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轶昭闻言不免多虑,难道老爷子知道自己平日里和谁来往,以此来告诫她?
对苏轶昭来了个爱的教育之后,苏锦荀接着道:“且将《三字经》背诵来!”
苏轶昭对于背书是最不惧的,没办法,这一世的记性特别好。
没有磕磕绊绊,很快就将书背完了,让苏锦荀很是欣慰。
“四书五经学到了何处?《论语》和《孟子》都学过了吗?”
苏锦荀对于苏轶昭的学习进度很满意,不过才两个月,已经学完了启蒙书籍。
他不禁想到了老四,犹记得老四儿时也是记性特别好,他每日教导几句,不必反复嘱咐,明日再问,都会牢牢地记住。
只可惜如今老四已经志不在此,也不知他当初的决定是对还是错。
老四,当真是移了性子了,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苏锦荀走神了,苏轶昭见状也不由得想到了苏文卿。
苏文卿只是庶子,然而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对他十分纵容。
也许这两份纵容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但苏文卿变成如今这般性子,这两人难辞其咎。或许这是某人希望看到的,也或许这是大家所期盼看到的。
“回祖父!这两本已经学完了。”
“什么?”苏锦荀回过神来十分惊讶,他是不信苏轶昭能学得这么快。
“光是会背可不行,得知其释义,且融会贯通。”
苏锦荀看了一眼胸有成竹的苏轶昭,也不寻书了,直接道:“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是为何意啊?”
“回祖父!孟子有言,羞耻心对人至关重要,善变而投机取巧者,表现不出羞耻心来。不因比不上别人而羞耻,又怎么能赶上他人呢?”
苏锦荀愣了片刻,随后又出了几题,苏轶昭都是对答如流,丝毫不必考虑。
“不错!”苏锦荀忍不住抚须赞叹,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能学到这么多,当真令他惊讶。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太过夸赞,会让孩子骄矜自得,还是得勉励告诫几句。
“你这段时间确实花了不少功夫,进益很快,不过学无止境,你这还只是刚开始。咱们这样的世家,从小就得名师教导,已是得了巧。”
苏锦荀刚刚语毕,却又想到苏轶昭根本没有得过名师教导,不禁面庞微醺。
那李授之不是个教书育人的好夫子,且教了不过才月余,就去了南边,苏轶昭只能跟着书院中黄字班的夫子进学,能学成这般,不得不说天资聪慧。
“日后还需戒骄戒躁,砥砺前行!”
苏轶昭连忙颔首低头应是,心中却在思量着,难道真的只是考校她的学问?
苏锦荀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苏轶昭,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半晌无言。
“你且下去吧!听闻你老师这几日就要回来了,多准备些功课,回来考校你一番自不可少。”
苏锦荀片刻之后,才对苏轶昭道。
苏轶昭感觉有些莫名,人家下了逐客令,她自然不会死皮赖脸待着,于是告退出去。
不得不说,这大云朝的规矩可真严苛,每日循规蹈矩,着实累得慌。
不过,最可怕的是,才不过三个多月,她居然已经习惯了。
苏轶昭一脸莫名地离开之后,苏淮进了书房。
“老爷!四爷昨日去烟雨阁赴宴,席间多饮了几盏,撞坏了一对儿彩绘玉壶春瓶。方才烟雨阁的掌柜来了,说是那对瓷瓶乃是他们东家最喜欢的一对,前些日子才从南市掏来的古物,价值不菲。”
苏锦荀闻言气得胸口剧烈起伏,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胡作非为的东西!”
心中怒火中烧,苏锦荀又觉得不对。
“既然这么宝贝,为何不放好?难道摆在厅堂里不成?”
他有些头疼,那烟雨阁可不是一般的酒楼,后头的东家大有来历。
第121章 月银没了
苏淮不免叹了口气,“确实摆在了他们东家房里的,可四爷昨儿不是喝多了吗?不知怎么的,竟然闯了进去,当时看守的人也不知去了何处。”
“这么宝贝的东西,他摆出来作甚?不藏着自己欣赏,摆在外头招摇撞市。”
老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未免有些迁怒,对于这老儿子也是彻底没了耐性。
“多少银子?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是赔不起,透个风就成,还找上门来,当真是小家子气!”
老太爷数落着,然而在苏淮生出一只手指头时,还有些发懵。
“说是一千两,他掏来就是这数儿,零头给咱们抹了!”
苏淮话音刚落,老爷子的咆哮声如期而至。
“什么?一千两?他怎么不去抢?不知从哪里来的破烂玩意儿,给我要一千两?是哪个朝代的,出自哪位名家”
“据说是大郡梁太祖摆在寝宫里的,御用之物!”苏淮越说声音越小,因为老爷子已经面沉如水。
“已经找人辨别过了,不假!”
老太爷抿紧了唇瓣,随后冷笑一声,“即便是梁太祖之物,那也不必这么多银钱,未免有讹诈之嫌。”
老太爷刚要叫苏淮去还价,但一想到如此未免有失大家气度。
他咬牙道:“给他!”
他们苏氏良田庄子出息不少,且还有二十来间铺子,可苏氏如今人丁兴旺,有出息的子辈却少,这么多族人养着,家大业大的,也经不起如此挥霍啊!
“是!”苏淮转身要出去,却被老太爷给叫住了。
“且慢!老四人呢?”
见老太爷脸色不善,苏淮也知道四爷这次肯定要受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