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经(173)+番外
徐玫才哭过,要收拾一下,才能出去。
夏长渊离开之后,徐玫用热水敷了一会儿脸,见脸上痕迹少了些,重新梳了一下头发,整理了一下裙子,穿上了大氅,方才走了出去。
早食是在大堂用的。
也许是因为风雪滞留了不少人,此时大堂上客人还不少,有许多都是青年学子打扮,正在高谈阔论。
徐玫听到了有人说起“用难民修皇陵”,赞为善举;也听到有人在谈论今年各府的扬名在外的才俊,分析着谁明年春闱能够高中夺魁,其中就有人提到了苏州府魁首胡不为,但胡不为年轻且从前没有名气,是以不被多数人看好;她也听见有人在谈论诗词,提到了“五柳居士”的新诗,对他畅游山水的洒然格外羡慕……
诸如种种。
没有人将坐在大堂里的五柳居士认出来。三个人静静地用过了一餐,因为决定了要走,莫仁问店里的伙计能不能雇到一辆马车,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夏长渊道:“车子的事情,我会解决。你们先收拾行李吧。”说罢,他迈步出了店门。
徐玫和莫仁对视一眼,朝楼上走去。
大堂依旧是喧哗不休的谈论声。
到了徐玫门口,莫仁突然低声道:“小师妹,早上,是我不对。”
“你没有不对啊。”徐玫已经恢复了平静,道:“是我自己没有想明白。”她点点头,用力道:“嗯,我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你放心。”
莫仁张了张嘴,没有说什么。
徐玫打开房门,示意莫仁跟她一起进去。
房间内很暖和,徐玫脱下了大氅,挂在了衣架上,在桌边坐下,定定看着不知什么地方。莫仁不敢打扰她,安静地站在桌边。
徐玫走了一会儿神,收回视线,看向莫仁,开口道:“莫仁你说,若是废王成了新君的话,他会不会继续替今上去修这个貌似怎么也修不好的陵墓?”
“从以往看,废王还是有些抱负的。”莫仁想了想,道:“而即便仅仅是从孝道论,陵墓都是一定要修的。只是我想,大约应该会很快竣工吧。”
一个陵墓,怎么会修了几十年还修不好。
其中肯定有蹊跷之处。
而这蹊跷之处,登基之后的新帝就算是心中好奇,但为了巩固地位赢取民心维护江山,新帝肯定是不愿再向“蹊跷”投入更多的。赶紧修个墓穴,让先帝有葬身之地,就够了。
“也就是说,那些民工还有解脱之日了?”徐玫问道。
她还是放不下那些难民。
莫仁望了徐玫一眼,迟疑了一下,微微摇头,低声道:“今上有洪光道长护佑,寿元当还长的很。”
也就说,短时间内,不会有新帝。那自然也不存在陵墓完工的问题。
除非是,修了几十年的陵墓,真的就在这一两年竣工完成了。
“那我告诉你,就在这个新年,废王会发动政变登基为帝,你相信吗?”徐玫突然出声道。
莫仁闻言怔了一下。
他迎着徐玫格外认真的目光,缓声问道:“废王政变,怎么能够成功?洪光道长呢?”
洪光道长重视这陵墓,当然就重视肯花费巨大代价修这陵墓的明帝!他是如同神仙一般的人物,怎么会坐视废王政变成功!
☆、156 如果如果
“也许洪光道长另有要事,不在京城?”徐玫轻声道。
前世,后来太上皇能够复辟成功,听说依靠的也是洪光道长的力量,直接从紫蓬岛解脱出来,加上某个禁军副统领,才轻易控制住了局面。
而太上皇经历过被囚禁的生活之后,对于被视为接班人的儿子再无留手,直接将新帝击杀在太和殿!再然后,就是暂停的皇陵再次变本加厉地开了工!若说如今的明帝尚且有些顾忌滥用国库能算是昏聩的话,那后来复辟成功的明帝根本就是个不管不顾疯魔了!他甚至将朝政都交给了周太傅,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他的皇陵不能停工,他要钱要人的时候就必须有!
这其间,蜀地张氏称了王,将大夏硬生生地分出了一块,朝廷却只能安抚;再然后是大康又攻下了几个城,隔江虎视眈眈,又趁着大夏国内天灾不断之时,联合周边列国封锁粮道,让整个大夏都在缺粮的恐慌之中一日比一日难过;再然后,就是明帝施压胡不为这个徐氏之婿,终于从徐家得到一条海上粮道,于是整合了最精锐的八千水军和最好的百十艘大船由胡不为带领出海,这也是大夏最后是否能够残喘下去的希望所在……
再然后。
胡不为连同着水军和大船一去不回!
她在绝望的等待之中,等来的是胡不为已经连人带船已经秘密驶向了渤海国,在渤海国与其真正的妻儿团聚的消息!
徐玫的眼中又燃起了熊熊风光,烧的她皮肤生疼!她的耳朵里,似乎还能够听见“滋滋”的声响!
如果。如果。
如果说太上皇没能复辟成功,那大夏,是否会是另外一个走向。那些难民苦役的情况,会不会好上一点点。能不能多活几个人。
徐玫不去想太长远的事情。
夏长渊能看清楚朝代更迭的必然,徐玫当然也没有奢望着大夏能够千秋万代。只是,在亲眼看到那些难民的时候,她总想着,乱世能不能不要现在就来!若大夏注定要在几十年之后灭亡,她希望能有一个能稍微对民众好点儿的皇上!
这种想法有些自欺欺人的可笑,但徐玫此时此刻,正是这般想法。
莫仁看了看她,眼神看不出什么情绪,没有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