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燕辞归(256)+番外

说着,她又尝了别的。

等几道菜色全都尝了一遍,林云嫣下了判断:“嬷嬷做菜的调味,很合皇太后的心意。”

皇太后口味重,她就好这一口。

只是对幼年的林云嫣来说,饮食上不能全跟着皇太后来。

等她稍长大一些,才渐渐地没有那么讲究,也喜欢跟着皇太后用膳。

可惜,这种浓郁口味也没用几年。

皇太后上年纪了,御医们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她口轻些,莫要跟年轻时候似的。

娘娘烦不胜烦,却也知道身体要紧,这四五年来慢慢调整着。

现今,慈宁宫里摆桌,也没有从前那等浓郁滋味了。

今天,林云嫣突然尝到曾经那样的味道,怀念自是怀念,同时也心中也满是疑问。

不确实是不是年头久了、自己尝错了,才会拧着眉头,仔细分辨。

“厨艺需要练习,”林云嫣道,“没有重复地做过大量的好菜,技巧无法纯熟。”

好菜,需要好料,需要钱。

哪家师父收个弟子,能让她烧菜如烧银子?

国公府倒是有那个家底。

只是,老国公爷病中念念,可见在何家嬷嬷嫁人之后,国公府里的厨子做菜,并非同一路口味。

想来其中并无那位“师父”。

徐简明白林云嫣的意思,抬声唤了参辰,让他去请嬷嬷来。

何家嬷嬷很快就过来了,见桌上的菜色都还没有动几口,她的心不由一沉。

她对自己的手艺还是有些信心的,但口味这事儿没有高低,兴许是不合郡主的口味?

哎呀,这就不妙了呀!

她一早就看出来国公爷待郡主颇为不同,可惜就是总端着。

她暗暗着急,私底下还嘀咕:一点不殷勤,漂亮媳妇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国公爷性子冷,好不容易心里有了个喜欢的姑娘家,要是错过了,那多可惜?

何家嬷嬷左思右想着,听闻隔壁宅子要出手,赶紧让儿子与国公爷建议,把那处也买了下来。

毕竟天冷了。

国公爷能让郡主进书房,但陈东家时常陪着郡主过来,荆东家也常议事,总不能大风大雪的还在院子里坐着吧?

幸好国公爷听劝,隔壁连通之后,郡主显然也满意。

满意了才好。

满意了,圣上指婚,媳妇儿不就掉下来了吗?

郡主往后就是国公府的女主人了。

何家嬷嬷虽不往府里当差,但国公爷日常习惯在桃核斋用饭,她当然也希望能让郡主吃得好、吃得惯。

先前都没有机会让郡主尝一尝,今儿晓得郡主过来,何家嬷嬷使出浑身解数。

可口味似乎跑偏了?

“我听国公爷说,嬷嬷原是府里的厨娘,”林云嫣问,“嬷嬷的这手厨艺是与哪位师父学的?”

何家嬷嬷微怔。

林云嫣在她面上看出了迟疑,便又道:“不瞒嬷嬷说,菜的口味极好,是我小时候的味道,叫我怪怀念的。”

听她如此说,何家嬷嬷放松下来,脸上满是笑容。

“您吃得惯就好,”她道,“我今儿下料又重了一点,想着应当是能更合您的口一些。”

林云嫣笑了起来:“嬷嬷知道我平日什么口味?”

何家嬷嬷的双手揪住了衣袖,而后又松开来。

“哎呀,我说漏嘴了,”她叹了声,忐忑地摇了摇头,“我原先是在御膳房当差的。”

这个答案,在林云嫣与徐简的料想之中了。

何家嬷嬷又道:“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我的师父是负责给皇后娘娘、现在该说是皇太后娘娘备膳的,我一直跟着他做事。

娘娘的口味重些,淡了她就不喜欢。

娘娘常年如此,口味轻易不会变,我想着,郡主打小常在娘娘身边,应该也很习惯娘娘的口味了。”

“嬷嬷说对了一半,”林云嫣示意嬷嬷先坐下来,道,“我说这口味怀念,慈宁宫以前确实是这样的,现如今倒是淡了些,娘娘年纪大了、御医交代的。”

何家嬷嬷轻轻“啊”了一声,愣神了好一会儿,才感叹道:“时间可真快啊,我记得的都是老黄历了。是啊,娘娘也老了……”

第217章 这也是缘分

没有什么翻天覆地、大起大落,岁月带来的变化都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何家嬷嬷认真想了想,连她自己近些年做菜时都少放了些料。

倒不是大夫们叮嘱,而是不知不觉间就如此了。

今儿若非郡主要来用晚饭,她也不会回忆着从前,特特加重一些。

林云嫣问道:“御膳房里也有不少老人,嬷嬷当年怎么就出宫了呢?”

何家嬷嬷叹了声。

既然说到了那些往事,她也不藏着掖着:“老家那儿定过婚,男方催着成亲,哪知道前脚出宫、后脚他们要退婚。

我使人打听才晓得,那男的见异思迁,还在老家那儿胡乱编排抹黑我,我就不愿意回乡去了。

正好国公府要聘个厨娘,我就去试菜。夫人、也就是国公爷的祖母特别喜欢我做菜,我才能在京中生活下去。”

有了立足之地,也渐渐适应了国公府里的生活。

如此操持了几年,郭氏夫人却病故了,留下唯一的女儿徐缈。

“缈姑娘心善又温和,十分思念亡母,”何家嬷嬷缓缓道,“她时常来厨房,为的就是跟我学几道亡母喜欢的菜品,亲手料理、供奉。

次数多了,她与我也熟悉起来,偶尔会说些不愿与丫鬟、贴身嬷嬷们说的事情。

大抵都与她父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