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有额娘后(165)+番外
但太子爷也不甚在意。
“此番,四弟执掌正红旗大营,五弟约莫是有太后帮着求情,竟掌管到了正黄旗大营,七弟也如愿去到了镶黄旗。”胤礽给赫舍里添了新茶,开怀道,“如此一来,一个贝勒的爵位该是稳了,儿子真替几位弟弟高兴。”
赫舍里便跟着孩子一道欢喜起来。
她亲手教养大的保成,与玄烨养大的那个保成并不相同。他性子上要更为主动些,也乐观些,装得下世间大大小小的寻常事,也能容得下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们。
他终于如从前所期望的那样,长成了一个思想健全、有担当、心开阔的好儿郎。
成为了……她毕生的骄傲。
胤礽看着额娘忽然热泪盈眶,自个儿也受到感染,微微红了眼。
成年男子们总是不爱在妻儿老小面前掉眼泪。
他赶忙笑着岔开话题:“只是可惜了,此番大哥也一道前往出征,他跟索额图平起平坐,同领前锋营,参赞军机。汗阿玛地安排倒真是有趣。”
赫舍里便擦干眼下的泪,冷笑道:“你皇父一贯擅长此道。这么些年了,本宫也看腻了。”
额娘与阿玛离心,胤礽是明白的。
也十分能够理解。
“若非额娘提前留了个心眼,只怕少不得一个郡王的爵位。”他从袖中掏出信笺递过去,“额娘叫儿子准备好的信已经弄好了。不过,您怎么会知道,大哥有想要拉拢费扬古之心?”
原本是不该知道的。
只是前世因为大福晋一而再再而三地诞下小格格,没能得个皇孙,惹得大阿哥不快,竟然起了换人的心思。
赫舍里就是那时候飘过,听了一耳朵,大阿哥竟然属意费扬古和钮祜禄家的女儿。
上回大选,钮祜禄家已经被皇上驳回了,大阿哥也只能借着这次西征对费扬古抛出橄榄枝。因而,伪造信件也不算污蔑了他。
赫舍里摇摇头,浅笑道:“外御膳房里头,有一个索额图安插的人。这些事情总躲不过宫人们的眼睛。”
胤礽点头,有些诧异索额图什么时候还布下这样一条线。
赫舍里似乎看出他的想法,有些伤感地解释道:“从前,都是逢春替本宫跑一趟给索额图传话。如今,逢春走了,本宫舍不得叫夏槐再去,索额图才启用了这个人。你放心,是将近二十年前就埋下的隐线,额娘不会有事。”
十余年前。
那便是他出生没多久的事了。
原来,赫舍里家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了他和额娘的身后。
胤礽心中有几分感慨,决计往后见了索额图,私下里也多喊几声叔外祖,不再总是对他过于严厉了。
母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胤礽将那封信留下之后,便起身回毓庆宫去了。
外朝还有许多积压的小事要处理。
他不能只一心系在兄弟相争上头。
*
三十三年深秋,康熙回京,大胜归来。
此番,噶尔丹从前的地盘伊犁被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而左右亲信听闻清军前来剿灭准噶尔军,当即便倒戈了,甚至屁滚尿流地跑去康熙跟前,扬言要做向导,为大清皇帝亲自抓捕谋逆贼子噶尔丹。
噶尔丹大势已去,服毒自杀。
令康熙意外的是,大阿哥胤禔竟然是头一个寻到噶尔丹尸身的人。等到前锋营回到大营,胤禔便将噶尔丹的脑袋带到了御驾面前。
康熙眯着眸子,深深看他一眼:“从前噶尔丹抓你,愿意留你一命做个人质。你倒是果断,连个全尸也不给,手起刀落脑袋就割下来了。”
大阿哥沉浸在喜悦与功勋中,根本没有揣摩帝王此刻的心思。
他跪地笑道:“如今他兵败已死,留着全尸也是无用,倒不如拿来叫全军振奋一番。”
康熙咂摸着皇长子口中的“无用”之说,笑了笑,没再说话。
回京之后,帝王便有意疏远了大阿哥。
只是功勋摆在这里,他即便对大阿哥有了不满之心,却不得不承认,此番胤禔在前锋营骁勇善战,是有功劳在身的。
明年年初的开府封王,当给……皇长子一个郡王之位。
帝王思忖多日,迟迟不提起给年长阿哥们封爵之事。赫舍里便知晓时候到了。
那封伪造的信件很快就被人启奏弹劾,在大朝会上呈给了皇帝。
信件是未曾开封的状态,可见此事与董鄂费扬古无关。费扬古在三征噶尔丹中立下汗马功劳,又长年驻守西北军务,康熙并不打算对这样的老臣苛待。
他略过费扬古,抓住了大阿哥。
“皇长子胤禔背着朕,几次三番想要拉拢朝中肱股之臣。朕念其年幼,原谅数次,并将一品尚书科尔坤之女许配给他做福晋,仍不知足!”
“此等无君无父,不忠不义的举动,实在叫朕寒心。梁九功,叫南书房撤了他直郡王的封号,改为多罗贝勒。”
梁九功应一声退下去。
他是御前伺候多年的老人,心中很清楚,皇上一早就不打算封大阿哥为郡王了。如今,连“直”这个封号也没了,大阿哥怕是要彻底倒台。
年根底下,修改过的诏书便正式下发了:
除过胤礽之外,从大阿哥到八阿哥都得了爵位。此番得封最高的竟然是三阿哥胤祉,给了个诚郡王的封号,余下几个兄弟无一例外都是多罗贝勒。
胤祉的郡王之外,叫胤礽越发确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