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962)
路菲菲只是看了一些近代史上几位“仁君”的操作,猜到斯宾塞也许有这种可能性,所以,她与斯宾塞的这位幕僚提前交流了一下,告诉他,如果斯宾塞不同意建学校,请他想办法说服斯宾塞。
幕僚把自己怎么说服的过程讲给路菲菲听,路菲菲眨眨眼睛:“他就同意了?”
“嗯,同意了。”
路菲菲想说的是,斯宾塞没觉得你说的一知半解的人里包括他吗?
转念一想,超级自信的人怎么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一知半解,容易被忽悠的人。
不管怎么样,学校是可以建了。
初步计划是学生先交钱,到期末的时候,按考试成绩退钱,成绩排名在前百分之十的人额外给钱,如果是女孩子还能再多一点。
内战之后,有不少属于科利亚政权的房子空了,现在可以直接当学校用。
路菲菲安排了流动招生点,去各个村子招生。
听说孩子不用打家劫舍,只要看看书,写写字就能拿钱,村里人哪有不愿意的。
各家的妈妈们积极主动的把在外面玩泥巴的孩子给拎回来,有的孩子甚至手里还拎着枪,是被妈妈从树上叫下来的。
泥猴一样的孩子、眼里懵懂无知跟着大人去打劫的孩子……都换上了干净的新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着他们的语言和文字。
这些场景,都被摄影机诚实地记录下来,做为中国人进行国际援助的证据。
路菲菲还得洗清自己是最强军阀头目的名声,她想了一圈操作手段,并调查可行性。
最后悲伤的发现,“穿着裙子,盘腿坐在草地上微笑弹吉他,身边围着一群小朋友”的效果最好。
参考资料有《蒂凡尼的早餐》《音乐之声》以及各种音乐节,以及各种调查,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画面有温馨和善的感觉,绝对不会想到其他的。
路菲菲就不一样了,她脑中回响着“你看,它白色的翅膀,耀眼而无暇……”,然后被阮经天一枪爆头。
……算了,现在盘腿坐在草地上弹吉他是好的,那就是好的。
路菲菲苦恼地决定硬学几首曲子。
竖立和善仁慈友爱的形象,除了教育之外,还有医疗。
张角凭什么成为东汉末年的一股力量,不就是因为他行医治病。
路菲菲以华商会的名义,从国内请了一批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前往这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这里的卫生情况实在不容乐观,随便干点什么,就显得特别厉害。
寄生虫、黄热病、疟疾都是常见病。
身上随便有个小伤口,都可能感染,导致患者死亡。
中国的医护人员带着常见病的药物和疫苗过来,首先在华商会建起的学校和钴矿山附近的村子为小孩子接种疫苗,也给大人治伤治病。
配套的新闻报道在医疗队治好第五个人的时候就飞往全球。
路菲菲的宣传策略不是单纯罗列医疗志愿队打了多少支疫苗,治好了多少人,而是宣传每一个具体的医务工作者,每个人都有感人事迹,他们在不同的村庄和人群之中忙碌,没有刻意强调他们来自中国,但他们的制服胸口都有大大的国旗,配着中英文双语的“中国医疗志愿者”。
拍摄角度选择的是西方人最习惯的风格:
衣食无忧的人为了人间大爱,放下一切,深入不毛,为生活在困苦的人们带来文明与健康。
巧妙使用闪回、背景BGM、滤镜配合,把45分钟的非洲医疗救助拍得像史诗级的大片,该煽情煽情,该催泪催泪。
“这……是不是太刻意了,国内现在的宣传都不这么干了,怕被人说太假。”负责安排组织医护人员出国的人也参与了片子的审查工作,觉得这种电影化的剪辑有点过。
对于他提到的国内宣传方式,路菲菲很是不以为然,莫名吹双黄莲转头又企图的人日,在《维和部队再曝性丑闻致一村庄11名女子全怀孕》的新闻标题下面,放了中国维和部队照片的央广,就这业务水平,有什么了不起的,跟他们相提并论,是在侮辱她路菲菲。
路菲菲笑着对他说:“不刻意,这不是给国内看的,给国内看的东西,自然会有其他的宣传方式。”
对国外的宣传方式,主要贴靠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灭菌前辈巴斯德、免疫学圣手詹纳等知名人士,以便西方民众理解中国医疗队的工作。
可惜白求恩在国外并不出名,《血战钢锯岭》还没上映,不然,她还能找到几个对标的人物。
本来有人建议她可以把自己包装成特蕾莎修女,她被梵蒂冈封为圣人,还出了纪录片,拿了诺贝尔奖,是一个光辉的形象。
被路菲菲否决了:“别,她在主流大众心中没翻车,但是已经有不少揭她老底的内容在网上流传。再说了,就她拿的那个诺贝尔□□,拿的都是什么人啊,我还想回国日子呢,就不跟她比了。”
一天上午,她在办公室接到段风的电话:“猜猜我在哪儿?”
路菲菲:“地球上。”
段风:“开门,送温暖!”
第205章
见到段风, 路菲菲的脸上满是笑容:“你怎么来了!都不提前说一声,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