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燕辞归(247)+番外

尤其是等到了年节里,左邻右舍走亲访友,热闹起来,根本没法看书了。

陈桂猜想,能把家底摸得这么清楚,极有可能是汪嬷嬷出马了。

“我这些时日总在学会中转,其实先前就听过小哥的名字,都夸你文章写得好,”陈桂道,“我认为小哥很有机会金榜题名,考前的准备更是不能放松。

亲戚家的屋檐是能挡风遮雨,却也一定有不方便之处,若因那些不方便,耽搁了备考,那多不值当。

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不就是这一朝吗?”

余璞抿了下唇,没有接这话。

陈桂继续劝说着:“我知道小哥的担忧,吃喝都要花银钱,可小哥再想想,念书十几年,束脩银子都花出去了,还省这不到一月的开销吗?

与其他考生们一道住下,也能多切磋学业,不是吗?

伯府那儿,说实在的,只靠这些纸笔就回报了恩情,也实在是放不下。

希望小哥能收下府里的心意,能让小哥心无旁骛地进考场、好好发挥才华,我们也算是报恩了。”

说完,陈桂从袖中取出一荷包,放在桌上、推到了余璞面前。

余璞挺直着背,许久都不做声。

陈东家的意思十分明确了。

只要他去衙门申请,伯府就一定能让他住上,考前开销,亦出资助银钱。

拿银钱出来,确实铜臭味重,但生活里偏就又不能少了银钱,也确实是他眼下最实用的。

想到亲戚家中实际状况,又想到老家等待着他能有好消息的父母,余璞用力攥了攥双手。

“伯府与东家是一片好意,”余璞道,“我若作清高脾气,反倒辜负了,只是……”

“银钱是借小哥的,有借有还,等你入了官场、领上俸银了,记得来还我,”陈桂笑了起来,“伯府报恩,可不是送银钱这么实在的。”

这么一说,把余璞也说笑了。

同时心里最后那一点儿不自在也散去了。

是了,诚意伯府是端正人家,岂会随随便便就拿银钱打发人?

他偶尔遇着事,出手帮忙。

伯府会以这种方式回报,是因为他学问不错,是希望他能出人头地。

“就像东家先前说的,这就是一份善缘,”余璞起身,又行一礼,“那我就借了这些银钱,一定全力以赴。”

陈桂听着,高兴极了。

实诚人就是好。

要真是个油盐不进的,他就不好向郡主与府里交差了。

这厢,余璞收起了荷包,抱着纸笔下楼,回到学生们之中。

有人问了声。

余璞答道:“东家帮我分析了下,我听着很是在理,等下还是去衙门里申请住所。”

“我就说你该去。”

另一厢,陈桂进了诚意伯府,到载寿院把今日状况一一说了。

“是个实诚的,我看他能行!”

第209章 判得很重

小段氏没有见过余璞,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于陈桂的讲述。

听陈桂这么说,不由地,她对这位后生更看重了几分。

“有真才实学,考场上能发挥出来就好了。”小段氏叹了一声。

寒门学子想要出头,实在很不容易。

他们没有卓越的出身为背景,只能自己打拼。

且不说年幼时能请的先生天差地别,便是学出了些样子,能走的路也不同。

像林玙那样的,他年纪轻轻就能面见先帝爷,直言所思所想,只要他有真本事,就根本不怕被埋没了。

至于后来远离中心,只在翰林院挂闲职,那是个人选择。

明儿他若是又转了想法,要大展拳脚,也有的是机会。

官家子弟则弱上一些。

不过,有长辈引路,依旧能有不少机遇。

而寒门子弟,只有科考一路。

万一考运不好,万一发挥失常,那便是有通天的能耐也只能埋没了。

林云嫣对余璞很有信心。

从前,余璞只是官途平平,又因为替父亲与伯府奔走而被贬出京城,但金榜题名,他不在话下。

“您别担心,”林云嫣与小段氏道,“等回头看看,我们老实巷能出几位厉害人物,等状元郎也在巷子里出了,您明年就等着收银钱吧。”

小段氏哈哈一笑。

说到银钱,她又道:“我先前还担心,那余璞见了银钱会愤恼。”

她想过更转弯抹角的,可云嫣这丫头,瞥她一眼、又瞥她一眼的,看得她没有心思绕圈了,鞭子一扬让马儿撒蹄子,要多直有多直。

林云嫣笑道:“您最知道人言可畏了。

若是没有刘郑两家之事,倒也还好,偏偏前阵子多少人说到刘大人当年英雄救美,现如今正儿八经的考生怎么敢再沾上这种名声?

好心好意出手帮忙,却叫人指指点点,换您您也不乐意。当然不能送腊鸭腊肠去了。”

小段氏失笑,轻捶了林云嫣一下:“腊鸭腊肠,好年礼!”

林云嫣也是一通笑。

于别家,确实是好年礼,三叔母做事极其周到。

可对余璞来说,不如纸笔与银钱实在。

“他若不是实诚人,那天就不会不留名了,”林云嫣道,“您实诚,余璞也实诚,真心换真心,他哪里会愤恼?”

小段氏点了点头。

直来直往地,她还在琢磨、学习之中,但实诚与真心却跟了她几十年,她十分熟悉。

小段氏道:“等下和云静母女两人也说说,叫她们安心。”

林云嫣应下。

等到了青朴院,她把事情说了。

黄氏那日受惊吓,这几日正养着,闻言神色舒展许多:“那就好、那就好,人家对我们有恩,若没有寻到他,道一声谢,我心里一直记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