岁出头。一大家子男人和小子,就属她是个年幼的丫头。这一晃,都要出嫁了!”孙氏翻动着锅里的鱼块,感叹道,鱼块在她的大筷子下,两面煎炸出淡淡的金黄色。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给面子的老家伙
崔喜雀摇头笑了下,瞥了眼灶房外面,除了金氏和锦曦,不见杨氏的身影,想必是招呼都没打一声就跑去前面瞧热闹了。
“梅儿还不算快的呢,兰丫头比梅儿小几个月,这孩子都有了!”崔喜雀道。
“我听我娘跟我说,说咱村里的那些老太太们,私下里走亲戚都喜欢道论咱老梁家。真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兰丫头和梅儿两人的婚事,可真是两粒老鼠屎坏了一仓稻!”崔喜雀压低声道。
孙氏愣了下,摇了摇头,这老梁家的两个闺女啊,在这个人品行和婚事上,都出了岔子,唉,不晓得这些,将来会不会波及到自己家的两个闺女?孙氏闷闷的想着,没再吭声。
崔喜雀瞧出孙氏的脸色,也有些懊恼自己的口直心快,三嫂家两个闺女摆在那,曦丫头都十二了,眼看着再过两年也要开始说亲事,自己这话,指不定让三嫂心里多想了。
崔喜雀背过身去,在自己的脸颊上抽了一下,又背过身来,接着方才的话题话音一转。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老梁家早就分家另过了,各房的为人,品性是咋样,这外边的人也都看的仔细。我就跟老四商议着,这两年不打算要娃儿,等过两年手头攒点钱,盖了新屋子,再要娃儿。妖兽能生两个像曦儿那般聪颖孝顺的闺女,那可真是值了!”崔喜雀道。
孙氏扭头看着崔喜雀,自然也能瞧出崔喜雀话里话外要表达的意思来。孙氏温和一笑,道:“四弟妹,你放心,我没有多想,也不担心曦儿和柔儿。”
“娘,你能这样想就对了嘛!”锦曦不知何时也退了进来,还溜到了孙氏和崔喜雀的身后,把她们二人的话全给听了去。
孙氏扭头惊讶的看着锦曦,锦曦如今个头又长高了些,只比孙氏矮了小半头。比崔喜雀。已经高出了小半头了。
“娘,我听人常说,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不可否认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是会有所割舍不断的。但是。关键还是在个人的修为上。便是那公顷之家。也会出烂泥糊不上墙的阿斗不是么?”锦曦从后面双手勾住孙氏的肩膀,亲密温顺的道。
崔喜雀捂嘴笑了起来,道:“还是曦丫头会说话。保不准咱们老梁家,能出老鼠屎,也能飞出金凤凰来呢!”说完,她把手拍了下锦曦的肩,意思很明显,锦曦就是那只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