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62)+番外
保罗这边准备充分:“我们对原材料市场也做了充分的调查,现在用来纺织我们所需布料的尼龙与棉花的价格稳定,连续几年只有1%左右的小波动,我们已经计算过,根据贵国的人工工资和现在的原料价格,这个定价非常合理。”
安夏摇头:“纺布,不是一个人坐在一堆棉花和尼龙里,就能变成贵方想要的布料了。不然贵方怎么挑了这么久,都没有找到合意的布。反而想去深市办厂,只因为那里进口布料便宜呢?”
她顿了顿,补充道:“深市进口货物确实省事,不过那些布,到底还是得飘洋过海。虽说我国与日本不过一海之隔,太平洋也确实很太平。但是稍微遇到个台风,迟两三天到港是正常的事情。”
“还有日元汇率,自广场协议到现在才三年,日元已经涨了110%。从现在的国际情况下,它只会再涨,绝不会跌。
就算涨幅没那么快,涨个100%,三十块钱也变六十块钱了,还要加上运费,还有说不定忽然就加关税了呢?国际形势谁说得准。”
安夏当年跟人竞争立项的时候,没少挑过别人项目里的刺,在这方面,她绝对专业。
几句话下来,保罗就发现安夏跟昨天坐在这里的人都不一样,她气势十足,对各项数据了如指掌。
但是保罗相信,最后的赢家一定是他。
因为他知道大陆各个省市现在都迫切地期待外商进驻。
已经有好几个公司不仅获得了税务、通关手续、基础建设上的支持,许多原材料更是白菜价似的卖。
第25章
有那么一个厂,不仅发了冰箱,而且还用三轮车拉着满街跑。
别说纺织行业,全市都轰动了。
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人人打听到底是哪家单位这么豪横。
羡慕嫉妒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有恨。
几封匿名举报信寄到相关单位,要求严查国营纺织九厂。
矛头直指龚书记,暗示他就是想进部里,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损公肥私,慷国家之慨,挪用国家的钱发给职工,邀买人心。
现在已经到了「有什么事春节以后再说」的时间,新的订单计划都在年后执行,工人们已经纷纷请了探亲假、过年假,以及等等。
剩下的人也只是做做清洁,整理机器,做一些日常例行保养。
就连研发的人也只剩下家在本地的几个人还时常出现。
灯泡厂也在放羊,陆雪打着探亲假的招牌,天天在牡丹厂「探亲」,跟机械臂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就连睡觉都在机械臂旁边支张行军床,不走了。
一天早上,有几个人大步走进牡丹厂的办公室,把陈勇、龚伟和安夏都带走了。
剩下的工人们看见三位领导被带上车,惊疑不定,四处打听才知道,三个人涉嫌非法侵吞国家财产,被带走调查了。
九厂的财务部负责人,还有安夏的妈妈,也在一起。
两个厂的账目被放在桌上,供所有人看。
一笔一笔,都很清楚。
事情没有什么难度,难度是怎么定性。
九厂是国营厂,牡丹厂跟九厂的关系。严格来说,还是有利益关系,员工有一半的工资和福利是从九厂出的。
具体这两个厂的关系到底算什么,竟是现行法律上的空白。
调查组也开始头疼,他们内部都不统一。有人说应该按国营算,有人说应该按民营算。
要是按国营的算,那发给牡丹厂职工的冰箱,都是国家的钱,必须追回。
安夏得知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操作,便对调查组的人说:“如果是这样,这笔钱我个人出,把空缺补上,发给工人的东西,就不要追回了。”
调查员询问:“你给工人发这么贵的福利,有什么目的?”
“希望他们好好干活,珍惜工作,不要混日子。”
“就这么简单?这事是谁出的主意?是不是龚伟?”
安夏觉得好笑,大哥,你这叫诱供好吗?搁日本法律电视剧里,是要被对方律师大叫「异议」的。
“不,是我,我们厂许多人是九厂职工家属,我妈也是,九厂每年冬天都喜欢发冻带鱼,每次都要用力吃。不然就得送人,或者看着它坏掉,所以,发冰箱合情合理。”
调查员冷笑一声:“陈勇说是他的主意,龚伟说是他的主意,你说是你的主意,你们倒齐心。”
“他们那是想跟我抢功。”安夏笑笑。
来回折腾了两天,惊动了高层,大领导亲自过问此事。
事实非常清晰,大家的供词也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要看对这件事怎么定性了。
要是搁十几年前,主犯吃枪子儿都有可能。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
三个年轻人再次见到大领导。
大领导的态度很客气,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也以长者的身份,劝他们以后行事不要这么高调。
龚伟率先开口:“现在不都在宣传勤劳致富吗?怎么搞得好像我们是犯法所得。”
陈勇来的时候,父亲让他老老实实向领导保证以后不再犯。
可是那句「我们会注意的,尽量不会再给领导添麻烦。」怎么也说不出口。
听了龚伟的话,陈勇虽什么都没说,但脸上也浮现出不服的神情。
大领导感慨:“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安夏在公司里受过多少委屈,早就不会毫无意义的发泄情绪,她只关心这件事会怎么处理,以及以后该怎么办。
她冷静地看着大领导:“我们市不是想要努力吸引外商,打造制造业的桥头堡吗?如果真的把那么多外商吸引来了,却没有人才愿意过来,那外商也留不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