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守玉(25)+番外
此说也不是无根无据,庄行山本是御城军的副将,极得人心。大少爷叫人在军中演死谏那一出,不知得罪了多少将领。
后来大少爷又派了将领带兵,出城迎敌。立刻就有消息暗中流窜,说,大少爷这次派的是自己的心腹,表面功夫做得好,却是个不怎么会打仗的,不知大少爷置御城于何地。
晚上的时候,我见了一身戎装的亮剑,宽肩窄腰。
我看进他的眼,道:“厚积薄发,就看此朝。”
他点点头,嘴角不自觉的微微上弯,眼里尽是兴奋的神色。
我拍拍他,他转身没进了夜色中。
第二日,五千多的御城军据说叛了;以前或是庄行山的部下,或是父兄在那先遣去的两万人中的。说是要给庄大帅送粮去,守城的军,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了过去。
呵呵,具体的,都是亮剑再管。不过这情形看来,九年里楼里的兄弟入军籍,身居要职的,不少。
于是,庄行山叛,又多了些证据。可有些事情,却在百姓里,口口相传的越传越广了。
城前的两军仍是胶着。大少爷的心腹,果然不是什么能征善战的。关于大少爷勾结蛮族的流言,更是因了这件事情,像洪水一样地倾泻下去。
这天晚上,我收到亮剑的回报,满意地笑了。
后来知道,原来庄行山的军队已经断粮三日了,军中尽是悲愤之气。被蛮族一部围在千里之外。
亮剑在外面发了信号,里面御城军中楼里的,去报了庄行山——粮到人马到——里应外合的灭了那股蛮族。
亮剑以随军的身份拜见庄行山。说这些粮食是财喜来和楼里的一点心意——送给保家卫国忠肝义胆的飞将军庄行山。
庄行山猛然抬头,说我现在是御城的罪人了,御城的百姓恨不得食我肉寝我皮。
亮剑说庄将军您说错了,现在御城都知道是大少爷残害忠良。
可粮都不发,难道不是已经盖棺定论了么。
亮剑说,是五少爷从中周旋,在下和财喜来的石老板都是五少爷的属下。
五……!!
不错,五少爷……
庄家宅子那边,石先也送来了报。这回,大少爷未必不想把庄家灭门。人,总是会死里求生的。外有强敌,共同为谋,再自然不过。
第三日黄昏,御君回。据说那去援皇子的三万人路上遭了伏击,御君用回天之力,保了皇子,退了蛮族。
第三日晚,御城外与御城军对峙的蛮族军的后面,闪起了奇怪的光束,照亮了夜空。
整个军中,到处有人喊:“飞将军回来了,飞将军回来了!”
渐渐地,却变成了震天地的喊声。
将校一级的,多有不听主帅号令的,带人杀了出去,却互相配合的奇好。蛮族前后受敌。登时大乱。
蛮族杀的杀赶得赶后,两军归一心——同归在飞将军庄大将军的麾下。大少爷的那个心腹,据说直接给祭了旗。
庄行山挂主帅,亮剑挂副帅。
军中校尉一级多是楼里的;再加上雪中送粮之事;再加上亮剑砍人到发卷的刀刃,这一役的战功;再加上飞将军亲点。如此挂了副帅,军中无异议。
八万甲兵在御城外,要进来——清君侧。
据说大少爷早就跟蛮族有勾结。
有一句话叫众口铄金,还有一句叫积损销骨。
何况大少爷,连金都不是,一口难敌百口;
何况大少爷做的那些事,众人哪个不看在眼里?
御城里面,哪里还有多少守军,御君想调也不可得。而御君自己带回来的那不足三万的兵马,却在回城的路上,就一直没有粮。
财喜来,福生堂,越栖堂,同时断了粮。庄家也没有粮,钱家、卢家虽然有一些,但怎么都不够三万人吃的。
财喜来,是面上的;里下的,自然也有。平时做着和财喜来竞争的样子,也就是为了去囊括,那御城里那纷繁复杂个相冲突的利益。
军队里私下传言,大少爷怕有人偷偷给庄行山送粮,把城里剩下的粮食都烧了。
疯狂的时候,往往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心斋抖着手给灯加了一节料,火光战栗着。
我满意地看着宅子外面通天的亮光,是火把吧。
举着火把的御城军,已经把御家大宅围起来了。
“清君侧!清君侧!……”是整齐而雄壮的声音,排山倒海。
我笑了。
有下人冲进院子,拖了心斋,拖了我。
呵呵,终于,开席了。
平地惊雷
“清君侧!清君侧……”是整齐而雄壮的声音,排山倒海。
我笑了。
有下人冲进院子,拖了心斋,拖了我。
呵呵,终于,开席了。
大殿,还是大殿。
御君,还是御君。
御君仍坐在中间的正座。
家仆两排的跪好。
只不过,正中间,跪的是大少爷。
而四周的空气里,尽回荡着“清君侧”那整齐又雄壮呼喝声。
——这幅画面让我的血,有些沸腾。
其实,我只不过是借了些九里年积下的架子作为手段,将御君清肃时埋下的祸根、大少爷学着御君效颦不成搞砸的场面,搞得更砸而已。所谓,顺势而为,煽风点火。
我被人按在旁边,心斋却被丢到了大殿的中间,摔在地上。大少爷跪在旁边,纹丝不动。
似乎不在意外面如潮水般的呼喝,御君缓缓地开口:“本座怎么就出去了一阵,就成了这个样子。”
大少爷咚的一声,一头磕在殿上的石砖上,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