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然而苏文卿却是重重叹息了一声。
“这?其实侄儿也是淡然处之,原本只是为了完成父亲及族人的心愿,谁料这般就中了举,侄儿着实意外。只是,这以后还得考会试......”
苏文卿想到此处就皱紧了眉头,“这不是与侄儿的初衷越来越远了吗?”
苏文卿这一番凡尔赛的话让在场众人都抽了抽嘴角,就连苏轶昭都觉得他欠揍。
尤其是苏轶初,此次能考中秀才,真的是悬梁刺股,刻苦到了极点。
这四叔能中举,怕是纯属运气。可偏偏这样的运气就降临到了四叔身上,怎能不叫人羡慕嫉妒恨?
四叔又不想科举入仕,偏偏叫这样的人中了,岂不是浪费?
然而心中这般想,面上却不能这么说。
“四叔才华横溢,即便这么多年都未下场,可您厚积薄发,中举也是必然。”苏轶初脸上勉强带着笑意道。
“不过听说此次乡试题目非常刁钻,众多学子考完出来都如丧考妣,甚至还有哭天抢地的呢!四叔第一个出考场,还如此轻松。显而易见,四叔这些年还是花了些心思的。”
苏轶初脑海中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试探道。
谁料苏文卿却是一脸茫然,“难吗?我怎么没觉得?当时只想快些考完,那些个策问,并未过多审题,就捡那华丽的辞藻堆砌上去就成。”
苏文卿说完轻呷了一口茶,神情还是那般漫不经心。
“什么?那四叔的运气可真好,许是那主考官正喜欢这样的文风。”苏轶初呐呐地道。
第196章 报喜
“这初阅之后便是同考官荐卷,最后才是主考官复阅,其中经手不低于三名官员,怎可能凭主考官一人喜好定下?如此荒唐之言,日后莫论。”
二老太爷沉声喝斥,这慎明是庶房之子,可见教养上还是差了些。
他毕竟年长,吃过的盐比苏轶初吃过的米都多。
若是此言论流传出去,外人道苏文卿中举是因迎合主考官喜好,中举是运气使然,这不但会得罪一众阅卷官员,还会连累苏氏,更甚至招来杀身灭族之祸。
科举非儿戏,皇上对科举入仕十分看重,这不是触碰逆鳞吗?
苏轶初见二老太爷脸色凝重,看着他的目光充满了不悦,这才想起自己失言了。
“是侄孙口出妄言,还望诸位长辈勿怪。日后定当谨言慎行,二叔祖的教诲,侄孙时刻铭记于心。”
苏轶初的认错让众人面色有所缓和,二老太爷见他识趣,便不再提及此事。
不过还有一人得叮嘱,二老太爷就怕这混不吝不知何时会语出惊人,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
“程远!老夫刚才所言,你可记下了?切记!即便在自家人面前,也不可妄言。若是不谨记,恐日后招来祸患。”
苏文卿连连点头,道出去之后定不敢这么说了。
“你既然已是举人了,那明年的会试就必须得参加,否则就是违逆圣旨,是大逆不道。”
二老太爷此言可不是危言耸听,中了举人之后,来年是必须参加会试的。除非家中有丧,亦或是重病在床,否则绝不能缺席。
“你可别犯浑,这会试比起乡试来,其实也不难。你多花些心思在读书上,等考上了进士,做不做官再行商议嘛!”
二老太爷觉得苏文卿还是有些才学的,也愿意哄骗几分,于是好言相劝道。
“是啊!其实还是做官好啊!你若是不想你父亲对你太过严厉,那就寻了外放的差事嘛!”
三老太爷也跟着劝起来,其实他心里羡慕着呢!若是他的长子也能中举,那不得大摆几日宴席庆祝庆祝?
“欸~”二老太爷连连摆手,“外放就算了,其实在翰林院也一样舒坦呐!”
苏文卿那样的性子能外放?一出去就得闯祸,还是老实待在京城得好。
考中进士做官,对一般百姓人家来说,那是鲤鱼跃龙门,改换门庭的唯一途径。
而对官宦世家来说,自然也是族中的中坚力量。只有族人在朝为官者多,这个家族才能长盛不衰。
至于做到高官,封侯拜相,那是凤毛麟角,光宗耀祖了。
听着族中诸位长辈对明日祭祖的商讨,还说要尽快报信去京城,苏轶昭心中也感受到了家族的传承和责任感。
若是放在前世,其实这些就是堂亲,甚至是更远的关系。前世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能管得到亲戚头上?
可在古代不同,宗族对族人的管束十分严厉。当然,这也有族人犯错,其他族人还要连带的原因在。
看着苏文卿逐渐不耐的模样,苏轶昭叹了口气,希望这爹以后能争气些。
若是京城那边得了消息,只怕祖父他们要惊掉下巴。
“老爷!老太爷们,报喜的官差来了!”厅外传来忠伯禀报的声音,语气依旧带着兴奋。
二老太爷率先站了起来,对众人道:“来了!走!咱们去迎!”
苏轶昭跟着众人来到前院儿,此刻前院正门大开,苏轶昭在院内就听到了鸣锣报喜的声音。
只有重大的日子,府上正门才会大开,平日里一般都是开角门。
二老太爷他们抚了抚长袍,依次站好,脸上带着笑意。
“捷报贵府老爷苏文卿高中翼北乡试第五十九名。”
“恭喜苏文卿老爷高中乡试第五十九名!”
一声声报喜已经将原本安静的乡村点燃了,像是火烛点燃了鞭炮一般,炸开了锅。
乡邻和族人都蜂拥而进苏家老宅报喜,只有这样的日子,乡邻才敢涌入苏家这样的高门大户,这天主人不会怪罪,还一反常态,笑脸相迎,并给不少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