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曼几乎亲眼见证了林叙在研究生期间的飞跃,在一开始,林叙下笔并没有现在这么笃定,虽然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他所具备的理论却无法跟得上那份经验。
“对老师而言,不必挑出论文上的问题真是太好了。”古德曼耸了耸肩,“在你的同学们心里,你是一个好人,但是说实话,即使那些文章里有你的名字,在评判它们的质量之前,我还是得做足心理准备。”
林叙眨眨眼:“抱歉,教授。”
……他参与的研究好像确实太多了。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林叙在做好人,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某些同学的研究很感兴趣。
事实上,他们班许多同学虽然不是刻苦型的,可对于船舶行业的前沿理论,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观点,甚至可以说,实践经验的不足让他们具备了充沛的想象力,对比之下,林叙就显得太理性了。
理智告诉他某种做法不可能,他就不愿意去尝试。
“不用对我说抱歉。”古德曼道,“你应该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你的加入,这些文章不会变得如此漂亮。”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国?”古德曼问。
“自然是越快越好。”林叙道。
“我以为你会利用这段时间多去兜兜风,欣赏欣赏周边的风景,给自己来一场完美的毕业旅行,可事实证明,林还是林。”古德曼朝林叙伸出手,“林,祝你毕业愉快。”
“谢谢你,教授,也祝你不久之后退休愉快。”
古德曼笑道:“等我退休之后,如果有机会,我会去你的船厂看看的,我很好奇,那究竟是一座怎样的船厂,让你如此期盼去建设它。”
“那你一定要待久一些,去船厂当我们的指导老师。”
林叙这话一说,古德曼也忍不住笑了。
他平时很少笑,在学生们印象中,他是古板而严肃的教授,然而古德曼只是对教学这件事格外重视而已,他本人并非不好相处的性格。
只是——如果学生的课业没有达到他的标准,他是绝对不会展示出自己不严肃的那面的。
而林叙这样表现出色的学生就有机会看到。
然而,即便是古德曼欣赏过的学生,他们大半依然对他感到畏惧,在今天以前,没有一位学生对古德曼提出,欢迎他去参观自己工作的船厂。
林叙的邀请是很诚挚的,没有敷衍,这一点古德曼完全可以感受得到。
在和林叙相处的这两年,古德曼对这个学生的性格很了解,林叙绝对不属于油嘴滑舌爱社交的类型,只要是他说出口的话,绝对都是发自本心。
正是因为发自本心,在古德曼看来,这份邀请才显得尤为珍贵。
他刚刚说去南江厂只是随口一说,但在林叙邀请他之后,古德曼觉得,南江厂完全可以成为他旅途中的一个目的地。
“我相信,有你这样的员工,你们的船厂一定能被建设得很好。”
林叙平时也不太常笑,对待学业,他的态度和古德曼一样严肃,因而在古德曼印象中,林叙不是那种性格尤其爽朗的学生。
但这一刻,古德曼看到林叙笑了。
他那双属于亚洲人的棕色瞳孔里映着明媚的阳光:“我也相信!”
古德曼确信,林叙之所以把学业完成得很好,是因为他热爱造船,也热爱他所在的船厂。
……
完成研究生学业之后,林叙和陈辽、徐军杨一同回了国。
这个年代,他们出国程序繁琐,回国也并不算轻松,要经过种种程序,和林叙他们同一批出国的学生里,也确实有人选择留在北美当地。
“各人选择,虽然咱们不理解,但还是尽量尊重吧。”
陈辽嘀咕了一句:“那就先把他出国花的钱还回来啊。”
“少说两句吧。”
陈辽道:“我就是不喜欢他们的态度,口口声声说是靠自己的努力留下来的,好像谁留不下来似的?”
“我现在不管别人怎么样了,我就想好好睡一觉,去和平饭店吃一大桌子菜。”徐军杨露出了向往的神色,“我这几年都是怎么过的啊!”
“和平饭店咱们吃不起,厂门口的杨二饭店倒是能吃个饱。”林叙忍不住拍了徐军杨一下,“别想了,咱们还没出境呢,一时半会什么都吃不到。”
“鱼香肉丝,西红柿蛋汤,锅包肉,红烧大虾……”
陈辽每报一个菜名,他就要被林叙和徐军杨各捶一下:“别念了,我口水都流下来了,回去再念。”
回家的心情太过急迫,他们只恨自己没有长出两双翅膀,不能在第一时间飞回去。
第103章
安排
下飞机后不久, 林叙几人就发现,相比两年前, 海城的街景有了不小的变化,高楼变多了,路上的车也变多了,哪怕南江厂地处偏远,回来这一路上,几人依然体验到了一种新鲜感。
“咱们不像两年没回来,倒像二十年没回来了。”徐军杨开玩笑道。
公交车上,一个络腮胡大叔看几人这副模样,以为他们是第一次来海城, 就给他们介绍起了本地的交通和风景,林叙几人也没有多解释,坐在那里耐心听着。
下飞机时的疲惫在这里减缓了一些。
转车再转车, 南江厂几座正在施工的设施慢慢映入几人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