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凤宫留下的“残骸”,一多半都坠入其中,将这巨坑填得满满当当。
“方才已派人下去探过,那处地宫……不见了,”魏咎站在一旁,伸手将她拉回安全处,复才低声解释道,“没有任何痕迹,也不曾有人在此使用过硝石火药。”
燕人攻入皇城前夕,陈缙曾经提议,为保全那地宫中的古籍不遭破坏,用盘龙石重新封顶,待日后大军重回上京,自有重见天日之时。
只近来他二人被前朝政事琐事折腾得焦头烂额,完全将这事抛在脑后。沉沉则是每日朝华宫太极殿两头跑,也只当日后再探不迟。
谁曾想如今……偌大一个地宫,不见了?
就这么不见了?
若非沉沉这段时间来见了太多奇异志怪之事,只以为是宫里闹了什么神通广大的鬼。
而她认识的最“神通广大”那人——
当夜。
等她因着这场骤然而来的地动,与魏咎一同应付完那些闻讯而来、在宫门外长跪不起的朝臣,回到朝华宫中。
本已到了每日一次替魏弃擦身活络的时候,魏咎想帮忙,却如旧被她以“笨手笨脚只会帮倒忙”的借口赶走。
沉沉屏退众人,亲自往小厨房烧来热水。
忙活了好一会儿,方觉殿中今日格外安静,习惯性地扭头找谢肥肥:它在宫乱中受了不少苦,如今越发胆小。若看不见她,便总一个劲呜呜叫唤,粘人得很。
结果找了一圈,没看见那被她惯坏了的狸奴,反倒是一只模样精巧的金翎翠鸟,不知何时停在窗边,一双黑眼睛骨碌碌盯着她看。
见她走近,它也丝毫不怕,反倒冲她歪了歪脑袋。
在它的右腿上,赫然绑着一卷信笺。
她将信将疑地拆下、展开一看——
摆在眼前的,是一张……
崭新的当票。
......
翌日。
上京东市,熙福当铺。
“钱掌柜!钱掌柜!”
两名头戴幕篱的少女手挽着手踏入店里,在高过人半截的柜台前齐声嚷着:“您在不在?我和我阿姊来赎东西哩!”
话音刚落。
柜台后便有人稍探出头来应声:“在!赎什么的?且把当票拿过来——”
说话间,一只手伸出栅栏。
姑娘们当即从袖中掏出折了两折的当票同银票一并递去,只道:“当初我阿娘有只祖传的赤金镯子,逃难时不得已、在您家当了。如今算着连本带利,该是这些银子。还请您看看,算得可对?”
“是方家大姑娘、二姑娘吧?”
“难得您还记得,正是。”
钱掌柜笑了笑。
从身后红木柜里翻了好一会儿,总算将那赤金镯子找到,又用手帕托着、递到俩姑娘跟前,道:“给。这么多年的邻居,记得人有什么难得?只难为你们还能回来……回来就好啊。”
这两年,左邻四舍死的死,逃的逃。曾经繁花似锦的上京城,落得个十户九空,遍地饿殍的凄惨样。他爹老钱掌柜也死在这场战乱里。
而他侥幸在燕军手下活命,一直躲在山中不敢出来,直至年初听闻大军班师,才拖家带口回了上京,挖出藏在家中地窖深处的棺材本,重新捡回了这当铺的生意。
犹记得年初那时,全都是来当东西的,店里无时无刻不是人满为患。
情况好点的,当衣裳被子、嫁妆金银,而家中拮据、屋里值钱东西又全被燕人扫荡一空的,甚至要在他这公然卖儿卖女,说什么,只为一口饭吃、给他当牛做马。
那人挤人的架势,直把他吓得险些关门大吉。
而今一年过去,店外依旧人来人往,却不再是衣不蔽体的难民和面黄肌瘦的小儿,多了许多如方氏姐妹般朝气蓬勃的少年人。足见,世道虽艰——
到底是一日胜过一日、往好里去的。
“多谢掌柜!”
方家大姐笑着道谢,两手捧着、小心翼翼接过那只手镯。
不料,急着想拉自家妹妹“回家领赏”,却连拽了两回都没拽动,她有些疑惑地转过头去,问:“怎么了?”
方家小妹没说话。
幕篱下的一对眼睛,只痴痴望着掌柜身后那一排红木柜:和那些被一把又一把的大锁锁在柜子深处的典当物不同,这柜子没有抽屉,从上往下数,横三竖三,统共九个格子。每一格里,都搁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彩塑。
虽是木雕而成,可竟能细致到、连头发丝都仿似被风拂动,从她的视角看去,能清楚地看到那木塑的小人灵活的手指,裙角的云纹,甚至踮起脚尖时鞋面的褶皱,只唯独有一件“缺憾”——那便是所有的彩塑小人,都没有脸。
“好、好漂亮……”方小妹怔怔道。
“哟,小姑娘倒是识货,”
钱掌柜循着她目光回头一看,也不由揽着山羊须,满脸骄傲,“这些木疙瘩可是我爹生前的宝贝。也得亏我爹那双眼睛出了名的精明——还记得当时,那少年人拎着一大兜子来典当,开口就是一百两呐!一百两一个!”
“我爹说只要是这样的,有多少要多少,我都以为我爹疯了……”
只是,当他真的把那彩塑拿在手里端详时,却立刻明白了父亲那时毫不犹豫的决定。
——太精巧了。
精巧得不像木头,打磨得犹若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