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176)

读书人,跪着跪着也习惯了,但一心逐利的商人却不会就此打住。

四大商帮领头人,徽商江家,晋商王家,浙商周家,粤商林家,他们被叶氏商行叫来帮助海军搞贸易,他们出银子出货,海军对外贸易刚走上正轨,朝廷这就要卸磨杀驴,断他们的财路吗?

“刘掌柜,当初你带着海军衙门跟我们谈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咱们把货物以成本价卖给海军,甚至答应先货后款,为的不就是一两年后海军强大了,能帮咱们开路,把生意做到西洋吗?”

最先坐不住的是浙商周家,海军贸易最值钱的丝绸,大半都是从他家的纺织作坊里抽调的,可以说,海军这第一回出海赚的三十万两银子,一半都是从周家预借的丝绸里赚来的。

周家付出的最多,周家的少东家周齐寿最着急也能理解。

刘山正色道:“诸位的担心我都明白,昨日我已写信,叫下面人坐快船送信回京城,相信几日消息就会传回来。”

“我知道,我家主子也知道,你们能来福建帮扶海军,一是为了朝廷百姓,二是冲着叶氏商行的面子,我们叶氏商行定然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周齐寿缓了缓语气:“我周家答应做这一桩买卖,自然是因为信得过叶氏商行,刘掌柜既然如此说了,那我们稍等几日再看。”

朝廷一道圣旨,出海的生意只允许朝廷做,民间商号全都不许,那他们之前做的都是为朝廷做嫁妆,换成谁也接受不了。

粤商话事人林家,林敬笑着劝道:“老周不用着急,咱们几家跟叶氏商行做生意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都知根知底,相信叶氏商行自然会为我等考虑。刘掌柜,你说是不是?”

叶氏商行明面上话事人是刘山,这一两年叶氏商行动作太大,加上今年在南海救了回林家的商船,徽、晋、浙、粤四大商行内部也都明白,叶氏商行背后的人和朝廷关系匪浅。

徽商这次来的人是江家的少东家江升,江升是姚怀玉的表哥,他和叶氏商行的主子认识许多年了,自不必提。

这三个周家、粤商林家表态了,晋商王家话事人王伦,徽商江家的江升,自然也表示相信叶氏商行。

半个时辰后,后海军代表鄂尔泰、严真进来时,四大商行的当家人坐一块儿喝茶,气氛还是挺融洽。

鄂尔泰看了刘山一眼,这人可真有本事,只是当个掌柜,可惜了。

鄂尔泰也从京中调任至海军,海军训练的事他不懂,他分管海军贸易的活儿,论起来,他算严真的上级。

严真来自何处,刘山又是做什么的,鄂尔泰心中明镜一样。

朝廷下了圣旨后,鄂尔泰原本以为今日这场会面一定是剑拔弩张,但是没想到,大家都挺和气。

海军的现状大家都心里有数,海军的贸易有赖于四大商行的支持,鄂尔泰姿态放低,表示海军十分想和各位合作,朝廷旨意的事直郡王已经上折子给朝廷了,稍等几日,等京里消息传回来,咱们坐下再谈。

“先不谈公事,鄂尔泰大人快请坐,您喝什么茶,我给您沏一杯。”

鄂尔泰从善如流地坐下:“麻烦林东家,来一杯普洱吧。”

林敬一边熟练地泡茶,一边道:“咱们大清普洱茶好,洋人也喜欢,我看以后可以提一提价。”

江升接话:“我也觉得可以提价,不过咱们从云南采购的普洱太过朴素些。人靠衣裳马靠鞍,大家说是不是?”

“江升说得对,买椟还珠不可取,但也不能一点都不做。”

“听说在欧洲,用得起丝绸,喝得起普洱的都是贵族,跟这些人做生意,面子功夫需得做足了。”

茶泡好了,第一杯送到鄂尔泰面前,第二杯给严真,严真谢过林东家,笑问:“林家跟暹罗的三大粮商关系都不错,等到入秋后,林家可否帮忙海军牵线,我们想多采购些粮食。”

“严大人想采购多少?”

“一百万石能否买到?”

“恐怕不行,暹罗的土地虽好,但人少,一年产的粮食有限,他们还要卖给洋人,没有如此多粮食给咱们。”

林敬笑道:“秋收还早,现下也不用着急,等这里的事情料理妥当了,咱们可以去暹罗跟人谈。”

“林东家说得是。”

朝廷禁海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买卖自此时就散了。这会儿谈秋天的事情,太远了。

叶菁菁收到刘山、严真、江升等人送来的急信,直郡王的折子也送到了乾清宫。

“皇上,直郡王的折子,这……”

康熙眼都未抬:“放那儿吧。”

梁九功犹豫了一下,把折子摆在御案右侧,主子爷抬手就能拿到。

如今已是盛夏时节,今日的太阳晒得人脑袋发晕,几个送冰的小太监满头大汗地把冰抬进大殿里。

乾清宫里整个下午统共送了三次冰,坚冰融化了一回又一回,从未时初刻烈日当空,到傍晚太阳下山,宫殿里光线渐暗,康熙起身走了两步。

“梁九功,叫人传膳。”

“奴才这就去。”

今日康熙在乾清宫后殿用膳,用了晚膳后,康熙觉得身上不舒坦,去御花园走走,散散心。

直郡王的折子,在御案上摆了一下午,无人挪动。

宫外,九皇子府。

叶菁菁从早晨等到傍晚,等到胤禟回府,宫里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胤禟看完刘山他们送来的信,他淡淡道:“不用等了,皇阿玛只要拿定了主意,谁说都没用。”

皇阿玛既要用海军,用汉臣,但也不耽误他打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