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遍(286)+番外
只得在榆关落脚,歇息一晚。
守官将领叫做王俊,我并不认识,晚上睡在冷硬的床上,在梦中听见远处有马蹄声传来,猛然跳起,衣衫尚未穿好,疾奔出去。
却只看见一骑从关外飞驰而来,背上插着旗帜,正是军中急递。
将他拦下,几乎是从他手中夺过信件。
是写给我的密奏。
王俊举来火把,就着忽明忽灭的光,我看到他的字迹。
金虏重兵尽数聚集于黄龙,屡经兵败,士气沮丧。今黄龙府城池不坚,人心惊慌,已断粮月余?,且守城非敌之长,攻陷黄龙,指日可待。正是陛下一血当年靖康之耻,永定天下四海升平之日。臣当用命,激励士卒,报效君恩。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密奏后有贴黄,上面写了短短的一句话:别怕,我不会有事。
这句话,让我反复的掂量了许久。
算算时间,他应该是一收到我的手札,就立刻写的回信。
贴黄上的一行字,写的矫健有力,正楷所书,一改往日颇为娇憨的字迹。
或许,是我多虑了吧?
再次睡下,然而过不了多时,便又有密奏送到。
是说金人工事仓促之间,修缮并不完备,已被捣毁大半,不必担心。
一夜之间,送来的密奏不断,每一封,都是回复我所下的手札。
天亮之时,数了数手中收到的密奏,总共十二封。
送来的最后一封密奏,上面说,陛下经营多年,只待今日,他宁可承受违诏之罪,也要拿下黄龙再班师。
一夜未睡,连日奔波,疲惫不堪,天已大亮,我却已经疲惫的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无法继续赶路,带来的人马,在榆关休整一天,明日出发。
我躺在城楼上的临时歇脚处,睡的天昏地暗。
天亮之时,再次赶路,出了榆关,地势渐渐的险峻,大片大片的森林出现在我面前,树林之下,更有些地方,竟有积雪。
岳飞军中送信的信使走在前方,我同一干众人策马与后。
越走越是心惊,顺着辽河一路往北,河中,偶尔有漂浮着的尸体。
尸身都已经被河水泡的涨白,有的是宋军,有的是金人,还有的,竟是攻城器具的残渣。
此处不比河北平原,能够一路疾驰。顺着辽河往黄龙府方向前进,等抵达沈州的时候,已经是数十天过去了。
沈洲已在一个多月前被攻克,留守沈州的军队并不多,建筑更是少,颇为荒凉。仅有一座土城,城中老幼皆是金人,在沈州歇息了一日,傍晚时分,竟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朝这边开来。
派人上前一问,才知竟是山东处所发兵马,本已做好交战准备,可一路前来,并未遇到任何抵抗,金人本就不多,战火连绵,更是凋敝不堪,看来,是大势已去。
一路走来,明白此次发兵,是决然有胜无败的,可还是担心,同山东处派来的将领商议过后,汇合成一路,由韩世忠暂时节制,前往金人最后的据点,也是金人老巢——黄龙府。
从沈州到黄龙府,大约是从汴京到真定的距离,带了大军,走的慢了些,可一路上,接连不断的收到岳飞所送来的战报,捷报,还是捷报。
马蹄踏着路上的积雪,天空中的明日照耀在山林之中,又映在雪地上。
猛然就想起了那一年在西川,他背着我,一步一步的往前行。
是的,我即将见到他。
已经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和波折,想要见他的心情,随着收到的一封又一封的捷报,变得更加急切。
直到,我能看得见兵火的痕迹,能够看得到,一些士兵,在林中砍伐树木,更能够看到一些士兵,在不停的赶制攻城器具的时候,我离他,只有一天的路程了。
到处都是宋军,撒在漫山遍野,我身后所带来的,还有更多的士兵。
的确是我多虑了,当我从岳飞所部的士兵口中,得知岳飞多次击败金兵的埋伏,破坏金人所筑的工事之时,我松了一口气。
战神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埋伏,阴谋,诡计,间谍,他征战多年,哪一次没有遇到过呢??
又有什么时候,失败过呢?
秦桧,金人,我,都统统的,小看了岳飞。
当日就在野外扎营,半夜时分,听到欢呼声一声接着一声,掀开营帐,却看见张浚面带喜色,朝我大声道:“陛下!前方传来消息,岳飞已经攻下黄龙府,我军进城了!”
听到这个消息,前所未有的激动,过了片刻,刘光世亦前来,说的,是同一句话。
明日,不,只需要几个时辰之后,我就能够坐在金人老巢,见到他!
连忙回营,这些日子,连着赶路,连脸都没有好好洗过。
换上干净的衣衫,梳好头发,亲自动手,将铠甲擦的噌亮。
策马疾驰,已经无山,更无树林,风迎面而来,吹得坐下骏马的鬃毛舒展,兵士来往期间,各个面带喜色。
天边的云彩,绚丽万分,远远的照在黄龙府的城墙上。
此处的城墙,果然比其它各处要坚实。只是再坚实,比起大宋的汴京城,也不知差了多少。此刻城门早已大开,那些我所熟识的将领,都齐齐的站在城墙之外,对我高呼万岁。
我一个个的看去,张宪,王贵,牛皋,岳云……
看了一圈,却并未见到岳飞的影子。
看向岳云,问他:“你父亲呢??”
岳云道:“父亲出城有些事情要办,说若是陛下到来,请先在城中歇息片刻,他不多时就回来,到时当送陛下一份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