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552)
他的话一出口,四周无数的目光若有似无地飘过来。
“我家有粮食,我给你们拿。”
刘书言很不忍心。
原本坐着的难民站起身,朝着他涌过来。
李初元察觉不对劲。
那些人看他们的眼神,好像要把他们吃了一样。
刘先生大惊,冲过去捂住刘书言的嘴,对着众人道:“他奶奶在村里建了学校,附近村子的孩子都在这个学校读书。”
正涌过来的人脚步一顿。
只是他们也不走,将几人围在中间。
李初元往刘先生身边靠近了些,“先生,他们为什么停下来了?”
“他们若是动手了,附近的村子都没法待了。”
他们走这么远,到处都是别人的地盘。
想要歇个脚,也得别人答应。
能在青石村外找个地方躺着,也只是因为青石村还没发生太危险的事。
刘先生对人心把控精准。
趁着这次事件,将其中的利弊讲给几人听。
“他们最缺的是粮食,你们只要露出来,就没法走了。”
“想做好人,手里要拿把剑,能保护自己,也能砍向坏人。”
刘先生特意叮嘱。
三个孩子用力点头。
刘先生又指向刚刚陈小满待着的老先生那儿,道:“他明明病重,开口求的不是药是粮食,是因为粮食能救活他的家人,药只能让他多活两天。”
“没有粮食,就算病治好了,也只能等着饿死。”
这些先生不说,他们几个孩子想不到。
陈小满扭头去看那位老人。
他躺在地上,一双凹陷下去的眼睛却渴求地盯着她。
陈小满攥紧小拳头,又蹲到老人面前。
“我是大夫,可以帮老爷爷治病,老爷爷哪里不舒服?”
老人眼神暗淡下来。
他的儿子却激动起来:“我爹腰疼得厉害,已经十来天不能动了。”
“我帮他看看吧。”
陈小满语气诚恳。
儿子应一声,就要去帮陈小满将老人翻身。
老人并不愿意。
“她才多大,哪儿会看什么病。”
附近的难民目光瞥到陈小满身上,又默默移开。
李初元蹲到陈小满身边,直视地上的老人。
“你请不起别的大夫,为什么不让小满试试呢?”
陈小满连连点头:“对呀,我不收你诊金。”
儿子被说动了,也跟着劝自己爹。
老人很不愿意:“就算她真会看病,咱也没钱抓药。”
“那我尽量用针灸帮你治,不用药。”
儿子听到小满的承诺更心动了。
“爹,你就让她看看吧,实在不行咱不治。”
老人不抱希望,可儿子一个劲儿劝,他也就随了儿子的心愿,由着儿子帮他翻身趴在地上。
陈小满在他腰部按了几下,老人疼得抽凉气。
“怎么样?”
陈小满惊讶:“腰断了很疼的,他怎么来我们这儿的。”
“我背我爹来的。”
儿子紧张起来:“能治吗?”
“可以,我帮他接上后,他得躺半个月不动才行。”
四周的人听得直摇头。
从来没听说腰断了还能治好的。
有些人同情地看向老人。
逃难的路上摔断腰,只有死路一条。
一路走来看到的死人太多了,难民们也麻木了。
如今不过是多见到一具尸体罢了。
“爹老了,不用费劲治了,儿子,你好好活着。”
老爷爷将儿子的手抓得紧紧的。
第461章 义诊
“淮安县粮食多,你找活儿干也行,卖身也行,一定要想法子活下去!”
儿子眼泪瞬间落了下来。
他哀求:“爹,你让这位小大夫治吧,咱家就剩下咱俩了。”
陈小满心里闷得难受。
老人浑浊的老眼湿润了。
花腔也带着哽咽:“爹不中用了,腰断了,还怎么活?”
“小大夫能治好,是吧?”
儿子期待地看向陈小满。
平时小满是不会肯定告诉病人她能治好的。
可眼前她的一句话也许能救一条命。
陈小满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只要你们听话,我可以治好你们。”
儿子眼底火热,低头对老人道:“小大夫说可以治好,爹您就让她试试吧!”
老人疼得厉害,也不想伤了儿子的心,也就勉强答应下来。
陈小满拿出银针。
这儿没有开水泡洗消毒,陈小满只能让李初元帮忙捡柴火过来烧着,用火把针尖消毒。
四周有不少枯草。
李初元和刘书言把杂草拔出来。
瞧着他们忙活,难民们连连摇头。
从来没见过扎针还要烧火的。
大多数人没什么事做,也就看个热闹。
银针消毒后,陈小满将老人的后背扎成了刺猬。
儿子赶忙用衣服擦干净树根,小心地邀请陈小满坐下。
陈小满摆摆手:“不坐啦,我再去帮别人看看。”
她站起身,拍拍膝盖上的灰,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落在一个脸色灰白的女子身上。
陈小满走过去,蹲在她跟前。
“你哪儿难受?”
女人连连摇头,却并不开口。
“要我帮你看看吗?”
陈小满问道。
女子的相公将手横在女人身前,警惕地看向陈小满:“不用了。”
“你不要看我小,我很会看病的。”
陈小满很认真道。
男人半边身子挡在女人身前:“我们不用大夫。”
女人也往男人身后缩。
陈小满知道他们是不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