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快保……保护陛下!”
见此情状,大殿之中,亦瞬间乱作一团:
焉知朝中众臣,起初见天子亲卫在此,还以为情况尽在今上意料之中、绝翻不开天去,因此一派老神在在。
然而,等他们亲眼见到那血肉横飞,东风压西风的残酷屠杀,又见魏弃……此子,远胜妖邪,竟杀而不死,却不由个个吓得魂飞魄散。
是以。
口中虽叫嚷着保护陛下,到最后,真正扑将上前以血肉护卫之的,却只有少数几个老臣——以及,一脸悚然迷茫之色、被人推搡上前的魏晟了。
无论作为魏峥长子,又或是魏弃兄长,他都绝没有逃避的底气。
“你……九弟……”
魏晟怔怔看向王座高台之下,那蓬头垢面、一身血污斑斑的少年。
而魏弃亦抬起头来,平静地,冷漠地,望向自己的父兄。
目光之中,既没有染血的疯狂,也没有刻骨的恨意,有的,只有空落的死寂。
一种莫名的胆寒忽从脊梁骨一路蹿升。
魏晟头上不停地冒汗,身后更是早被汗意湿透。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久到魏弃穿过众朝臣,一步一步向高台之上的王座逼来的那一刻。
自知退无可退。
“九弟!”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拖着如灌铅般沉重的双腿,鼓起勇气,大张双手、拦在魏弃身前。
“停下!你想干什么……你要造反吗!”
“魏弃,你行诸多悖逆之事,时至今日,父皇却仍顾念父子之情、力排众议留你性命……负荆请罪的是你,要与父皇赌气的是你,到后来,放言要永困朝华宫不出的也是你!一切都依了你,还要如何!还要世人如何容忍你!你今日所为……与那乱臣贼子何异!”
“……”
“我知,你生来与常人不同,你聪慧非凡,无论刀兵剑术,礼义文法,教之即会,信手拈来,可你所学所用,几时曾用于正途!你乃一国皇子,享滔天富贵,领兵出战、扬我国威,本就是分内之事,可你呢?你却好大喜功,嗜杀如命,视军令如无物!——你现在站在这里,你方才所做之事,便是最好的证明!难道,父皇曾冤了你?你有今日,皆是咎由自取,可你从不反省己身,却一再滥杀无辜,枉造杀孽!”
“……”
“魏弃,你睁开眼睛看看,你看看外头尸横遍野,看看这朝堂之上,因你而起的争执混乱,看看你的兄长……父亲!你还记得你是谁么?!你还记得,这么多年的养育、照顾之恩……还记得北疆的数万大军,在寒天雪地里等你归去……你记得么!你对得起他们对你的宽容,世人对你的次次不计前嫌么?!”
魏晟自幼师从大儒、饱读诗书,一向以仁德贤明而享誉朝中——何曾有过这般疾声厉色的时候?
然而。
身为长子,未来的太子,几十年后,坐在身后这把龙椅上的“天子”。
这一刻。
魏晟想,亦只有他——只能是他,站出来,护在从前如大山般压在自己肩头的父亲跟前。
从此,再没有人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魏弃!”他厉声呵斥道。
“……”
“你难道还要执迷不悟,一错再错么?!”
他的手猛地钳住少年双肩。
用尽力气,却只摸到一手濡湿的鲜血。
魏弃甚至没有看他,又或者说,掠过他的眼神中,看着他与那些黑甲兵无异、狰狞而尽显丑态的面容,从始至终,没有露出哪怕丝毫,他想看到的心虚与畏惧。
如此坦然。
如此……冷漠。
无论他如何喝止、怒斥、乃至尖声高骂,都始终无动于衷。
近了。
他……
魏弃,终究还是穿过那些胆小如鼠、自发避开两端的朝臣们,走到王座跟前了。
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一点,看着身后那一地染血的脚印,魏晟脸上庄严肃然、冠冕堂皇的面具忽的寸寸崩裂。
“让开。”而魏峥将他失魂落魄的背影尽收眼底,冷不丁道。
“……”
“朕有话要对这逆子说,晟儿,让开。”
“……”
平日里对父亲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忤逆的魏晟,却在这一刻,莫名的怔立当场。
为什么呢?
他看着手握双剑,越走越近的同胞兄弟,忽的想。
为什么我永远都要为你让路。
从小到大……
为什么,阿毗……你始终都不一样……为什么呢?
【大哥。】
脑海中,一道稚嫩的童声,似就在耳畔响起。
他记起来了许多事。
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极少回想却从没忘记过的旧事,渐渐地,面孔、声音,都清晰起来。他看见了一张白净如雪的小脸,仰着头,似乎在认真地盯着他看。
而他呢?他也静静打量着眼前的小儿。
一身锦衣,遮不去通身贵气。
那样幼小的孩子,却已有了不怒自威的神采。
他记起了自己被人从身后叫住那一刻,心底不由自主涌上的慌张与自卑。
所以,回过头去时,他是那样的不情不愿。
心中无数咒怨而恶毒的念头,仿佛一瞬之间,对着一个小自己十岁的孩子破土而出:为什么,同样都是庶妃所生,生母同样卑贱不受宠爱,他魏弃可以养在父皇身边,自己却只能龟缩在小小的庭华宫中;同样是考究功课,太傅永远对这不过自己膝盖高的小儿大肆夸奖,而看到自己的文章,却总是摇头叹息,“太过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