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王略(99)

作者: 欧俊呈 阅读记录

而燕王世子,便是上天给我的饵,是我崛起的机会。

第三十九章 长安

孤雁嗥唳,我坐在帐子中,和众将喝酒。

屋外天气渐渐寒冷,军士们的衣衫都单薄,我便也和他们在帐中同吃同住。

年年的征战,让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他们如今的骁勇,因为他们跟着我有利益可图。

我常常看见,他们腰间挂着无数的人头向前冲杀的样子,左手提满的时候换到右手,右手也提满,便直接挂在脖子上……

“燕王殿下……有长安的信函。”有校尉掀帘而入,身后跟着长安的信使,我放下了手中的酒。抬眼挑眉望着进来的宦者。

“燕王殿下听旨……”宦者步入,缓声喝道。

我起身,来到帐中央,撩起袍子跪了下来听旨。

旨意很长,现实表扬了我在燕地抵抗匈奴的丰功伟绩,又提了我的母后,说她在长安安享天年,让我无需担心,可是接下来讲的正事,却让我愣住了。

——“安君回乡省亲,着燕王接待……”

直到旨意念完,我才向南叩首,规规矩矩地双手接旨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等到长安的使者走后,我才拍了拍袍子站起,心下有些不快,好好的酒宴就这样被打破了。更重要的是,此人来的太是时候了,让我不由得怀疑他……不……怀疑父皇的用心。

我不禁皱眉问道:“谁是安君?”

有人恭敬地在我耳旁低声道:“安君便是瑞安公子,他进了份位,现在是安君了,君与夫人同级。”

是瑞安公子……

耳熟的名字……

回忆如自动的放映机般,一个个涌现……

是……

籍儒……?

这个名字,似乎离我已经很遥远。

我心下沉吟,面色却浑不在意地将圣旨扔给了卢绾,万事让他安排操办。

籍儒,在这个当口回乡省亲?在这个我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当口……

我只能说,太巧了。

后来我听说是因为父皇要游云梦,只带戚夫人,却没有带安君,安君便赌气回乡。

看似是很好的理由,却让我闻出蹊跷。

偶然从军中回了一次燕王府,却见整个府中都是喧闹,前往卢绾处请示之人络绎不绝,乱乱糟糟的。卢绾和其他几个燕国的主簿忙得不可开交。

原来着一个月来,卢绾一直在忙着去建那崭新的安君府邸,建好后他又将安君的家人接到里面去居住。

因为圣旨下的急,工程款项账目直至月底方清,古董装饰一列,都是新购,据说费了不少王府的银钱,我不知卢绾为何如此热心,只是静静地在旁观察。为此,燕王府新的优伶们又新学了二十出戏,据说到时候演给安君看。

我本想回军营,卢绾却又引着我到府中的各处去检查,看是否有遗漏之处。我看着里面豪华的装潢,淡淡地道,卢叔叔,我堂堂燕王殿,如今大可不必如此看重一个出身如此低贱之人……更何况他是父皇的宠妃,和我这个诸侯王可是半点关系没有……

卢绾恨铁不成钢地道:“你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这是为了你,你难道不知道,安君如今是皇上面前的红人么?若让他帮你向皇上美言几句……”

一遭巡视下来,并未发现一处不合。于是卢绾又择日题本,上奏朝廷,请求让安君省亲。长安传来圣旨,准安君于中秋节归燕。

我皱了皱眉头,越发不想管这等鸟事了,卢绾却似领了此恩旨般,益昼夜不闲。我抽了个空子,仍是回去了军营。

有人从长安来到蓟城,并非安君,却是皇宫中的宦者。他去了安君府看了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教导安君的家人,指示他们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种种仪注不一。

我这才想起来,今年,似乎孙疏通为大汉制定了第一部礼法。

安君那日来时,在外卢绾让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我知道我也曾这样被招待过,但那时是因为我当时打了胜仗。

可如今,就连一个小小的优伶也有这等的荣光,我心下不禁感慨。

我自然不会在燕王府中喝酒赏月,和我的侍女们嬉闹,我再次前往了军营。

听说安君来的那天,整个蓟城中张灯结彩,我在边鄙处的大营中练兵,尚且能听闻关于安君的故事。

我无暇外顾,本不想听关于他的种种传说,但军营中的将校却每每谈论……

听说燕王辖域中的些下级官员,在卢绾的安排下,皆品服大妆,前去拜贺安君。

听说在细乐之声中,众人却只看见了一对对龙旗、凤扇等仪仗,又有宦者捧着香珠绣帕,一队队列完,后面方是八名宦者抬着的一顶大轿,缓缓地向行进。

侍者拉帘,当场于安君惊鸿一瞥的近处极少几个人,都无不为安君的容貌气度所折服。

听说那日晚上,安君府中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

他的风头,已盖过了我这个在天下人眼中,似乎失势的燕王。

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紥成,精致非常。

我还听说,安君见此新府如此豪华便称赞了几句,旁边马上有人道,说这是燕王的一点心意。

结果安君闻言便接了一句:“我定会去拜谢燕王。”

“燕王殿下,您说安君他真的会来吗?”身边一个将校带着几个人挑帘入内,觍着颜向我开口的时候,我正坐在军帐中,对着烛光看一卷兵法,刘建跪坐在我的身后,为我添烛加蜡。

上一篇:重生之人鱼少爷 下一篇:贰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