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寡妇名满天下(304)
一家人不舍地看着陆言瑾,唐绵上前替他整理了下衣服,微微抬起下巴看着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大儿子,语重心长道:“言瑾,娘知道你厉害,娘也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份好前程。但是,出门在外娘希望你好好保重自己。”
“娘,儿子知道。您放心,我会的。”陆言瑾点了点头,郑重的应下。
“大哥,一路顺风,我们等你的好消息。”陆言修扬起唇角,右手握拳平举向前对着陆言瑾。
陆言瑾笑咧咧地伸手握拳,与陆言修轻轻一碰,“放心。”
放下手,再次与家人打了招呼,翻身上马刚准备离开,又响起陆光陆明两家人的声音。
他们知道陆言瑾今天出发,特意来送一送。
一番告别寒暄后,陆言瑾一鞭抽在马屁股上,踏雪而去。
“这一去,下回见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李氏抹了抹眼角的泪,看着远去的身影感叹道。
大孙子第一次出远门,刚走她心里就开始牵挂。
陆正拍了拍李氏的肩膀安慰,“应该要不了多久,我们安心等着他回来便是。”
“三弟说得对,三弟妹不用担心,言瑾这孩子是个有本事的。”赵氏接嘴道。
陆光等人也劝了两句,便各自离开。
“爹,娘,我们回屋吧。”唐绵见所有人都离开,开口道。
陆正和李氏点了点头,一家四口一起回了屋。
没过几日,陆言修也收拾好东西去了万松书院,唐绵也开始忙碌。
她之前拜托姐夫拿了一些江南地界的水稻种,准备匀出一块一亩九分的田来栽种,根据书里面所说的方法,将两个品种的水稻在开花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
这事儿她如今也是头一次做,结果如何只能慢慢看。
县衙的司农,不知是听了姐夫的交待,还是原本话就不多,唐绵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从不问原由。
只在遇到种植问题时,才向唐绵请教并讨论。
如此,倒是省了唐绵很多事。
而于明志将水稻增产的事上报后,朝廷也送来了六个司农,旨在学习唐绵种稻的新方法。
新方法种稻唐绵已经很熟悉,细致的给朝廷派来的司农讲了,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解答。
除了送来六个司农学习,这次的赏赐亦是比上一次丰厚许多。
不仅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赏了一座县衙的一进宅院,给了一个亭主的封号。
亭主虽是最低封号,除了名头好听没有任何用处,但在乡下地方还是能唬一唬人的。
村子里的人见到唐绵,一下子就变得恭敬起来,里正对她们一家也越发真诚。
唐绵可没时间理会他们的变化,一刻不停歇的忙碌着,就是正午也顶着烈日扎在田间。
她的举动,让住在村子里的司农们既惭愧又佩服。
只是很可惜,唐绵的辛劳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杂交水稻没有成功。
经过人工授粉结出来的谷粒,不如现有谷种结出来的谷粒好。
看到稻穗上有些扁的谷粒,唐绵知道,她首战失败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难免还是有些沮丧。
不过,她并没有沮丧太久,收拾好心情后和司农们讨论,抽空也在书里找原因,争取明年能有进步。
第297章 三年后
朝廷派下来的司农在清源村待了几个月,自然也知道唐绵研究新粮种的事情,积极加入他们的讨论队伍。
不过,他们见改善粮种的事情失败,倒也没有往上报。
在唐绵愁眉苦思时,县衙传来了好消息,陆言瑾得了第一名,为武状元。
李氏难得大方了一回,拿了一个十两的银锭子给报喜的人。
报喜的人掂了掂,高高兴兴的离开。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差人去镇上买鞭炮啊!”正巧待在这边的陆光,见陆正和李氏只顾着乐呵,着急的提醒两人。
“等言瑾到了,得放鞭炮。还得买些糖啊,点心什么的,再兑些铜板。”
“哦,哦,对,对。”陆正和李氏回过神,连连点头,笑呵呵的开口,“还得去地里跟绵娘说一声,让她回来。”
“这事儿我去,你们安排其他的。”陆光摆摆手说道。
陆正乐呵呵的应下,“好,好,好。”
陆光咧嘴一笑,背着手快步去找唐绵。
他们老陆家以后有出息了!
等陆言瑾到家,大门口已经聚集了全村大半的人,一时间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点心糖果铜板,有多少散了多少,把全村人都高兴坏了。
“爷爷,奶奶,娘,皇上封了我为正六品昭武校尉,准我归家探亲,我在家最多能待七天。”送别了来恭贺的邻居,一家人聚在堂屋中说着话。
“这....你这走了几个月,回来就只待七天啊!”李氏没高兴一会儿,又被大孙子的话给打击到了。
陆言瑾也无奈,“奶奶,朝廷如此安排,我哪里敢不从,能待七天已经很不错了。”
“那倒是,那倒是。”李氏讪讪地点了点头,“那奶奶去给你做好吃的,你在家这几天,天天换着给你做。”
“谢谢奶奶。”
陆正叹息一声,“既如此,那就早些安排摆筵席,请村里人来给言瑾庆贺一番。”
“好。”唐绵轻应一声,转头看向陆言瑾,“你这些日子赶路想必也累了,先去休息整理下,有什么事晚点再说。”
“嗯。”陆言瑾点了点头,拿上自己的包袱回了房。
摆筵席当天,除了自家亲戚朋友以及清源村的人,长西村那边,里正朱国仁,朱家的族长,长西村的村长,镇上和县里的富商听闻消息也来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