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道系知青(31)

江潮:“……”喝醉了的哥哥好可爱。

他越来越喜欢宁哥了。

他仰着小脸问道:“爷爷,宁哥哥也姓江,真的不是咱们的亲戚吗?”要是就好了。

江汉摸着江潮的头发,意味深长地说道:“不是亲戚才好呢,省得被我牵连。再说了,你宁哥对你难道比亲戚差吗?”

江潮想起了那些亲戚的嘴脸,连连摇头。

江宁虽然醉了,但脑子还在,他说道:“亲人是因为真心和理解,并不只是因为血缘关系。”

江汉和江潮一齐默然。

良久之后,江汉动容地说道:“你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他还想再说些几句,却发现江宁靠在他肩头睡着了。

江汉轻笑一声,搀扶着江宁回屋。

江宁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时,已是阳光满屋。

老胡上工去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江宁随便吃点东西,赶紧下山,连着请了几天假,该上班了。

还是陈壮帮他代班,农具已经发下去了,也登记好了。

江宁把保管室打扫一遍,粮仓前后检查一遍。

粮仓门口有几口大缸,这是防火用的。

江宁看缸里的水不多了,就去挑水,把大缸灌满。

他去挑水时,正好看到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也在挑水,一打听,是住村北的王奶奶,王奶奶的儿子在外当兵,老伴身体不好,常年卧床,女儿嫁得远。

江宁先帮王奶奶挑水,老两口一脸感激。江宁不在意地说道:“随手的事,谁见了都会帮忙的。”

王奶奶留喝口水,江宁说:“下回再喝吧,我得把粮仓里的水缸挑满了。”

江宁回到保管室,发现门口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会说话的跟他打招呼,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啊啊”两声,像是在问好。

这些孩子都是放养,大点的孩子有时顾着自己玩,直接把小的往地上一放,那些不会走路的小家伙就在地上乱爬。

江宁看着直叹气,这村里应该弄个幼儿园,哪怕是临时的也行。下回见了陈大山提个建议试试。

江宁挑完水,歇了一会儿,就去旁边的旧仓库里找些稻草茅草之类的,坐在门口编席子,他以前看过视频,不难学,练习个几回后,就能上手。

江宁编了一张席子铺在地上,让不会走的坐在席子上玩,他又用干草编了蚱蜢、兔子、小猪。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从这以后,江宁有空就做些手工,孩子们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玩具。

这下,保管室门口聚集的孩子就更多了。

大人下工后根本不用到处找孩子,直接奔保管室门口就行了。

江宁对孩子如此有耐心,也获得了孩子家长的好感。

有些家长不好意思就给江宁送点自己家的豆酱咸菜之类的,江宁连忙拒绝:“不用不用,我也挺喜欢这些孩子的,一个个都挺可爱。”

听到江宁这么夸孩子,家长就更高兴了。送东西的就更多了,不收都不行。

江宁只得收下,以后有机会再还回去吧。

他再见到陈大山时说了要办幼儿园的事,陈大山沉默半晌,才说道:“办幼儿园是方便了,可是还得找地儿,还得有老师,很麻烦呐。”

江宁说道:“大队有空房子,打扫一下能用。至于老师,幼儿园的老师要求不高,配两个就行,一个认字的,随便教点东西,一个当保育员,负责照看孩子。”

陈大山说:“乡下跟你们城里不一样,孩子就这么随便养,世世代代都一样。”

江宁思索片刻,他看得出来,陈大山不想办幼儿园,怕麻烦,图省事。但他还是想争一下:

“陈伯,从大的方面来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小时候越用心,长大越茁壮。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

从家庭角度说,要是办了幼儿园,就能把陈大娘,陈嫂子这样的妇女劳动力从带孩子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对咱们大队有好处;

再者就是从政绩上来说,别的大队没办幼儿园,咱们村办了,这就是树立时代新风,走在同行前面。你面上也好看。”

江宁说得有理有据,陈大山果然动心了。他这次没再推托,看了江宁一眼,说道:“我再想想吧。”

建议已经提完,至于领导怎么决定,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江宁放下这件事,回到家里继续拾掇自己的小屋。

新家缺的东西太多了,但这年头买家具不容易,何况江宁现在也没钱。

一切都只能自己动手,他动手能力强,又爱琢磨,关键是工具不凑手,又没钱买。江宁便学着别人,去借。

按他以前的性子,断不会去借东西,主要是不好意思,也不想欠人家人情。

现在嘛,他已经慢慢适应了。在乡下生活,不欠一点人情不太现实。大家都是这样,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把,互相麻烦,有来有往。人情就是这么处出来的。

江宁借了刨木头的袍子和锤子,又买了一把铁钉,一下班就开始敲敲打打。各种实用又好看的小物件一件件地做出来。

木勺,木铲,木盘,还弄了几个好看的竹筒当笔筒。

江宁还给江潮做了两个好看的木碗,给陈大娘的孙子孙女也做了一,三个孩子都十分喜欢。

天气恢复正常后,江宁他们吃水不成问题了,旁边山岩上的泉眼也变大了。泉眼离他们直线距离不远,但要挑水就得绕远路。

江宁懒得每天挑水,干脆砍了几根竹子,把竹节打通,当作水管,直接把泉水接到自己家里。他甚至还做了个简易的开关,需要用水时,打开开关,不需要时就关上。

上一篇: 你还知道回来啊 下一篇: 青山曾为雪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