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又偷偷看了看李首辅。
他还以为首辅大人说明白了,原来也是含含糊糊,不说清楚啊。
只让他处理文书,却不说有多少文书要办。
等会,他方才以为李首辅说明白了,故而自己也直言不讳。
现在看来,他好像说多了?
李首辅笑,但李首辅也没打算真指望纪元把陈年的文件给整理好,只道:“七月份,新的庶吉士便会选上来,到时候你这人手就多了。”
不说清理之前的文件,至少不要再添新的。
纪元恭敬答,李首辅则看着纪元,心里多半还把他当小孩看待。
如今朝中事多,等他闲下来再亲自指点纪元吧。
这也不奇怪,李首辅今年六十三,纪元不过十五。
李首辅的大孙子都比纪元年纪大。
话音落下,李首辅继续闭目养神,等到了纪元下了马车,李首辅才睁开眼。
小厮小声道:“老爷,您是想亲自培养纪状元?”
李首辅摸着花白的胡子:“看他的天分。”
小厮心里咋舌。
纪状元的天赋还用说?
但又琢磨了下,老爷说的,好像不是读书的天赋?
李首辅被人扶着下了马车。
自然不是读书的天赋。
李首辅眼神深沉。
他对纪元是看好,却也不像楚大人那样看好。
无非是因为,读书科举,跟做官做事,完全两码事。
会读书会科举的,不一定会做官。
他今年六十三,历经十几次会试,也见过十几个状元。
但真正能把事情做明白的却极少。
这些状元刚科举完,就被扔到史官院。
这地方说重要也重要,说一般也一般,只看对方有没有能力,把这小地方打理好。
若能成,那接下来的派官便是实职。
若不成,让他们去教学修学,才更合适。
很少有人知道。
对二甲,三甲进士来说。
七月时的庶吉士选拔,是明晃晃的考核。
而对一甲三人的考核,早就在他们进入翰林院就开始了。
翰林院下一个较为独立的史官院,一甲三人要是能打理明白,说明也有了一地之长的能力。
如果这地方都弄不好,或许真的只会读书了。
李首辅不会放心把地方事务交给他们。
至于,怕不怕他们把这地方弄得乌烟瘴气?
这是不怕的。
毕竟七月之前,史官院里不到十个人,再怎么折腾,也就这么几个人。
如果他们在七月之前便显露出不靠谱,接下来庶吉士们过来,李首辅会派人来管,不用新科一甲插手。
此时史官院里,正式上班的纪元,谢志福,宋留群。
他们三人还不知道。
从今日到七月初九庶吉士考试之前,都是他们的考核期。
做得好了,可以继续管着这里。
做的不好,直接被架空。
暗地里的考核,比明面上的考核更难。
明面的考核至少有个标准,这种暗地的考核,谁都摸不清具体的线在哪。
只能加倍努力才行。
更别说,他们甚至不知道这是考核。
只觉得自己比其他新科进士幸运,不用再参加什么选拔考试,便能直接来翰林院。
他们的起点就比别人高!
纪元看着仰头的谢榜眼,宋探花,开口道:“今日人齐了,大家做个介绍吧。”
介绍?
还用介绍吗?
纪元微微一笑,双手背后,露出他跟其他人不同颜色的官服跟纹饰。
在这史官院里,他是品级最高的官员。
眼看两人的头垂下去,纪元才微微点头。
整个史官院,现在一共九个人。
按照品级往下排。
第一为正六品的修撰纪元。
第二三是正七品的编修谢编修,宋编修。
两位从七品的左右检讨。
两个从八品的左右典籍。
两个还未派官的庶吉士,他们两个是按照从七品的俸禄发银钱,并没有具体的官职。
大家互相介绍,算是彼此认识。
他们便是以后的同僚了。
九个人里,检讨典籍四个人在此地多年了,老神在在,颇有些老油条的模样,也不像喜欢干活的。
两个庶吉士三年多没派官,也是不走心的主。
纪元把目光放在谢编修,宋编修身上。
看来看去,竟然只有这两个人能用?
偏偏他们跟其他新进士一样,现在眼高手低,根本看不进去其他人。
好好好。
他这个破产团队,真是太好了。
纪元流露出释然的微笑。
怪不得今日李首辅多说了些。
还强调,等到七月之后,他人手就多了。
现在的情况,还能撑到七月吗!
这史官院扒拉来扒拉去,有能用的人吗?!
一时间,大家陷入沉默。
全都看向纪元。
大家互相都认识了,是不是该散了。
纪元却道:“不着急。”
“本官虽是初来,却得了李首辅的命令。”
李首辅?!
众人的神色立刻变得不同,纪元继续扯虎皮:“咱们史官院的文书囤积得太多了,必须清理一部分。”
纪元还未说完,老油条之一的左右检讨便道:“这文书工作本就不是我们的,该是阁臣那边在办。”
“只是暂时放在我们这而已。”
说罢,两人快速解释这些政务文书到底是谁的差事,又是怎么形成的。
两个庶吉士,以及谢志福谢编修,宋留群宋编修一起点头。
对啊,这不是我们的差事,不用做,帮他们保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