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女为帝(161)
孟舒澜将当年往事徐徐道来,“之后郭家落魄,本以为李家先祖会为求不被殃及,而将字画焚毁,却不想最终却留了下来,最后几经转手到了温哲茂手里。”
“温哲茂逃走后,这幅字画也不见了踪影。”
听罢,晏清眉头皱得更深:“只是凭一幅字画,并不能说明温哲茂母族祖上就是救助郭家先祖之人。况且镇北侯为国效忠,尽职尽责,便是有这旧日恩情,也未必就冒着全族受牵连的风险,放了温哲茂这反王北上。”
“而且,就算是怕镇北侯看在往日情义上,放温哲茂北上,也该是派监军前往严加督促监管,而不该是直接下了他三城边防兵力掌控之权。”
“这让边防将士如何想?”
孟舒澜也知道这理由搪塞不住晏清,叹一口气,又道:“怕镇北侯放温哲茂离开是一回事。最主要的,还是圣上担心郭家会同许家联手,动摇国之根基。”
郭家的事还没整明白,又牵扯进来一个许家……
晏清颇有些头疼地按着眉心。
但这事也很好想通,许家三代为相,根基深厚,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是许相门生。
郭佑宁同许家一样支持温哲翰上位,而温哲翰母族正是许家。
这也就无怪乎皇帝会觉得郭家会同许家联手,从而心中生疑,限制兵权在握的郭佑宁。
涉及储君之事,向来事多水深,晏清并不想多掺和这些事,加之有了三城防御使的身份,能调度三城兵力,让她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有了更多的应对能力,倒是正合她意。
至此,晏清也就没有再多问。
左右圣旨已经下来了,她问再多问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
眼下该她头疼的是,如何才能平复郭佑宁的不满,从他手中切实地拿到三城的兵力调度权,以及该如何让三城兵卒服服帖帖地听她调度。
不过在那之前,最需要她去处理的,还是北地颜仲祈巡查遇险一事。
眼下已经十二月底,等她快马加鞭赶回北地,只怕得是二月中,留给她说服颜仲祈等人,并揪出背后放暗箭之人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
看着眼前的圣旨,晏清皱着眉,心里叹气。
正式上任防御使一事,至少得是拖到这事过去之后了。
本来自己凭空从郭佑宁手里夺了三城兵权,就足以让人不满了。眼下却又不得不拖延告职上任的时间,落在他们眼里,少不了又是一顶恃才傲物的帽子。
到时候她想要服众,只怕会更难。
视线触及同圣旨一同搁置的尚方宝剑,晏清又是一阵叹气。
皇帝赐她尚方剑的目的很明显,若是谁不服圣旨,砍了也无妨。
但如果郭佑宁不服,她总不可能真拿尚方砍了对方。
郭佑宁治理下的北疆,百姓安居乐业,没什么不好的。
虽不能用尚方剑逼着郭佑宁将三城兵权交给她,但这尚方剑除了更惹郭佑宁的人厌恶外,也并非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至少,有了这柄尚方剑,在自己跟颜仲祈等人交涉说不清楚、说不听的时候,还能扯着鸡毛当令箭,拿这尚方逼其就范。
撇过这事儿之后,晏清又同孟舒澜说起了南川洲的事:“将出使南川洲的人撤回来吧,这件事大概率是谈不拢了。”
见晏清将迁防御使一事揭过去了,孟舒澜也松了口气。
他是真怕晏清再问点儿什么,把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牵扯出来。
又听她说起南川洲的事,孟舒澜立马也是肃了神色:“我正要同你说这件事。我们的人发现有一貌似温哲茂的人,曾同南川洲洲长私下会晤。多方打听之下,却发现那人来自羌国皇庭。”
晏清瞅了孟舒澜一眼,神色有一瞬间的古怪。
前面刚说到温哲茂可能北上勾结雪原,现在立马又说在南川洲发现了疑似温哲茂的人。
这不是明摆着说,先前跟她说的郭家同温哲茂的牵扯,就是搪塞她的借口吗?
但孟舒澜好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又或者他根本就是故意这样告诉她先前的那都是敷衍。
若是别人这般前言不搭后语,此刻她恐已是生了疑心,也就只有这人,叫她能打消她多疑的心思。
或者说,面对他,她愧于生疑。
第145章 小鱼吃虾
南川洲遭受蝗灾,粮食颗粒无收,羌国皇庭会派人前往南川洲,是很正常的事。
唯一不正常的,是羌国皇庭的人在灾害发生流民失所的时候不到,眼下情况基本稳定了才来,又正好赶在李定山叛乱、漳怀水患,以致南疆政局混乱,西南门户大开的时候。
南川洲灾民南下,疑似温哲茂的人自羌国皇庭至南川洲……
其心昭然若揭。
“鼓楼乡那边的情况如何?”
晏清问了句,却又顿一下,没等孟舒澜答,倒是先抢了话,“南川洲的灾民南下,说是去羌国皇庭,找羌国国主要一个说法,但在西南边境,却是发现了有羌人流民的踪迹。”
从前孟舒澜是她帐下军师,她惯常喜欢问询他情况,对他发号施令,却是忘了如今他已是一疆统帅,地位已然在自己之上,且她之后估计也没什么精力来关心南边的事。
与其多问一句没什么用的,还不如将有用的事都告诉他,让他心里有数。
“盲森那边让人扎了眼,暂时没有异动,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到联防营那边。羌国新帝登基,恰逢武安内乱未定又添天灾,定然是会想来啃上一口的。”
晏清郑重地同孟舒澜说道,“如果温哲茂真的在南川洲现身,恐怕到时要面对的,除了羌国,还有贼心不死的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