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春风不回头(171)
“没事!”赵顶天站起来,抹抹脸上的水,又拧拧湿漉漉的衣裳,扮个鬼脸道,“就当洗个澡!”
尕月把竹筏拖上岸边的草地套好,笑道,“你这人倒有意思,走吧!到我家去,烤烤衣裳,再烧碗姜汤你喝。”
赵顶天道,“姜汤不用了,这船钱多少?若有茶饭卖我们一点吧。”
尕月两手叉腰,瞪起好看的大眼睛道,“你们这些汉人,总是买来卖去的。这摆渡是给过往行人一个方便,不收钱的。你若要给钱,喏!”她一指渡口的一个竹筒道,“就投两文在这里,这钱若存够了数,要在这里架座桥的。”
安宁听了,要赵顶天去多给点钱。赵顶天本想放锭银子进去,却见密封的竹筒上只锯了个投铜板的小眼,便摸了十几文投进去,里面听起来叮当作响,似是不满。
“够了够了!太多了!”尕月上前拉着他就走,“走,到我家去!你们是客人,到了我家,自有饭菜招待你们,只要你们别嫌弃!若是要给钱,我就不带你们去了。”
安宁微笑道,“就怕太麻烦你家了。”
“家里来客人,欢迎来来不及,怎么会麻烦?快走!”尕月一手拉着一个向村子里走去。
赵顶天被风一吹,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你没事吧?”尕月道。
“没事!”赵顶天揉揉鼻子。
尕月忽小声道,“那你们一会儿到了我家,可别说是我推你下河的,阿爹阿妈知道了会打我的。”
安宁闻言掩面偷笑,这小姑娘着实可爱的紧。
赵顶天一拍胸脯道,“这点小事,难道我还告状不成?”说着,一阵风吹来,“啊啾!”又打了个喷嚏。
安宁道,“这可真得赶紧去把衣服换下来。”
尕月道,“你不告我状,我一会儿给你煮姜汤,多放点红糖。”
赵顶天道,“行!”
山中潮湿多雨,蚊虫又多,村子里的房子都是一栋栋倚山而建的竹楼,下面的一层不住人,圈养着家畜,堆放杂物,隔得高高的二层才是住人的地方。
带他们到了家,尕月先在二楼门口的水缸里舀了瓢水,洗了洗手,脱下鞋才往里走。知主人爱洁,安宁他们也依样做了,才跟着上去。
尕月在楼梯口便喊道,“阿爹,阿妈,我带客人回来啦!”招呼着安宁和赵顶天进了中间的堂屋。
这间房甚大,但只有两个不大的窗户,虽全开着,光线却仍不是很好,正墙当中挂着副白虎图,屋里生着一盆火,有个中年妇人正倚在窗前织着布,她皮肤黝黑,脸上皱纹颇深。
见他们进来,那妇人起身过来,打量着二人道,“尕月,是哪里的客人?”
尕月道,“是今日渡河的客人,这是六姐,这是天哥,他们是姐弟是过路的。
安宁唤了声 “大婶”,行了个礼,方道,“我们姐弟路过此地,不知大婶方不方便,收留一晚?”
那大婶见他二人神清目爽,笑道,“有什么不方便的,只要你们不嫌弃,安心住下吧!”她瞧着赵顶天道,“你怎么都打湿了?”
赵顶天道,“大婶,我一时失足,上岸时掉到水里去了,多亏尕月妹子把我拉上来。”
大婶道,“那快去把衣裳换下来烤烤吧。”
尕月道,“走,我带你去我哥的房。”走开了,她才小声道,“谢谢你啦!”
赵顶天笑笑,冲她眨眨眼。
“姑娘,坐吧,喝茶。”大婶倒了杯茶递给安宁。
安宁接过谢了,问道,“大叔不在家么?”
大婶道,“尕月他爹刚出去做事了。”
“阿爹走得动么?”尕月正好回到屋里,洗了姜,在火盆上吊了锅子煮了起来。
大婶笑道,“这丫头,说的什么话?你阿爹不过多喝了两杯,又不是什么大事。”
尕月道,“那你今早还骂阿爹来着。”
大婶皱皱眉,一捅女儿道,“有客人呢。”
尕月笑笑不作声了。
安宁道,“家里还有其他人么?”
尕月道,“我还有奶奶,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她嘴皮子快,“大哥成家了,又起了栋楼,住在隔壁,奶奶现住在那边。两个姐姐都嫁了,现在这边还住着二哥,不过再过两日,也要说嫂子了呢。”
大婶笑道,“现在这边啊,就是我和尕月他爹带着他兄妹俩住着,觉得怪冷清的呢。你们要是没事,多住几日,我才欢喜呢。”
安宁道,“原来二哥也要成亲了,恭喜恭喜。”
大婶道,“还不知人家看不看得上他呢?”
尕月道,“阿妈,二哥相中是哪家姐姐呀?”
大婶笑道,“你怎么不自己去问问他?”
尕月嘴一撅道,“我都问了好多回了,他都不肯说。还说我尽瞎捣乱。”
大婶和安宁都扑哧笑了出来。
大婶道,“那你过两日跟去瞧瞧,看他跟着谁,讨谁的鞋垫,对谁唱歌,不就知道了么?”
尕月笑道,“那我瞧见了,赶紧回来告诉阿妈。”
大婶道,“你们先坐着。”她又回织布机旁忙去了。
赵顶天换了身干衣裳出来,尕月立即接过他手中的湿衣裳,拿到门口洗了才拿进来,在火盆边搭了架子,把湿衣裳挂上烤着,跟他聊起天来。
安宁见赵顶天和尕月俩小孩话挺多的,便到大婶这边,见针线箩里放着件绣了一半的腰带,那腰带不过是普通粗布,但上面绣的图案颜色鲜亮,别有风情,便道,“大婶,我帮你做几针可好?”
大婶笑道,“那可好!我正弄不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