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261)

苏轶珏刚说完,就有人质疑道:“如此说来,这孟长青如此厉害,不应该只做五年首辅啊!”

苏轶昭瞥了一眼那学子,此刻的苏轶珏像个说书的,那人就是个捧哏的,比她这个堂弟还要专业,都不用她开口问了。

“可周易卦算这事儿,诸位也晓得,有好有坏。在一次宫内宴请外交使臣的宴席上,孟长青喝得微醺,便有些口无遮拦,说了十六字谏言,惹得明惠帝震怒,引来了灭族之祸。”

“且慢!灭族之祸?如你所言,灭族之祸还能有后人留世?那刚才所说此人还是孟氏一族岂非是个笑话?”

有的学子忙不迭发问,心中也觉得苏轶珏不过是沽名钓誉,想卖弄才学。

不知从何处看来的杂书,不过都是戏谈,却引以为真了。

“事情自然有变了!”苏轶珏失笑道。

“呵!这明惠帝乃一代君王,金口一开,难道还有转圜的余地?兄台,在下觉得你日后还是少看那些闲书,切莫当真呐!”

一人实在忍不住了,这才出声嘲讽道。

“这就要说到孟氏当年发迹的原因了!”苏轶珏依旧不紧不慢地道。

众人一阵嗤之以鼻,其中一名学子站起身,质疑道:“这位仁兄是越扯越远,那孟氏若真有这般能耐,又为何这么多年都销声匿迹?你怕不是那孟氏的族人吧?”

“他乃京城苏氏子弟,怎会是孟氏族人?原本只是想给大家解个惑,诸位若是不信,那就当个故事听,何来这么大的敌意?”

此时万盛有些看不下去了,于是出声为苏轶珏辩驳道。

这万盛的品行还不错,苏轶昭暗中点头。

“诸位!我这兄长不过是为自家人解惑,叨扰了诸位,还请诸位吃好喝好。”

读书人的笔杆子可是厉害,尤其是古代那些士大夫,动不动就对你口诛笔伐,能不得罪是最好。

不过苏轶昭言下之意也是自家人说说话,你们爱听不听,不爱听就吃自己的。

众人撇了撇嘴,都转头吃起了眼前的酒菜,可耳朵还是竖了起来。

“五哥请继续!”苏轶昭说完,便一脸期待地看着苏轶珏。

苏轶珏轻笑一声,眼神清亮了不少。

“孟氏乃是武朝建立之时的大功臣,孟氏那位先祖是武朝高祖皇帝身边的军师,而后武朝初立,那位孟氏先祖却是不愿加官进爵,反而隐归山林,不问世事。”

苏轶珏顿了顿,不等苏轶昭他们催促,而后道:“不过当时武朝高祖皇帝对孟氏十分看重,且言明只要孟氏族人肯入仕,必定在朝堂之上拥有一席之地。”

“世人淡泊名利少之又少,这孟氏一族也不能免俗。等孟氏那位祖先羽化飞仙之后,族中陆陆续续有许多人入仕。且孟氏族人大多都天资聪颖,再加上家族传承,更是无往不利。”

苏轶昭点头,孟氏那位先祖自己淡泊名利,也不代表后人都如此。

更何况为了全族的发展,入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否则孟氏最后便只能沦为乡野之民。

第234章 十六字谏言

“孟氏一族发展逐渐壮大,直到当时的孟家家主孟长青说了那十六字谏言之后,孟氏便引来了祸患。”

苏轶梁也被挑起了兴趣,道:“到底是何谏言?”

“新君即位,荒yin无度,民不聊生,江山易主!”

苏轶梁一说完众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这话可谓是大逆不道啊!

这不就是说武朝要亡了吗?那当时武朝皇帝听完,不得龙颜大怒?

事实也的确如此!明惠帝当场震怒,就将孟长青给关入了大牢。

罪名是孟氏有谋逆之心,欺君罔上,这罪名不可谓不重。

“咦?当时的太子不就是之后继位的庆丰帝吗?武朝不就是在他手上灭亡的吗?若是这般,也能说得通啊!”

有的书生将这些历史串联起来,发现竟然能对的上。

苏轶昭立刻想到了前朝的历史,史书上确实记载了武朝的辉煌与落败。

明惠帝不说励精图治,但守江山的能力还是有的。

只可惜之后继位的庆丰帝便一如刚才那谏言所述,是个残暴昏庸的君王,否则也不会有之后的起义,如今的大云朝了。

“那这孟氏又是如何化解的呢?难道是明惠帝舍不得孟氏的卜卦之术,这才留下了?”

此刻众人也不再说苏轶珏是信口雌黄了,反而积极地问了起来。

“并非如此!当时明惠帝震怒,是要将孟氏一族诛九族的,只是后来孟长青献出一物,这才免除于孟家的灾难。”

“莫非?”苏轶珏刚说完,就有人双眼一亮,心中一惊。

“莫非什么?兄台可是想到了什么?”

这可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众人纷纷询问。

“诸位可知道丹书铁券?孟家当年有从龙之功,武朝高祖皇帝赐予此券,也是有可能的。”

丹书铁券是何物?无人见过。自本朝开立以来,也不曾有过丹书铁券。

不过,孟家当时的情况,也唯有此物能救全族了。

苏轶珏赞赏地看了对方一眼,而后道:“这位兄台所言不差,正是那丹书铁券!”

“嚯!”大堂之内一片哗然,此时就连在厢房内休息的客官也纷纷出了房门,站在楼上的回廊上仔细听着。

“若是当真有此物,那的确有可能啊!”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苏轶珏又开口了。

“用丹书铁券保下全族的性命,只可惜十六字谏言一出,孟氏一族便只能在朝堂之上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