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师傅说:“我天天在床上盘着,不让下地,又不能吃辣,身体上受折磨就算了,嘴巴还要受亏待,你说我可怜不可怜?”
凤宁说:“戴师傅,我带了姜糖过来,你要不要尝点?姜糖是甜辣的,你少吃点可以开胃。”
戴师傅赶紧来了兴致:“要、要,拿点来给我尝尝。”
他老伴说:“你看嘛,五六十岁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
凤宁打开包糖的牛皮纸,送到戴师傅跟前,戴师傅伸手拈了一块,放进嘴里,笑眯眯道:“就是这个味,我喜欢。你小娃娃还蛮会买东西,买的都是我喜欢的。”
凤宁抿嘴笑:“戴师傅喜欢就最好了。”
看完戴师傅,他们从医院出来,吴昌德说:“凤宁,你先回厂里,我有点事去处理一下,可能晚点回去。”
凤宁本来还想着他们一起回去,让采购赶紧去找塑料厂做灯笼圈,看来怕是又得到明天才能说了。
厂子的办事效率真让凤宁没了脾气,大锅饭体制下的公有单位让人完全没有危机意识,也缺乏上进心,大家都在得过且过混日子。
凤宁推着车出了医院,在门口碰上了熟人:“姐姐?你怎么在这里?”
凤宁抬眼便看见了盛世明:“盛世明,你怎么来医院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盛世明清了一下嗓子,说:“有点。感染了风寒,有点咳嗽,我妈让我来医院找她拿药。姐姐你来医院做什么?你去灯笼厂上班了吗?”
凤宁笑着说:“去了。我们厂里有个老师傅在这里住院,我过来看看他。”
盛世明说:“你看到了我妈没有?”
“没有,我没去你妈妈的科室。”凤宁说。
“那姐姐陪我去拿药呗。”盛世明问。
凤宁略一思考,便答应了,要是没碰上盛世明,不去跟贺志华打招呼还说得过去,既然都碰上了,还不去的话,就显得她太不懂事了。
盛世明推着车和凤宁一起去了中医科。已经下班了,贺志华还在诊室里给病人看病,盛世明要进去,被凤宁拉住了:“等一下,等病人走了再进去。”
盛世明回头看她一眼:“为什么?”
“因为要尊重病人的隐私。”
盛世明不解地睁大眼睛:“尊重病人隐私?”他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个说法。
凤宁没说话,过了几分钟,病人出来了,凤宁和盛世明才进去。
盛世明说:“妈,你看谁来了?”
凤宁朝贺志华笑着打招呼:“贺阿姨。”
贺志华很意外地看着她:“凤宁,你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盛世明摆摆手:“没事,妈,我在医院门口碰到姐姐,叫她一起来玩的。”
凤宁解释道:“我们厂里有个老师傅受伤,在你们医院住院,我和厂长一起过来看他,回去的时候在门口碰到盛世明了。”
“你没事就好。”贺志华说,“你们都还没吃饭吧?跟我去食堂吃饭吧。”
“对不起,阿姨,我来这里都没来看你。”凤宁有些不好意思。
贺志华笑着说:“没关系,能理解。你也不是特意来看我的,而且你还不是一个人来的。走吧,跟阿姨去食堂吃饭。你什么时候过来报到的?在厂里待得还习惯吗?”
凤宁说:“星期二过来报到的。待得还习
惯。”
贺志华领着他们去了医院职工食堂,贺志华说:“你们想吃什么就打什么,我来结账。”
职工食堂的伙食挺丰盛的,鸡鸭鱼肉都有。凤宁要了一个麻婆豆腐,一个西红柿炒蛋。
盛世明打好饭过来,看着凤宁碗里的菜:“姐姐你吃这么素?来,我给你个鸡腿。”
盛世明碗里都是荤的,鸡腿、红烧肉、冷吃兔、水煮鱼。
凤宁忙推辞:“你吃吧,我的菜足够了。你长身体,上学又费脑,需要多吃点。”
“你不也在长身体吗?”贺志华笑着在他们身边坐下,从自己碗里夹了几块红烧肉给凤宁,“给你就吃。你怎么吃那么素啊。”
凤宁笑了笑:“我喜欢吃这些。”
“那也该多吃点肉,还在长身体呢。”贺志华说。
盛世明大口扒饭:“学校的饭菜没油水,我饿慌的时候就来我妈这里改善伙食。”
“你们厂里伙食怎么样?”贺志华问。
凤宁说:“还不错,有荤有素。”
贺志华说:“那就好,平时也别太节省,要对自己好一点,你太瘦了,多吃点。”
“谢谢阿姨,我知道的。”凤宁应下。
贺志华又关心地问了一下她的工作情况,跟同事相处如何等。自从母亲去世后,凤宁就没怎么得到过成年女性的关怀,贺志华的关心让她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
凤宁当然不能说她觉得厂里这种状况不太好,只说同事挺好相处,自己在慢慢适应新环境。
吃完饭回去时,贺志华还不忘叮嘱:“你一个人在市里不容易,有什么困难就来找阿姨,或者去找你盛叔叔也行。”
凤宁只能应下,她当然不会再去麻烦他们。
不出凤宁所料,直到第二天,吴昌德才到工厂来跟采购说找塑料厂给灯笼做上下固定圈托的事,让采购先去找塑料厂了解情况,报个价,估算一下成本,最后才决定做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