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961)
策划部的同事很为难, 全世界所有的媒体都不是自由的,都有把关人,处处都有“夹总”。
发再多,人家一夹, 全删,就没得看了。
路菲菲表示不理解他们的顾虑:“那就不要像现在做的视频这样泛指整个白人群体, 素材里就指明是哪个国家。说法国,就往英美的媒体上送,说美国,就往英法的媒体上送……他们互相之间又不是牢不可破的联盟,再说,上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已经在1991年的圣诞节破了。”
除了国别之外,还有政党之别,比如说那矿是民主党人开的,把视频送去共和党的铁票仓地区播出。
至于那个矿到底是谁的,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意,只会在重复的宣传中,把华人形象忘记,只记得是许多白人在开矿。
单是消除负面影响是不够的,还要立起正面形象。
国外许多人对某个逃向印度的大和尚非常有好感,并不是因为他们就是个铁杆反华分子,而是大和尚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采访,都显得非常谦逊、平和、大爱世人、心怀苍生,就是个好人的模样。
反过来,总是说好人是坏人的人,在这些人的心中是个什么模样,粉圈已经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她说我家哥哥长得丑,没演技,一定是对家派来的黑子,骂死她!”
侵华日军还要摆拍军官背老人去医院的照片,尊者还得有个合唱团,来几段圣歌,干坏事都知道要摆出个好人样,那好人就更不能傻乎乎的只求做好事,不求留名。
做好事的人不留名,就一定会有别人留名。
路菲菲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她与国内一些中小型商户联系,询问他们是否有意开拓非洲业务。
“啊???非洲?卖粮食吗?”
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贫穷、战乱、饥荒已经成了整个非洲的代名词。
当路菲菲告诉他们,这个国家其实不穷,地下有金子,好多好多的金子,他们动心了。
来的商人都是做日用百货生意的人,有卖旧衣服旧鞋子的、卖假发的、还有卖手机的。
别的行当还有三四个同行来抢,卖手机的只有一个。
衣服么,文明人都得穿。
手机,连饭都吃不起的人怎么可能用手机?
这位戴老板是从华强北出来的,自从智能机横空出世之后,华强北在三四个月内,就已经推出了各种强化版,各家小公司打破了头,还利润低,戴老板实在卷不动了。
此时比较发达的南非和肯尼亚已经有了中国生产的手机,走得是非常便宜路线,一台能打电话能发短信能拍照能上网的手机,60块钱。
路菲菲的建议是让他们与本地运营商高度绑定,买手机送话费也好,充话费送手机也好,总之,就是得看起来比60块钱更划算。
这个国家的人均确实穷,但是,有好几十个矿区,还有人均水平比较不错的首都。
他们都需要手机。
戴老板觉得市场前景不错,就是还想把成本再压一压。
他问路菲菲:“在本地建工厂可行吗?”
路菲菲:“没有问题,高级管理者从国内派,本地人里还是有一些脑子比较灵的。”
在本地建工厂,品牌可以得到政府最大的支持。
同时,也能推动教育的发展。
此前英美也有慈善家过来想帮他们提高教育水平,建学校,请老师。
但是学校开张,根本就没人来。
没有工业,劳动力市场就无法细分,对普通人来说读不读书没有任何区别,纯纯浪费时间,还不如女孩子早点结婚生子,男孩子早点出门干活。
路菲菲提出的办校方针则相当于以前的“包分配”,只要能学出来,通过考核,就一定能进矿山、工厂,拥有一份工作。
斯宾塞本来不是很想批准,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傻子才好把控,知道得太多了,总是麻烦。
他的幕僚认为批准的好处更多,当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跟他说什么,他确实会信什么,但是,一旦有另一个人对他说“事情不是这样的,你被骗了”,他会被完全相反的信息震惊,然后,会更相信那些。
但是,如果给他们预先知道了很多东西,就会认为自己是个无所不知的聪明人,如果有人拿出与他们所知东西不同的信息出来,他们会认为这人是在挑衅自己,质疑自己是个聪明人,这人不是在分享信息,而是冒犯自己的尊严,反而会完全不愿意听这个人的话,并且把这个人也列为不受欢迎对象。
一知半解的人不仅容易轻信别人,而且沉醉于tຊ自己的逻辑,怎么劝都劝不动,很难清醒过来。
在华商会的办公室,幕僚将允许兴建职业学校的批准书交给路菲菲:“我真的很好奇,你怎么知道他一定会反对的,说服他批准,费了我不少力气。”
路菲菲神秘一笑,随便摆了一个“掐指一算”手势:“因为,我会预测未来。”
幕僚想起进过的中国人店铺,里面好像确实供着画像和雕像,春节的时候还要举行各种仪式,他顿时肃然起敬。
世上哪有什么预测未来,前知五百年是读书学史,后知五百年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