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盼随意的拍了一张,想着权当留念,低头的时候撇到了旮旯角的一张,这么虚虚晃晃的一眼,只看到一个眼熟无比的“游”字。
第51章
故意砌的不平的墙上有好多钉子, 细麻绳缠在两端,那年月参差不齐的明信片被细绳拦截在后,有新的在最前面,也有旧的在前面, 桌板抵着的那一排明显很少, 偏偏是这样不被注意的角落, 一瞥反而注意到了熟悉的字迹。
明信片的角都卷起来了,常盼正打算抽出来看看的时候, 手机响了,嘈杂的酒馆里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个角落。
来电显示是个没有存过的号码,但并不陌生,常盼犹豫了一会儿,在即将自动挂断的时候接了起来。
“干什么?”
她率先问道,手机放在耳边,另一只手捂着另一只耳朵,嘈杂热闹的环境里,陌生的语言和头顶极具特色的灯盏, 光影明灭下, 她神情冷淡, 没有焦距的看着前方,像在凝视有些悠长的回忆。
“去天海夜市了?”
方游那边很安静, 衬得这头的吵闹都如同碰撞, 撞得她心浮气躁。
“你有什么事?”
常盼一瞬间想说出口的其实是“关你什么事”但又想到上回自己信誓旦旦的喊了那个痛恨无比的称谓,又不甘心的咽下去,变成了疏离无比的退却。
“没什么事, 就是想和你说说话。”
方游似乎笑了一下,她的气音特明显, 在如此吵闹的情境下,似乎也影响不了半分,反而直勾勾的钻进常盼的耳朵,让她全身一颤,而后佯装镇定的说:“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她第二次说这句话了。
方游似乎一点也没介意,她那点海纳百川时隔多年依旧让人感到无边无际,“一个人的话小心点,在街上吗?”
“没什么好说的”常小姐嗯了一声,下一刻发现了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一个轻哼,又不说话了。
“天海夜市我没怎么去,八廓街你可以走一走,前几年出货的时候去过几次,有个酒馆的老板是雁城人,他收藏的CD很多,人挺好说话的,他们家酒还行,嗯……在外一个人还是少喝点……”
方游絮絮叨叨的能力倒是只增不减,居然还能在常盼默不作声的情况下东拉西扯一大堆注意事项,活像个担心家里倒霉孩子的监护人,常盼左耳进右耳出,早没了当年那副恭敬的态度,伸手又去抽那张刚才被电话打断的而没拿下来的明信片。
那张明信片隐藏在旮旯角,只钻出了个角透透气,不过也算是幸运了,跟其他那些被遮盖的严严实实的相比,起码还能引起人的注意。
字迹很熟悉,可以说跟正在同她说话的这位一模一样了。
方游的字其实写的其实还没常盼写的好看,写的瘦长瘦长跟她这个人差不多,游字最后一笔总是要往上扯一点,高考刚结束那会儿常盼闲的没事还仿写过,但不太像就是了。
“叫什么?”
常盼看着明信片上一大串的瘦长字体,手有点抖,但声音听上去还是挺冷淡的。
“什么?”方游被打断了唠叨,不太明白这乍然而起的询问。
“你说的酒馆。”
“嗯?叫矮房子。”
常盼深吸一口气,从头再看了一遍那张明信片,越看呼吸越急促,她忍不住掐了一下自己的手背,最后狼狈的挂了电话。
而方游被突然挂了电话也没再打回去,她以为常盼是烦了,对着手机发了会儿呆,就去厨房热菜了。
[丙申年,立春,有点冷。
看那边好像是个大晴天,挺好的,你就是不喜欢下雨。
下雨太吵,也太湿,管道会漏水,骑自行车撑伞依旧会被淋湿。
有时候很想给你打一通电话,但又怕你说一句“我讨厌你”。
想了很多事情,也想过当初那样做到底对不对,但很忙,转眼就忘了,你不愿意见面,那就算了。
但今天从外头过来,月色很美,突然就觉得应该说点什么。
又不好意思说,也不敢说,总想对你好一点,又觉得言语太过苍白,只能今天啰嗦一点,借个地方写一下。
小盼,生日快乐。]
落款是一个“游”字。
常盼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背面是一张普通的风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就是正面的字,反反复复,划掉又重写,蹭掉之后脏兮兮的,有好几句话划的太重,根本不知道原来写的是什么,可偏偏是这张涂涂改改的东西,却能让她轻而易举的想到方游坐在桌上写这个的样子,她肯定皱着眉,会无意识的抿嘴,偶尔舔一下干的唇瓣,坐姿很端正,恪守眼离桌面一尺远的标准,像个小学生。
一瞬间被她锁在心底的喜怒哀乐迫不及待的冲破枷锁,给了她一个非常迅速的浮想联翩。
月色很美。
月色很美?
常盼想了又想,手机拿起又放下,最后四处张望了一下,把这张陈旧的明信片塞进了自己的包里,然后从桌上的的卡槽里拿出一张新的,在上面写了几句话。
这场将近半个月的外出摄影活动常盼还是能找出几张自己满意的东西来,回去后又过了半个多月,她整理好自己的作品,给周学姐看了看,然后请了几天假,去了滇城。
时隔多年蠢蠢欲动的心态又被撩起,等到了玉行斋的门口,她又有点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