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很无奈,但厂长毫无办法,谁让林叙确实是搞技术的,而且是那种适合被捧起来的搞技术的。
卫强的讲话结束,林叙用力鼓掌,他下台之后往大连厂职工所在的位置走,经过南江这边时,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当中的林叙。
卫强冲他挥了挥手:“林叙。”
林叙也冲他挥手。
施家望转过头来:“你认识他?”
林叙老实点头:“我大学同学。”
这一刻,林叙很确定,他从施家望眼中看到了嫌弃:“人家的讲话怎么那么好?你快和人家学学。”
林叙默不作声,用沉默表达他对讲话的抗议。
过了一会儿,施家望反应过来了:“他在交大读的书,船舶系?”
林叙又点了点头。
果然,施家望问出了一个每个南江厂人都会问出的问题:“那他怎么没来咱们厂?”
林叙很想吐槽,您老不也不是海城交大毕业的吗?最后不还是来了南江厂?
……
讲话一结束,卫强就来找林叙了。
南江厂一行人tຊ出发之前,林叙他们还不知道这次和大连造船厂合作的是哪种类型的舰艇,到达之后才知道,两家船厂计划携手建造的,是一艘大型驱逐舰。
最近几年,由于外部局势一直不够稳定,海军一直在增强自身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制造大型舰艇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一艘驱逐舰舰不管是给大连厂还是南江厂独立制造,两家工厂都未必不能完成任务,只是任务所耗费的时间实在太久,而且两家工厂各有优势,可以实现在技术和资源上的互补,至少在海军和船舶公司方面看来,两家船厂的合作可以达成1加1大于2的效果。
卫强毕竟是大连厂的人,他对这次合作细节的了解要比林叙更深一些,不过难得见面,两人倒没有先聊合作:“那是领导主管的事,咱们这些小兵操心了也没用。”
毕业几年,卫强人长胖了一些,不过看起来比大学时候更成熟了。
他原先就是林叙宿舍的老大哥,经过大连厂的磨练,他行事做人样样都精通,倒是林叙,看起来和大学时候没什么变化。
“我变化可大了。”林叙不同意他的意见。
“没我大。”卫强指了指自己,“都胖成个球了,可我还不如上大学那时候吃得多。”
第89章
大连厂生活
卫强进了大连厂之后, 参与了厂里几艘大型船的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船舶系读书的时候, 他自认为不是学业上最突出的那个,系里不少同学比他更出色,但他毕竟是专业出身,加上读书之前积累的几年工作经验,他在大连厂很受领导重用。
大连厂为挪威奥斯科航运公司制造的那艘化学品和成品油轮,卫强参与了其中一部分设计工作,结果船还在建造中,他就被领导叫来参与这艘南北两方合作的驱逐舰了。
大连厂和南江厂的领导们想法差不多——在竞争对手面前,绝对不能丢了自家的面子。
这次参与到合作中的, 都是两家船厂的精兵强将。
“林叙,你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名声有多响。”卫强捶了林叙一把,“你人还没来呢, 我们厂里的技术能手都盯上你了。”
“有这么夸张吗?”林叙无奈道。
“我骗你做什么?”
林叙编的那本《焊接指南》暂且不提, 虽然大连厂的焊接工人们人手都有一本。
但《焊接指南》还可以总结为他们大连厂的职工不注重日常积累, 没有先林叙一步将焊接经验绘制成指南。
可他一趟意大利之行就替南江厂挣了几百万美金这事,可是大连厂领导们亲眼所见!
那可是外汇,还是好几百万的外汇!
关键是——南江厂卖出去的不是船,只是最普通的螺母。
谁想得到, 螺母居然也能卖出那样的高价?
卫强这次没被安排去热那亚,可大连厂去过热那亚的领导回来一说这个消息,大多数人都不肯信。
“南江厂也不产螺母吧?”
“螺母能卖那么多外汇?南江厂怎么想到把螺母带出去参展的?”
当然,重点并不是南江厂带了螺母过去, 重点是, 南江厂做到的事情,他们大连厂居然没有做到。
卫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惊呆了, 他没给林叙打电话,但林叙人刚到大连厂,他就忍不住当面求证了。
在卫强好奇的目光中,林叙轻轻点了点头。
“果然是真的,我们厂现在都没什么人敢相信。”卫强看向林叙,“你是怎么想到的?”
林叙:“……随便想想?”
“行了,你可以闭嘴了。”卫强忍不住拍了他一下,“今晚厂里准备了招待餐,等明天,我带你出去吃正宗的东北菜,分量大,味道好,肉还多。”
……
大连厂的招待会结束之后,施家望先一步返回海城,林叙他们这批骨干则分配到了大连厂各个科,从零开始筹备这艘驱逐舰。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大工程。
林叙依然干自己设计的老本行,因为卫强的宣传,他虽然自认默默无闻,却还是被大连厂的技术员们时刻关注着。
不管怎么说,林叙好歹是南江厂技术科的副科长,相比之下,大连厂目前还没有这么年轻的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