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叙:“问题是……你不仅学了造船,还读了造船专业的研究生。”
陈辽:“……”
“说点好听的行吗?”陈辽“嗷嗷”叫了几声,“会不会安慰人?我们不是朋友吗?”
林叙的情商真低!
林叙:“……”
反正自从LNG船这个项目启动以来,他们厂里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所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崩溃。
第126章
回家
LNG船除了对货舱有最精细的要求外, 它对安装平台的要求也比普通船舶大得多。
南江厂计划建造的这艘LNG船,绝缘箱数量多, 装配精度要求高,为了方便绝缘箱和殷瓦钢板的安装,南江厂还需要建造一个专门的安装平台。
参与这个项目到现在,林叙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LNG船的建造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举个例子说,南江厂为LNG船新建的安装平台,重量就有上千吨,零部件有上千个, 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哪怕是安装平台都建造不出来。
林叙没有参与到安装平台的设计中,不过出于好奇和作为项目主管的责任, 他特意去围观了安装平台的设计——对它的设计的严谨程度也与设计一艘船无异, 不管是桩腿的布置, 还是悬伸梁和通道的设计,以及支撑腿的设计,都要达到强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的标准。(注)
当然,关于安装平台的设计, 最关键的还是要便于LNG船的施工。
林叙偶尔会觉得,造一艘LNG船就像解一道数学题,比如36=4*9,可要得到4这个数字, 他们必须把4=2*2这个问题解决了, 针对两个“2”,又有不同的困难在等着他们。
“好麻烦啊。”林叙叹了口气, “不知不觉当中,一年都快过去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造船不就是这样的吗?”徐军杨道,“我以为你都习惯了。”
“什么时候回家?”徐军杨问林叙,“我票早就买好了。”
“快了。”
卫强回了大连,来南江厂的交大船舶系的老师们也陆续回了学校,颜永年开玩笑说,他在学校至少还有寒暑假,被安排过来造船,仅有的假期都不见了。
林叙家离得不算远,所以他是几人里最晚回去的。
徐军杨道:“你这次回去可以把外公外婆接过来住两天,反正你那边有地方。”
林叙闻言摇了摇头:“算了,你也知道,我现在这日子过得可不规律。”
没什么空闲也就罢了,到了忙起来那几天,深夜才回家都是常事,老年人睡眠本来就浅,林叙实在不愿意打扰到外公外婆。
“也对。”
“而且咱们喜欢海城,家里老人可未必喜欢。”
徐军杨微微一笑:“确实。”
他搬到海城之后,家里老人确实来过一回,可待了没两天他们就回家了。
海城人太多,这几年发展起来之后,路上车子也渐渐多了起来,徐军杨夫妻俩和小孩能适应在这里的生活状态,商场热闹,也有小孩能玩的地方,生活到处都方便,但对于在乡下住惯了的老人家而言,海城就是哪里都不方tຊ便。
外公外婆一点也不喜欢城市,这一点林叙是清楚的。
当初要不是为了给林叙讨回公道,林正祥一辈子都不会去一趟宁安。
“咱们都利用过节的时间先歇一歇,等开过年,保准又要忙起来。”
陈辽“嗷”地叫了一声:“先别提忙这个词了,我现在听到这个词就头疼。”
厂里也叫他们趁着这个机会先休息休息,放松放松大脑,就目前来说,LNG船的建造确实有一些突破,但相对地,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也一直没有少过。
“今年好歹不用初期过来,就是待不到元旦有些遗憾。”徐军杨感慨道,“海城到我们老家的火车线路改了一条,今年回去能少转一班车,省不少事呢。”
除了感叹路程变短了之后,徐军杨还感慨于另外一件事——他曾经待过的恒升造船厂彻底关门大吉了。
前厂长被抓了之后,恒升造船厂就一天不如一天,在眼下这个形势下,徐军杨还以为恒升造船厂能多坚持一会,可惜还是没有逃过倒闭的命运。
到这时候,不管是徐军杨还是他老婆秦雪,都不得不感叹一句造化弄人。
当初徐军杨确实在厂里不受器重,他整个人都因此快抑郁了,然而仔细想来,就算那时候他在厂里受到领导的器重和提携,这个时候恐怕也会和恒升造船厂一起下岗吧?
就算他是有技术的人,可找到一份合时宜的工作恐怕也并不容易,更不必说像在南江厂这几年,既有出国留学的机会,有能参与到LPG船、LNG船这样的大项目。
更关键的是,他的才华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更不必说他还认识了林叙和陈辽这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
徐军杨心情变得爽朗了,心胸也就更开阔,在恒升造船厂的时候,他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而现在,尽管他依然坚信自己拥有才华,却同样能看到自己存在的短板。
每一年回家,他都开开心心的,虽然徐军杨很清楚,这次回家,他恐怕还要遭遇恒升厂那些老同事们的“抨击”。
没办法,谁让他现在过上好日子了呢?
……
林叙依然是坐原路线回家,这两年,海城和宁安市之间的火车行程也在缩短,可坐的车次也变多了,不过林叙还是很想念高铁——能把在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的话,假期才能变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