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轶昭看他十分坦荡,一上马车刚开始有些局促,但之后便坦然了不少,不禁高看了他一眼。
她始终认为,即便是贫穷,也不应自行惭秽,而是该想办法改变现状。
马车行进了三四个时辰,下晌才到达文泽县。
出示了苏锦荀的帖子,给了些赏钱,马车就顺利进了城门。
文泽县只是个小小的县城,自然比不起府城的繁华,更遑论京城了。
镖师早就在刚才去探过路,顺便找了家客栈,这会儿马车便直接往客栈驶去。
“万兄别急着走,待会儿愚弟替你引荐家父。”
其实苏轶昭是起了心思,刚才试探一番,她发现这万盛的功底很扎实,考中秀才还是有几分希望的。
独木难支,官场上拉帮结派还少吗?
或许就是今日一个小小的善举,日后人家说不定还能帮衬你一把,这就是为自己增加人脉。
很多达官贵人都会这么做,提早与潜力股交好,为的便是日后在官场上帮衬一把。
苏轶珏自然也明白苏轶昭的心思,便极力挽留,万盛盛情难却,便只能跟着苏轶昭他们进了客栈。
苏文卿本就是个随性的人,确认万盛不是山贼,不过是多花几个钱的事儿,哪里会在意?于是那万盛便同住了一家客栈。
忠伯人老成精,还替对方续了房费,直到考完为止。
到用饭之时,苏文卿说是要出门会友,苏轶昭他们便邀请万盛一起去了大堂。
几人正在用饭时,听得一旁有人提到了文斗,不禁都竖起了耳朵。
“欸?你们听说了吗?北元府正在举办一场文斗比试,我来之前,听说有一人已经蝉联榜首五日。这五日不少人都去挑战他,却都落败了,可见此人有多厉害了。”
有一名学子放下手中的碗筷,突然对同桌之人道。
“这么多场比试都无一落败,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同桌一名书生模样的人附和着。
这大堂内放眼望去,有一多半都是书生。
因为临近县试,全都是提前来住客栈的,平日里可看不到这么多读书人。
“呵!你们怕是不知那人是谁吧?”另外一桌的书生闻言却是扬声笑道。
“哦?这位兄台可知此人是谁?”当先议论的书生连忙问道。
“此人平日里十分低调,苦读诗书十余年,前儿便算是出世了。”
这书生却是卖了个关子,说完便拿起茶碗喝了起来。
众人哪里等得及,纷纷请他解说。
此刻已是万众瞩目,这书生见众人都伸长了脖子等着,这才道:“韩郸府的孟家,诸位可有听说过?”
第233章 孟氏的辉煌
“孟家?”有人疑惑地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不明那孟家是什么来头,也没听说韩郸府有世家是姓孟的啊!
可看这书生的模样,那孟家好似很有名?
大堂内顿时议论纷纷,都在询问那孟家到底是个什么家族。
“呵!兄台指的孟家,该不会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无遗策的那个孟家吧?”
有人想到了什么,而后惊呼道。
“不错!正是那个孟家!”那书生有些自得地颔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就是孟家人,如此引以为傲。
“什么孟家?你们也别打哑谜啊!说与咱们听听啊!”
有不少学子都是一脸茫然,见有人知晓,于是连忙追问道。
刹那间,大堂内都嗡嗡地探讨开了,这使得苏轶昭十分好奇。
“没想到孟家也派人出世了,这朝堂局势怕是有变。”苏轶珏闻言摇了摇头,而后叹道。
“五哥可知那孟家是什么来头?”
苏轶昭见苏轶珏这副模样,便知对方应该是知道孟家的,于是问道。
这前朝和当朝的历史她也曾通读过,却并未看到关于孟家的只字片语。
“小七通读前朝和本朝史书,只是并未看过野史吧?不过那孟家十分神秘,不知也是常理。”
就连脾气十分不羁的苏轶梁此刻也竖起了耳朵,凑了过来。
苏轶昭很想说,自己也经常看野史,不过这坊市中不常淘到好书就是了。
“还请苏五郎解惑!”万盛对于这苏氏三兄弟,直接以排名相称。
苏轶珏也不卖关子,道:“要说到这孟氏,还得从前朝武朝开始说起。”
一旁也有不知孟家的,一听苏轶珏要开始介绍,于是也凑了过来。
“孟氏是传承不止百年的家族,武朝明惠帝之时,孟氏有五十四名族人在朝为官,乃是孟氏一族的鼎盛时期。其中孟氏家主身居高位,乃是当朝首辅。”
苏轶珏话音刚落,就遭到了旁人的质疑,就连苏轶昭,都是心中存疑。
那书生说着,脸上便浮现出了不屑之色。
众人闻言也跟着附和,他们之中也有读过前朝史书的,苏轶珏所言与书上记载不符。
“这都是野史记载,诸位就当听着解闷。”苏轶珏也不生气,而是继续道:“不过高进上任首辅之前,期间有五年首辅之位空缺,史书上记载便是如此。”
众人一听,有人摇头不信,还有人若有所思。
“如你所说,那孟氏只做了五年首辅?这又是何说道?”有人忍不住问道。
“这便是孟氏隐退的原因了。”苏轶珏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看见对面的苏轶昭眼中满是好奇,顿时笑了。
“孟氏一族的能力,可不止是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相传当时的孟氏家主孟长青博古通今,且谋略过人,乃是再世诸葛。且此人周易卦算十分了得,极得圣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