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亦无人相帮,只得愤愤不平地垂下眼去,不作声了。
一时间,厅中唯余长吁短叹声不绝于耳。
“诸位稍安勿躁。”
谢缨见状,终于出声、温言安抚众人道:“就在方才,我已收到雪谷回信。”
“军师知晓定风城不容有失——是以,决定派九皇子率军回援。信鹰传信,一来一回,如今已过二十余日,若按行军脚程算,日夜兼程,援军最晚明日便会赶到、为我等解围城之困。”
九、九皇子?!
众人闻言,一时间面面相觑,无人做声:
须知,定风城虽是北疆重要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可如今雪谷一战至关重要,那令燕人闻风丧胆,曾杀入燕人将营、取其主帅项上人头的九皇子,更是魏军求胜之关键。
军师竟这般看重后方安危,愿意将此“定海神针”派来压阵?
“有救了!”
不知是谁先回过神来,满脸喜色地惊叹出声。
顿时,如炸雷般,欢呼声此起彼伏地响起:“定风城有救了!”
“只要再守住两日,待九皇子赶到、定能救我等于危乱之中!”
“殿下必能重挫那群突厥人的锐气,为我等扬眉吐气!”
众人皆难掩惊喜之色。
更有甚者,八尺男儿,亦忍不住掩面嚎哭出声,将这连日来的困窘、恐惧与惶惶不可终日,不顾形象地哭了个一干二净。
忽然,却听门外传来一声喊破喉咙的:“报——”
不等他们循声望去,传令的小兵已然连滚带爬奔入厅中,失声喊道:“报!突厥军又在城外屠杀流民挑衅,他们抓了、抓了许多城中逃出的百姓,在城外哭喊劝降、动摇军心,如今城门……城门快守不住了!”
话落。
众将神情轰然大变,再顾不上修整议事,慌忙涌向城楼。
原本被簇拥在最中间的谢缨却故意慢了几步,落在最后。
出了门,眼神四下打量一圈——
“妹妹。”
他倏然开口,叫住回廊下那道沿着墙根溜走的熟悉身影。
那背影顿时僵住,顿了顿,终是小心翼翼地扭过头来。
“怎么到这来了?”谢缨走近,轻声问。
见她穿得单薄,又解了鹤氅披上她肩头。
小姑娘原就瘦弱,那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大氅一盖,一圈雪白的毛领围住巴掌大的脸,更显我见犹怜。
他伸出手去,手指爱怜地抚过她紧蹙眉心。
“行军打仗之事,本不是你要忧心的,何苦给自己平添烦恼?”谢缨说,“近来天冷,阿兄特地请人往东厢添了不少炭火。你待在房中,轻易莫再外出。”
“可我放心不下。”
沉沉却摇头道:“阿兄,殿下真的会来吗?倘若殿下真的来了……要守住定风城,有几分把握?”
“若容得我选,自然希望是十分。”
谢缨失笑:“可惜,我非神算子,没有掐指一算问得天机的本事。”
他说着,似是安抚,似是宽慰,又蓦地话音一转:“阿兄只能应承你一件事,”谢缨温声道,“无论胜仗抑或败仗、结局如何,阿兄都会不惜代价,确保你性命无虞。”
他的语气中,满是身为兄长的温柔体己。
待到目送少女背影远去,却又扭头向长廊拐角处沉声唤道:“乌戈。”
原本空无一人的墙角,忽的落下一道轻飘黑影,右拳叩肩,向他俯身行礼。
谢缨望了眼东厢的方向,沉默片刻。
末了,却还是扔下一句:“这几日,看好……保护好她。”随即追上众人、匆匆离去。
......
是日。
定风城外,无数流民惨遭虐杀、身首异处。
上至满头白发的老妪,下至襁褓之中的婴儿,尸首横七竖八、摞成一座小山——他们之中,大部分皆是定风城中的平头百姓,是守城将士的兄弟、姊妹、妻儿。欲出城避难,却被突厥人生擒。
一城之隔,生死诀别。
连日来的威逼震慑,早已让留守定风城的魏军残部失了抵抗的胆气。
如今,更眼见得亲人朋友横死眼前而束手无策。城楼之上,压抑而痛愤的哭声响彻不绝。
突厥主将勃格见状,自知时机已到,当机立断、下令攻城,
低沉雄壮的号角声刹那间响彻战场。
突厥人排兵列阵、架起云梯,早已集结待命的死士冲锋在前,拼死登城。
城楼之上的守将回过神来,匆忙召集弓箭手围剿,不断挥刀砍杀驱赶。
一众将领后脚方至,也迅速加入作战——却仍力有不逮,很快陷入苦战。
眼见得城楼便要失守。
“诸位快看!”
却又是那位提议绑阿史那金威胁突厥人的副将,忽的指向战场后方厉声喊道:“援军!……是援军来了!”
定风城外。
那乌压压的突厥大军后翼,不知何时、竟被强行撕开一道豁口。
众人远远望去,只见一虬髯大汉身披锁子甲,挥舞巨斧,领一队前锋军纵马砍杀,奋力杀出一道血路。
饶是突厥人悍勇善战,此刻亦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匆匆调兵回剿。
战场形势,瞬间为之一变。
前线援军已至,魏军士气大振。
一扫连日来避战不出的窝囊气,当即点将出城支援。
“速开城门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