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状元个子已经不矮了,这位程小娘子在女子当中,身量也是出挑的。
就是太瘦了,瘦得像一阵风就能刮倒。
纪元没说话,只笑着看程亦珊。
他可不是什么京城人,他是建孟府人士。
程小姐倒真的是京城人。
程亦珊则道:“爹娘给的,倒也不是京城不京城的。”
程亦珊跟着纪元学了些当地话,她本就聪明,多说几遍也像回事了。
眼看程亦珊已经开始做事,纪元也不多打扰,只道:“过几日我要去镇南关,那边春耕比这边早一些,而且头一年恢复,必须要看着。”
说罢,纪元又道:“若有什么事,尽管差人去寻我,本地的刘同知也可以去找。安大海更是我好友,大事小情都能找他。”
似乎觉得还不够,纪元想了想道:“一会我把小黄牵过来,留给你家用,你来回办公,也有个交通工具。”
小黄?
程亦珊罕见疑惑。
纪元道:“是陪我一起长大的耕牛,平日闲着也是闲着。”
“回头若合适,我给你寻匹马来,做事更为方便。”
柴娘子看看纪大人,又看看程小娘子。
啊?
之前柴烽不是说,纪知州话不多吗。
这怎么事无巨细的。
纪元说罢,似乎又觉得有什么没说完,可也不知道讲什么。
程亦珊那边记得清楚,她有事肯定会找人帮忙的。
等到小黄被送过来的时候,倒也不是纪元自己送的,镇南关那边突然有事,他需要过去处理。
不过跟小黄一起来的,还有二十余蛋挞。
程亦珊已经许久未见这样精细的吃食,在知道是纪状元做的后,还是带了诧异。
她知道纪状元会做点心,更知道蛋挞,冰皮月饼这种吃食,都是他最先做的。
但真正看到实物,才知道纪状元的手艺这般好。
“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吗。”
程亦珊吃到久违的蛋挞,似乎有一瞬间回到平静的生活当中。
“帮我这些吃食送到家里吧。”
程亦珊留了两个,刚说完,跟小黄大眼对小眼。
小黄十分好奇地看着眼前的女孩子,往前走了走,主动低下头。
“好乖。”
“你是纪状元的朋友吗。”
小黄高兴地喘气,它喜欢眼前的姐姐!
纪元此刻已经在去往镇南关的路上。
镇南关一切都刚刚重整起来,他还需要时时刻刻盯着。
要说镇南关的事,虽然有宁安州旧例可循,但该有的问题还是不少。
比如这次清查出来的人口,要比实际上多了七八万。
整个镇南关真实人口在四十三万左右。
多是些地主瞒报,这么多年的人头税都没给,这些陈年旧账,都要一一清理。
使劲追吧,这些账目肯定会落在佃户头上。
不追吧,那些地主们肯定不舍得。
还有人口买卖,一些女子被拐卖过来,现在再被救出,可女子的家里却不打算要。
再有的是从小就被买卖,早就记不清家里在什么地方
安置她们也是问题。
再有镇南关的牢房也有些人满为患。
纪元之前清理得太狠,监狱都要装不下犯人了。
这些事情都耽误不得。
好在镇南关的大方面没有问题。
春耕也在如期进行,虽说水渠修得没有宁安州完善,但给他们时间,慢慢 修补即可。
已经在镇南关知州的纪元听到这话,直接道:“监狱的犯人呢?让他们去修。”
啊?
这,这也行吧?
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
可大批量地拉过去,还是头一次见。
而且这次被关进去的犯人,要么是穷凶极恶的,要么是平时欺压百姓的,让他们去给百姓们修水渠?
纪元直言道:“废物利用,有什么不好。”
“让当地人看管,若真想跑到深山里,那就随他们便。”
纪元对这些人堪称冷酷无情。
但想来想去,确实能解决大部分麻烦。
甚至修水渠的事,跟监牢人满为患的事都解决了。
甚至还能杀鸡儆猴,让那些不补上人头税的地主们看看。
那些地主自家多半没犯什么事,所以有恃无恐。
还抓他们?
那就有点过分了。
此时纪元却道:“镇南关四月底才春耕,趁着这段时间,把橡胶作坊建起来吧。”
!!!
橡胶作坊?!
当真?
纪元之前就提过橡胶作坊的事,可大家都以为,那是宁安州的买卖,总不好抢了去。
就算做,也只是做些人家宁安州不要的订单。
而现在,纪知州说,让镇南关这边也做?
虽说镇南关的同知各司等人,大多并非镇南关人士,可在他们任地建作坊这种事情,谁不想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这作坊建起来,便是数不清的税收。
对他们来说,都非常有利。
纪元道:“不过这作坊也有要求。”
“先安排回不去家的女子,把她们组织起来。”
镇南关如今有不少犯人家的宅院,里面的东西已经查封,只剩一座空宅子。
这种地方,非常适合改建成作坊,前面能做事,后面能住人。
组织这些名声脏了身体也脏了的女人?
让她们去做橡胶的活计?
纪元不抬眼,就知道这些人的想法,直接道:“本官让本地学习橡胶的制法,就是给无家可归的人生计。”
“里面非老弱不能去。”
说白了,虽说做橡胶买卖是为了税收,但更重要的是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