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宁待放(174)+番外
妻子二字既缥缈遥远,又有些难以启齿的旖旎与缱绻在。
徐怀安一点都不讨厌苏氏,甚至……甚至心里还有一点点期待。
一旁的永芦见自己得不到徐怀安的回应,这便熬不住那灭顶而来的困意,阖上眼睡了过去。
不多时,他便鼾声大作。徐怀安本就睡不着,如今更是没了一点困意。
既是睡不着,他索性就起了身,走到桌案旁瞧起了白日里看到一半的古籍,可看着看着就瞧见了上头写着的“姻缘天定”这四个字。
姻缘天定,从前他读到这四个字时心池里没有泛起半点涟漪来。
可此时此刻,他却是不可自抑地心悸与激动。
或许旁人成婚时都会历经此刻,说到底他徐怀安也只是个凡夫俗子而已,平日里被公事缠身时没想过情情爱爱的问题,如今骤然凝神思索了一番,心中竟是生出了些惘然的甜蜜。
屋内支摘窗半开半阖,徐怀安胸口滚烫不已,为了驱散热.潮,他便踱步走到了窗牖旁,迎着皎洁的月色望了望远处清浅的景色。
立了许久,他倏地笑了笑。
笑意渐深,他依依不舍地收回了目光。
此时他的心绪间没有那些损心志、劳心力的繁杂公事,也没有因与二房、三房的龃龉而心生郁郁,更不会弥漫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惧意。
自这一夜后,来日必是光明灿烂,朗朗如月。
*
大婚当日。
梁国公府各处张灯结彩、喜意洋洋。徐怀安一夜未睡,如今却还是神采奕奕的厉害,他身上的暗红色喜袍衬出了一身俊朗如玉的容色来。
簇拥在梁国公府前的过路人纷纷朝他身上投去了打量的目光,一时间夸赞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梁国公府家的世子爷,果真是生的一表人才呢。”
“谁说不是呢,当初可是连玉华公主都倾心于他,只可惜……”后头之事牵扯到了皇家隐秘,众人也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及。
徐怀安驾着枣红色骏马驶向了安平王府,苏其正与宗氏在前厅里候了许久,一时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或许这世上为人父母者,在女儿出嫁的这一日时都会如此不安与惶恐,既怕未来夫婿薄待女儿,又怕女儿在夫家受了委屈。
苏其正还要惦记着安平王府的体面,嫁女儿这一日面容里不能露出半分不虞来。宗氏却不管这么多礼法道理,她只是随心而行,譬如今日她就是舍不得女儿出嫁,那眼泪便也不可自抑地往下落。
几个与宗氏交好的妇人们在旁说了几句吉祥话,大抵是说徐怀安在京城里名声朗赫,婉宁嫁过去只会过好日子,说不定还能提携一番安平王府。
宗氏实在没必要伤心,阖该笑得比花朵还要娇艳才是。
宗氏却不提这些闲话,那帕子拭了拭泪后便让喜婆们去把苏婉宁迎了出来。此时梁国公府的人马已停在了安平王府门前。
喜婆们唱念做打地说了好些吉利话,这便到了苏婉宁与双亲辞别的时候了。
宗氏一抬眼,便见妆点的雍容姣美的女儿正拿着团扇立在喜婆们身后,她从廊道上娉娉婷婷地朝着前厅走来,一颦一笑间皆是萦绕着喜意的温柔。
她心里是极中意徐怀安的,要宗氏来说,放眼整个京城也挑不出比徐怀安更俊朗优秀的男儿郎,崇珍帝的赐婚圣旨于安平王府而言简直就是恩赐。
因两家在家底与声势上有几分差距,苏其正与宗氏便咬了咬牙将苏婉宁的嫁妆加厚了三成,也是想让女儿底气足一些,将来不至于看夫家人的脸色。
这一加厚,几乎把安平王府的半副身家都舍了出去。
苏婉宁自然不愿意,好说歹说了一番却还是无法改变父亲母亲的心意,无可奈何的她只能将弟弟苏礼搬出来当救兵。
“将来礼哥儿还要娶媳妇,好歹也得留点家底才是。”她如是道。
苏其正满不在意地说道:“礼哥儿是一门心思要去京兆府尹家的雯姐儿,那孩子也是个知礼的,必然会知晓我们家的难处。”
苏婉宁还未说话时,苏礼便跳出来截断了她的话:“娘说的没错,雯姐儿可不在乎这些。”
如此,苏婉宁也没了言语。
等她辞别了父母双亲后,喜婆们便牵着她往徐怀安立着的门廊处走去。徐怀安挺立在人群中央,因身量高挑、气度不凡的缘故格外得惹人注目。
苏婉宁一眼便瞧见了自己的夫婿,未来要与她共度一生的男子。只是一眼,便让她低敛柳眉恣意一笑,险些便要掩不住面容里的窃喜。
喜婆们扶着苏婉宁走向了徐怀安身旁。其中一个喜婆动作慢了些,迟迟没有拿出喜带来。
按照仪式里的规矩,如今该是新郎与新娘牵着喜带往花轿旁走去的时候,可偏偏喜婆的手脚跟不上仪式的节奏。
空晾着也不是个事。
所以,徐怀安便伸出手握住了苏婉宁的柔荑。温温热热的掌心触及到冰冰冷冷的柔荑,徐怀安满溢在心口的紧张化为了担忧。
今日风是有些大,她……她是受寒了吗?否则手怎么会这么冷。
被握住柔荑的苏婉宁也是身子一僵,羞意攀上耳畔之时,喜婆已催促着她往徐怀安的身旁走去,夫妻两人紧贴着彼此,转瞬间便已在周围人的起哄声下走到了花轿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