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城市么,当然挺好,不说别的,就说能赚钱,能给孩子好的读书条件这一点,就值得他们出去闯闯。
赵惠也是这样觉得,李阳成绩再好也是跟镇上的同龄人比。但是高考是和全国的人比,小镇上的教育水平怎么比得过?
钟奶奶想了想说:“我觉得这是好事,但是现在不用着急。李阳还在读初中,不如等他明年夏天初中毕业,读高中再去城里。”
“小爱现在读的那个实验一中是云海市最好的高中,等过年回去我帮你们打听打听,如果能把李阳安排进实验一中就最好不过了。”
以李阳的成绩可能也不用找关系安排,说不定他自己就能考进去。
李阳端着碗筷出来,听到爸妈和钟奶奶商量让他去城里读书,他立刻兴奋起来:“妈,我肯定能考上!我这个成绩考不上第一名,难道还考不上最后一名?”
不管第几名,能进去读书就行了,能享受到优秀的师资力量,考上好大学才是最重要的。李阳可不想随便读个一般般的大学。
赵惠给丈夫示意,瞧见没,你儿子想去城里的很。
李大伟还能说什么,只能拜托师父帮忙打听打听。
哎,人到中年还要努力冲一把,李大伟真有些害怕。害怕冲出去什么都没得到,回到老家工作也没有了,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该怎么办。
钟爱听到李叔感叹,想到自己的玉山饭店。
她应该能考上大大学,到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开店忙不过来,肯定需要人帮忙看着店里,赵姨她信的过,是个不错的人选。
现在店还没开起来,不是提这个的时候,等到明年再说。
“洗手吃饭啦!”
一提到吃李阳就咽口水:“赶紧的,开饭开饭!”
大门外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门口点起了鞭炮,噼里啪啦,此起彼伏地炸响,红色的鞭炮皮撒了一地,一群小孩儿嘻嘻哈哈地跑去别人家门口捡还没炸响的鞭炮。
城市里的发展日新月异,南山镇这个小地方,年年岁岁都相似。
第19章
小地方过新年比大城市更加热闹, 正月初一大早起来,刚煮了汤圆和鸡蛋吃,家里就来客人了, 是外婆的老朋友。
“哎呀,你还真在家呀!我带着孙女上镇里买糖吃, 路过你家大门口, 瞧你家大门虚掩着, 我还以为我老眼昏花看错了。”
钟奶奶哈哈大笑:“是二妮啊, 你家女儿女婿今年回老家过年了?”
“回来了回来,我跟他们说, 今年再不带着我的外孙女回来过年,以后就别回来了。”
“嘿,你这老太婆年纪渐长,脾气也大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推门进来,站在门口笑着和外婆打招呼,钟爱认出人来,赶紧把人请进来。
“二婆婆, 快屋里坐。”
“小爱去城里半年,白嫩了许多哟。”二奶奶一张口就夸钟爱漂亮了。
钟爱笑言:“也没有多白嫩,天气热的时候还是天天在外面跑。”
钟奶奶握住老姐妹的手:“她呀, 就是个皮猴子, 一点都不听话。”
“哈哈哈,孩子长大了, 都不肯听我们这些老人家的唠叨了。”
钟爱招呼小姑娘:“妹妹过来,姐姐给你拿点心。”
一听到吃的小姑娘眼睛都睁大了:“吃什么呀?”
“板栗饼吃不吃?”
“我要我要。”
钟奶奶笑着对外孙女说:“快去给她拿, 一会儿走的时候再给她装些带走。”
“我才刚来你就惦记着赶我走。”老太太故做生气。
钟奶奶笑眯了眼:“那就住一晚上,你同意不同意?”
“我倒是想住, 家里还有一大家子呢。”
“你看你,我留你吧,你又要走。”
见两个老太太还互相埋怨起来了,钟爱牵着小姑娘去厨房,给她拿板栗饼。
“你先吃,我来泡壶茶。”
“哦。”小姑娘捧着板栗饼小口小口地咬着,好好吃呀。
钟爱正在泡茶,隔壁李阳跑过来:“姐,板栗饼还有没有?”
“有,你自己拿。”
“我都拿走,我分给张二娃他们吃。”
“别,只准拿一个,剩下的要给二奶奶带走。”
“二奶奶?”李阳不认识,指着端坐在小板凳上的小丫头问:“她是谁?”
“二奶奶的外孙女。下午你再过来拿,下午我重新给你烤一些板栗饼。”
“行吧。”李阳拿了两个板栗饼跑了。
钟爱端着茶盘,叫上小姑娘去堂屋,给外婆和二奶奶上茶。
“哟,云鼎茶,你才刚回来,上哪儿弄来的?”
“你还记得云鼎茶?”
“怎么不记得,以前每年我都给你送,我现在虽然上年纪了也还没老糊涂。”
二奶奶抿了口茶:“你这个比我家里茶叶味道还好一些。”
原来北山上有个老道士会做云鼎茶拿到山下卖,换一些油盐吃用,后来老道士没了,就没人再下山卖云鼎茶了。
云鼎茶味道好,喜欢喝的人都忘不了这个味道,后来有人自己去北山上采青叶回来制茶,炒出来的茶叶完全不是那个味儿,就没人再去弄了。
今年有个自称老道士传人的年轻道士下山卖茶,二奶奶家跟着买了两斤,隔了许多年,家里又续上了云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