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点头:“好。”
吴昌德说:“我今天要去医院探望戴师傅,小凤你跟我一起去吧,带上你这个灯笼。”
“好。”
于是两人带上凤宁的灯笼,骑车去医院探望戴连生。
凤宁早就想去看望戴师傅了,毕竟这可是自己的师父,可除了她,谁也不知道他就是自己师父。现在他俩就完全是陌生人,凤宁自然也没法主动去医院探病。
路上经过一家食杂店,凤宁停了下来,买了一斤姜糖,又买了一瓶荔枝罐头,还买了一根甘蔗,砍成小段,用绳子捆着。
吴昌德说:“你这些都是买给戴师傅的?”
“是的。”凤宁说。
吴昌德说:“戴师傅能咬得动甘蔗吗?”买姜糖和荔枝罐头他还能理解,买甘蔗算怎么回事?
凤宁故作惊讶地说:“戴师傅年纪很大了吗?咬不动吗?”
“我也不知道咬不咬得动。戴师傅六十多了,我
怕他牙口不好,咬不动甘蔗。”吴昌德说。
“没关系,他咬不动的话,就给他的家人吃也是一样的。”凤宁说。
其实凤宁买的这些,全都是戴师傅爱吃的,尤其是甘蔗,戴师傅的牙口好得很,七八十岁的时候,牙齿一颗都没掉,有一口令人羡慕的整齐牙齿,还常用啃甘蔗来炫耀自己的铁齿铜牙。
戴师傅在人民医院住院,凤宁想起了贺志华,她就在人民医院当医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她,不过她也没打算去找她。
吴昌德领着凤宁到了人民医院,直接去了住院部的骨科。戴师傅正躺在床上跟老伴置气:“你不给我整点儿辣椒,我就不吃了。”
老伴说:“医生说你现在不能吃辣椒,要忌口!”
吴昌德敲了敲门:“戴师傅。”
戴师傅扭头看向门口:“厂长你来了,你快跟医生说,我要出院!”
吴昌德走进病房,笑着说:“戴师傅,你还是谨遵医嘱,医生说什么时候出院,你就什么时候出院。好生养着,等伤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凤宁走上前,看着比记忆中年轻许多的师父,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戴师傅好!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
戴师傅一眼就看到了那几节甘蔗,心头一喜:“你是哪个?”
第35章
吴昌德赶紧介绍说:“戴师傅,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小凤同志,是她帮我们把灯展上的恐龙灯扎好的。现在她来我们厂上班了。”
戴师傅扭头看向凤宁,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这么年轻!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从哪里学的扎灯笼?”
凤宁说:“我叫凤宁, 今年十七了, 扎灯笼是我自己琢磨的。我知道戴师傅会扎很多花灯,所以特别想跟你学做灯笼。”面对师父, 她只能这么说, 难不成要说是跟他学的吗?这不闹鬼了么。
戴师傅摸着下巴:“自己学的?这倒是奇了。”
吴昌德拿出凤宁带来的灯笼,说:“戴师傅,这是凤宁设计的灯笼,可以收拢的。你看看。”
戴师傅来了兴致:“快拿来我看看。”
戴师傅的老伴提醒他:“老头子你慢点儿,当心你的腿!”
戴师傅毫不在意:“没事,我伤的是腿又不是手。”
他拿过吴昌德递过来的灯笼, 端详了一下,然后就轻易把灯笼给打开了。他上下左右看完灯笼,然后又把它收起来,反复开合了几次,这才点头:“点子蛮不错, 用的是雨伞开合的办法。就是这上下两个圈有点笨重, 显得比例不太协调, 看起来不清爽。要么就把灯笼做得再大些,要么就把圈做得小点儿。”
凤宁解释:“这是打的样,真做的时候,我想用塑料圈替代, 塑料圈会更轻薄一些。比例就协调了。”
“那就先打个样看看。”戴师傅说。
吴昌德说:“戴师傅, 我们就是为这个事来请教你的。你觉得有必要做这样的灯笼吗?”
戴师傅说:“当然有啊。你不是老说我们做的灯笼不好运输,现在可以合起来, 那不给你省大事了?以后想卖到外地去就方便多了。”
吴昌德说:“那我回去就去找塑料厂给我们做塑料圈。”
戴师傅又把灯笼打开,开始欣赏灯笼的细节,看了一会儿,又问凤宁:“你做了多长时间的灯笼了?”
凤宁虽然很不想撒谎,但还是撒了:“不久,也就一年多吧。”
戴师傅惊讶得不行:“小娃娃,你很有天赋啊。”
凤宁趁机说:“戴师傅觉得我很有天赋,能不能收我为徒?”
戴师傅说:“你已经在厂里了,以后都是一起做灯笼,你有什么不会的,问我就是了。”
戴师傅并没有答应收凤宁为徒,只愿意保持同事关系。
凤宁也知道戴师傅不会那么轻易收徒。当初她去戴师傅店里学做灯笼,也只是雇佣关系,后来时间长了,戴师傅觉得她悟性不错,品行也端正,这才正式收她为徒的。
吴昌德赶紧来打圆场:“咱们已经是同事了,小凤你有以后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请教戴师傅,戴师傅特别喜欢勤奋好学的人,向他请教问题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凤宁点头:“好。”她有耐心,那就慢慢来吧,她相信自己能够打动戴师傅,再次拜师。
戴师傅的老伴说:“吴厂长,你帮我劝劝老戴吧,他这两天闹着要出院,又不肯好好吃饭,我都快被他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