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道系知青(30)

大家也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连吃饭速度都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江宁慢慢地说道:“我小时候算过命,不宜早婚,早婚害人害已。我三十岁之前不考虑对象问题。”三十以后再找别的借口吧,反正肯定已经离开这里了。

有人信,有人不信。

江宁为了佐证自己的话,又自证道:“我开始也不信,有个女同学也不信,结果……她爸就出车祸了,她哥被钢板砸了,我自已大病了一场。后来,又……”

众人:“……”

众人看向江宁的目光又变了,带着同情、怜悯、惋惜。

果然,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人生总有缺憾。

陈大娘本想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江宁,一听这话,直接歇了心思。王婶子的心思也淡了。小江人是好,但命更重要啊。

两人又变回了和气慈祥的长辈。

半个月后,江宁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甚至还拉了个院子。

那些大娘婶子也不知道是同情江宁还是怎么了,有空就过来帮他干杂活。

江宁开垦的那块菜地被嫌弃了,陈大娘重新帮他规整了一下,种了两垄韭菜,一垄空心菜。还给茄子、豆角、南瓜搭好了架子。

江宁在一旁认真学习。他以前没怎么种过地,但他相信自己的种族天赋,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能解锁种田的技能。

房子盖房好了,院子垒起来了,菜园子也有了,现在还差门、窗没装好,村里的老木匠正在帮他做。

这么一折腾,江宁本就不多的积蓄见底了,老胡的几块钱也投了进去,甚至他还欠了李守信和方朝阳十块钱。

但他看着自己的房子,心里还还是无比快乐。

前世,他欠了三十年房贷,才有一套小房子。现在只欠了十块钱就能有依山傍水的独栋别墅,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江宁沉迷于规划自己的房子:院子里必须得有花,凤仙花、月季花、牵牛花,每种种一些;得有树,葡萄树、石榴树、梨树,每样种一棵。得给鸡垒个窝,给大黄的儿女小黄弄个小窝,大花的孩子小花也来一个,新厨房好好装修一下。

可能是见江宁太过于沉迷,老胡忍不住提醒道:“我们不过是这里的过客,你没必要费太多心思。”

江宁豁达地笑笑:“往大了说,我们不过是宇宙的匆匆过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

老胡默然片刻,突然释然一笑:“你说得对,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

他停了一会儿,又问道:“我想请几个特殊的客人,你愿不愿意一起?”

江宁猜测他要请的应该有江潮爷孙俩,便笑着答应道:“当然可以。”

作者有话说:

筒子们,与编辑商量好了,本周五,也就是7月8号v。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老规矩,为庆祝入v,前排20发红包。

第十八章 风起

老胡为了避免麻烦,把请客时间定在天黑以后,他们这儿偏僻,晚上很少有人来,再加上现在又有了院子,有了遮挡,更安全。

一共来了四个人,三大一小,小的就是江潮,江潮的爷爷叫江汉,五十多岁,清瘦,头发半白,虽然衣着破旧,面容枯槁,但身上仍残留着一丝儒雅气质。

他对江宁十分感激,“小江,我一直十分感谢你,今天终于能当面谢谢你。”

江宁客气道:“不用客气,我也很喜欢江潮,这孩子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江潮眨巴着一双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爷爷,一会看看江宁。

江汉跟江宁聊了两句,就给他介绍另外两人。

这两人一个叫杨意,一个叫赵秋阳,杨意六十多岁,身体看上去极差,赵秋阳大概四十多岁。杨老是他京城某研究所的所长,因为路线问题被批、斗、下放。赵秋阳以前是干部,被打成“□□”。

江宁跟他们两人不熟,只是打个招呼,也不多问他们以前的事情。

因为有老朋友来,老胡今天有点兴奋:“今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大家敞开了吃。”

老胡从床底下拿出珍藏的烧酒,有酒助兴筵席顿时热闹起来。

江宁也拿了自己弄的果酒出来,他给江潮也倒了一小杯,让他尝尝味道。

今天的饭菜是江宁和老胡一起做的,至于味道,差距还是挺大的。

明明都是寻常的饭菜,但江宁做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三个人很羡慕老胡:“老胡,你这日子真不错,跟着小江享福。”新房子也住上了,还天天有美味的饭菜吃。

老胡一脸自得:“那是,我这人时来运转了。”

江宁在旁边说道:“遇见老胡,是我时来运转。幸亏老胡愿意收留我,不然,现在还窝在知青点。”

在场的人都暗暗称赞江宁说话让人舒服,也更愿意跟他聊天。

一顿饭吃下来,大家的关系亲近不少。

江宁也挺喜欢跟这些人聊天,他们年龄比自己大,经的事多,又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聊天都很有内容和密度。

特别是江汉,两人越聊越投机,颇有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个小时后,大家喝得微醺,桌上杯盘狼藉。江宁本以为果酒度数低,多喝了两杯,结果就醉了。

好在,他喝醉了也挺可爱,就是话多些,还说要晒月亮。

江汉笑着,扶着他去外面晒月亮。

山崖上,山风凉爽,月光明亮。

江汉和江潮一左一右陪在江宁身边。

江宁沐浴着如水的月华,诗兴大发:“‘待此清凉月,可涤人间尘。’”

上一篇: 你还知道回来啊 下一篇: 青山曾为雪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