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528)

那就是吏部右侍郎的侄子, 就是正荣县的聂县令。

因为这层关系,纪元在吏部更加如鱼得水。

所以整个史官院的人都懒洋洋的, 就他忙前忙后。

纪元还让左右典籍也歇着,算是私人的差事,不好让他们也跟着受累。

这般做派,也是让人佩服。

有人道:“纪元还真是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那么冷的天,他在外面不觉得冻吗?”

“听说他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连件厚衣服也没有,估计抗冻吧。”

“对了,一甲前三的外派定了吗。”

“好像定了。”

对方感叹:“全都是好地方。”

一甲第三的,也就是探花郎,直接去苏州。

谢志福,榜眼,去了扬州。

而纪元,传闻他直接去应天府!

看看人家,这官职一个比一个厉害,地方也一个比一个好。

不过没办法,谁让人家身份不同,要么能力不同。

纪元拿了东西,又去往阁臣处。

纪元身上的雪在进门的时候拍了拍,还是被来往的同僚看到,惊愕道:“外面的雪这样大?”

说罢,往外又看了看。

他们低头忙公务,竟然不知道外面是这种情况。

今年比去年好像还要冷。

李首辅也看着窗外,见纪元来了,微微点头:“最近辛苦你了。”

纪元倒也还好。

他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谁都没看到,纪元的手指颤抖,不是因为劳累,也不是因为辛苦。

而是正儿八经的兴奋。

他今天接触到吏部的文书,准确说是这几年的升迁文书。

纪元这会打起精神,一边给李首辅回话,另一边则飞速思考方才看到的东西。

李首辅见纪元说得清楚明白,开口道:“坐下休息一会吧,你也忙了许久。”

“派官的事确定了?”

纪元点头:“是,应天府很好。”

应天府确实不错,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很好。

以此为起点,算是非常不错了。

李首辅只是有点奇怪,之前一直都没定下,今天早上怎么成了。

不过纪元多番思量下,眼光着实可以。

没错,去应天府外派,是纪元自己选的。

他本就跟李首辅亲近,算半个学生。

给吏部帮忙的时候,关系也不错,外放的地方,自然好寻。

至于,为什么要去应天府。

纪元想起他看到的那人经历,不由得想笑。

纪元这边回了话,就到史官院坐着了。

既是休息,也是整理思绪。

王长东,京籍。

二十五的时候,也就是化远二十年时,考上秀才,之后屡试不中。

托了家里的关系在京城顺天府做了小吏,最后找到机会去了较为偏远,却有发展潜力的建孟府正荣县。

为何说有发展潜力?

当时朝中说,要在附近修运河,等修好之后,沿途一片,至少能发展起来。

便是建孟府也是依托运河起来的。

但消息没放出去,那边依旧是穷苦之地,所以一个秀才,也能被安排过去当县令。

这种情况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

去了正荣县,接着便是出了那档子事。

罪责推脱干净之后,去做了从七品的给事中。

化远三十二年,正七品的民司官员。

从这之后,就是林大人他们没打听到的。

纪元终于在吏部看到升迁情况。

化远三十六年,王长东被调到应天府,直接去了油水多的户司。

并且还是户司代主事。

说是从六品的官职,实际掌握正六品的权力。

好个升迁之路,好个顺畅无比的升迁之路。

纪元握住自己的手指,眼神沉静而镇定。

他应该高兴的。

王长东。

户部代主事。

人在应天府。

他从有意去往吏部,趁着年底吏部升迁名单出来要查阅大量文书,便主动过去帮忙。

最近几年的文书并不难找。

知道对方在化远三十二年人在湖广司的民司,很快就查到后续的情况。

要说对方已经够小心了。

当年在正荣县。

先是自持身份,都人称王县令,真正知道他名字的人,要么被朝廷斩首,要么见势不对直接逃跑。

还有就是知道的,也不太敢说。

林大人也不在正荣县了,更不好查。

程教谕身为教职,也不怎么跟他们接触,费了一番功夫才知道那人的名字。

好在,如今都明白了。

户司可是个油水部门,自己迟早会找到对方的把柄。

十一月初三,天气越来越冷。

去年的天气已经足够不同的了。

今年好像更冷了。

纪元从官署离开,一路走回家中。

这次回来,只见里面灯火通明。

怎么了?

白和尚捏着信件,眼圈通红。

白和尚向来不会这般,他没事还劝大家莫要着急。

很有身为和尚的修养,在刑部的时候,甚至还能劝上司。

这般着急,纪元只见过一次。

当年青云寺差点出事那会。

可现在的样子,明显要着急得多。

难道是青云寺出事了?

纪元猜得果然没错。

“青云寺,青云寺被查封了。”

白和尚深吸口气:“说是建孟府不少寺庙出现问题,和尚强买田地,强行征收香火钱。”

“年前被举报之后,青云寺也顺道被查封。”

青云寺的白师兄赶紧给白和尚写信,具体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