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636)

古代的女子,别说做橡胶了,放牛耕田她们同样会做,只是她们到底不是在自己家乡,随意安排到村寨里,可能会有危险。

那这种手工业便非常适合她们了。

橡胶行业,绝对能帮她们在镇南城里立足。

纪元干脆道:“橡胶行业,有三种人提前选入,一,兵士们的妻儿,因为他们戍守边关辛苦。”

“二,无家可归的妇孺,她们本就是被抢过来,拐过来的,既然不能回家,就给她们在本地安家。”

“三,年老无可依者,不论男女,年过六十以上,家中没有子女孙辈,可以来这里找个轻便的活计。”

所以在纪元这,稍微升级一点的手工业,是为了老弱病残准备的。

总不能一群身强力壮的人通吃吧。

既分了田地,又得了橡胶产业。

赢家通吃弱肉强食,只会让局面更加混乱。

手工业的升级,既要创造收益,也要创造更多的岗位。

纪元的态度,可不像在宁安州那般温和,颇有些一言堂的意思。

而这种态度,对付这里复杂的局势,却是十分合适。

说白了,这项技术在他手中,也在宁安州手中。

只有纪元说了算。

镇南关同知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若说想要快速发展本地,想要让本地富裕起来,有实打实的功绩,难道不应该直接加快橡胶的生产进度吗?

如此行事,倒是扶弱了,但效率会慢。

一直要求效率的纪知州,竟然在这种事上放慢脚步,也是稀奇。

纪元知道手底下的人想要政绩,想快点离开镇南关,乃至快点离开滇州府。

纪元神秘一笑,指了条明路。

“先做吧,手头的事情做完,还有另一件极为重要的差事等着。”

“那件事做好了,本官保证大家平步青云。”

纪知州是个从不夸口的。

别说百姓信他,就算这些官员们,早就潜移默化相信他了。

同知立刻道:“纪大人,您说的什么?”

“春耕之后修路吗?还是您要扶持本地的官学。”

“那些水渠也能修得很好,或者说把橡胶买卖做好了,咱们就成了?”

等会儿,事情怎么这样多?!

他们什么时候也卷起来了?

纪元好笑,抬头道:“比这些事更好。”

纪元看着远方:“等朝廷的人下来,咱们就去做。”

自然是等朝廷武将下来,他跟邬人豪就可以腾出手,去南边找占城稻了。

但占城稻这种,说起来太为神奇,还是等见到东西再讲。

手头要办的,就是方才镇南关同知说的。

修水渠,春耕,修路,同时整顿本地官学。

一件件的,似乎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

就算是本地的户均耕牛量,都要往后排一排。

本地人没有银钱,如今提这个没什么作用。

还是先好好耕种,休养生息,总会得来的。

毕竟隔壁就有养殖场,他们缺的就是银子。

纪元在这边忙得飞起,隔壁宁安州的官学也办起来了。

纪知州直接指派的人,还是个女子,更是流放过来的,自然引人注目。

特别是衙门里的李知事。

这位李知事虽是举人出身,却一贯爱酒,被分到这么远的地方之后,更是酗酒成性。

再早之前,纪元曾经想让他把官学办起来。

可那官署刚打开,李知事听说纪元是被贬过来的,一下子炸锅,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做,觉得跟着纪元做事没前途。

纪元给过一次机会,便不会给第二次。

等纪元成为本地知州,李知事更是直接被边缘化,甚至也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

他是真的怕纪元报复。

宁安州发展得越好,他心里越不爽。

如今看着一个流放过来的犯官家眷,竟然要接管本州的官学?

凭什么?

州学哪是一个女子可以管的!

程亦珊对此倒是早有准备。

她的身份确实不合适。

但她的学识合适。

不说眼前早就酗酒的举人,便是一般的进士,她都不怕的。

宁安州的州学还未发展起来,她来做,足够了。

刘同知赶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帮忙的。

可眼看着程小姐引经据典,把对方说得辩无可辩,忍不住给纪元写信。

信里一直在说,这位程小姐不仅学识了得,口才也了得。

那李知事被说得羞愧不已。

还讲,自己已经让这位李知事滚蛋了,虽说他有举人的官身,不能直接革职,但这次是真的不会再有任何机会,让他跟着去宁安州边界驻守算了。

信里最后还说什么,程小姐办事利落,州学的地方已经收拾出来,她拟定了三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估计很快会送过来云云。

看来,宁安州的官学比他想象中还要顺利。

纪元抬笔,给刘同知草草回了几句,随后铺开纸张写给程亦珊。

他信里没提官学的事,只是讲了镇南关的风土人情,还讲了镇南关的趣事。

随后又说:“滇州府这边有种红豆饭,吃着很是不错,可以尝尝。”

说着,让人把武新府过来的两位大夫,以及又送了几本闲书,都让人带回宁安州。

大夫不用讲,一位专门治疗眼疾,另一位是懂妇人病。

对程亦珊爹娘都有帮助。

那闲书则是纪元看着有趣的,是滇州府一些奇志怪谈,想来她也会喜欢看。

三月下旬,宁安州官学分的三个学科,以及招生计划,教学内容等等,确实送到纪元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