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18)

作者: 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大伙儿将信将疑,谁家没种菜?谁家不买种子?

可人家请她们帮工也是花了工钱的,说多了不是砸饭碗吗?

精明的几下就把话题给扯走了。

谁家今年要添丁进口,谁家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十里八村真是一点秘密都没有。

埋头苦干了半个小时,才种了簸箕大一块地。

尤语扶着腰杆望天:自己买的种子,自己跪着也要种完!

请来的老太太们还是很能干的,人家嘴上的八卦虽然没停过,手下倒是也没含糊。

上午就种了一大半。

珠珠奶奶还振振有词:“我们不图挣好多钱,就图在一起干活好摆龙门阵!”

尤语:要不是一起掐过狗地芽,你说的我就信了!一钱重的枸杞芽你都不让人家抹零的。

尤爷爷用了五十块钱张罗出一桌子菜:凉拌猪肝儿、魔芋烧鸭、木耳炒肉丝、韭菜炒鸡蛋,白菜粉丝汤。

他没有这做大菜的本事,也没有耽搁尤奶奶干活儿。

今天晌午被叫来当厨子的是他的大女儿,尤凤仙。

胖乎乎齐耳短发,和尤奶奶长得很像的大孃,做好了菜就来地里喊她们回家吃饭。

“大孃,辛苦你了!我爷这不是耽搁你家做生意嘛!”尤语很有主人翁的自觉,好话不要钱一样的砸向尤凤仙。

“耽搁啥子哟,现在烤红苕的生意差得很,一天也就卖个一百来斤,你大姑爷一个人就忙得过来。”一副能给她帮上忙很高兴的模样。

看着人,尤语马上就能对上记忆,她奶细数她家苦难史的时候总是要带上她大孃。

大孃就比她爸大四岁,五六年生人,好日子还没过几年,家里又添了个弟弟。

还赶上了细粮关,曾祖母和曾祖父就在那三年没了的。

“吃不饱!我饿!”一岁多的弟弟胃口就跟无底洞似的,成天的哭闹。

大孃每餐就会偷偷的,把从公社食堂领到的二两米饭分她弟一半。

自己饿得脚都水肿了,穿不进鞋子,才被爷奶发现。

长大后,每天上学前还要帮奶奶扯一背篼猪草才去读书,勉勉强强念完了小学。

大孃勤快能干,二十岁就嫁给了二十四岁的大姑父方红兵。

方家在江县县城,家里有三兄弟。

大姑父是家里的幺儿,两个哥哥都进国企植物油厂上班,他当年初中毕业就赶上了知青下乡潮,去了川北非常偏远的农村做知青。

好不容易到了七五年,家里花钱拖关系,才把他从以吃红苕为主粮的农村调回来。

改革开放后,夫妻俩在县城里卖起了烤红苕。

特制的大铁桶烤炉,在桶里面抹上泥,炉底三分之一部焊上钢筋就成。

大孃负责在家洗红苕,蒸红苕,大姑父负责烤和卖。

八九十年代,两口子靠着几分到一角钱一斤的烤红苕生意,养活了一儿一女。

近几年,城里人的小吃样式多了起来,烤红苕生意也一落千丈。

陪嫁了大女儿方海琴后,给小儿子方旭东买了房子成了家。

两口子眼下马上就要做爷爷奶奶了,还在拼命给未出生的孙子赚奶粉钱。

东家的伙食开得好,老太太们吃得喜笑颜开。

带着十足的干劲儿,下午只用了三个小时就把萝卜给种完了。

第16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十五)

“嬢嬢们,这是给大伙儿的工钱,辛苦大家了!”尤语挨个儿发工钱。

甜言蜜语一串串,连尤奶奶都领到了工钱。

“小语老板舍得,以后有活路干还找我们啊!”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干活儿有瘾。

“要得,以后还找你们!”你好我好,大家好!

“还给你亲奶发工钱哟?”有人笑着善意的打趣。

“亲祖孙明算账嘛,我奶活儿干得多好啊!”尤语笑嘻嘻。

二十块给老太太乐成什么样了,划算!

晚上算账,上半月的生活费加上刚开支出去的人工费,兜里只有五张红票子了。

尤语惊呼哀嚎:又是钱不经用的一天!

隔天县城,网吧,QQ聊天中......

豌豆公主:【杨老板,番茄种子有没有?售价几何?包邮不?】

旧时老杨:【公主殿下,老杨家的番茄大多都是荷兰、漂亮国、樱花国的高产杂交品种,大小颜色都有,说出您的需求来!量大可包邮!】

豌豆公主:【我喜欢小时候的那种番茄,沙甜粉面、皮薄多汁。】

旧时老杨:【现在谁还会种老品种毛粉番茄啊?产量不高,抗病虫能力也不强!最关键的是皮薄不方便运输。】

豌豆公主:【就问有没有吧!】

旧时老杨:【谁没有,也不能是我老杨没有!】

......

三月中旬,陆续下了几场细密的春雨。

天气越来越暖和,正是田野里的油菜花盛放之际。

城里人.尤语,每天都要盯着油菜花发好一会儿的呆。

远眺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走近后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仔细听还能听见蜜蜂嗡嗡的声音。

尽览花田满目黄,春风抚拂暗寻芳。

这是尤语能记得的最契合此景的诗词了!

三十多年,从未体会过的乡村春景,让浮躁的心都沉静了下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职场的勾心斗角,美哉!

“发啥子呆?不去看你的萝卜苗啦?”尤奶奶扯了扯孙女的衣裳,农村娃儿啷个还稀罕看个油菜花?

“走走走,奶,咱们村儿处处是美景呢!”

“不是年年都开吗?有啥子看头!人家桃花山的桃花才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