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反派只想摆烂(157)+番外

“怡郡王和勤郡王是哪两个?”

是保成,是老二,还是老四和十二?

倘若要流放,老八也是应该从这四个人当中选人吧。

‘怡’这个封号极好,不像是老八会给保成或老二老四换的封号,他更倾向于怡郡王是十二,至于这个勤郡王大概会是保成、老二和老四中的一个,被老八换了寓意不如从前的封号刻意贬低侮辱。

不过,老七会出现在流放名单里,倒让他有些惊讶,莫不是他这个寡言老实有足疾的儿子为他这个皇阿玛顶撞反抗了老八,这才要被流放海外蛮夷之地。

康熙心中一紧,连老七都要被发配流放,那其他人呢。

老大和保成就不必说了,一个在流放名单里,一个或许被换了封号流放,或许和他一样被关着,甚至有可能已经被害。

老二虽然胆子小,但素来孝顺,还很会给人添堵,如果拿这两年对付保成的法子去对付老八,老八现在可不是那个宽仁大度的贤王了,不会再忍了。

老四人品贵重,又从小就犟,他只怕这个儿子过于刚正,会当众和老八顶上。

老五虽然是老九嫡亲的兄长,但这个儿子憨厚孝顺,知道他这个皇阿玛遇难被囚,肯定不会对着老八俯首称臣。

老七这都已经在流放名单上了,定然是已经狠狠得罪过老八了。

十二应该也不是什么软骨头。

十二就更不必说了,老八早年是装出来的侠义,十二才是真正的侠义之人。

十四……会为他这个皇父打抱不平,但恐怕还是会被老八牵着鼻子走。

康熙实在担心他这些年长的儿子们。

第51章 一更

“回万岁爷,十三爷前几日被封为怡郡王,十四爷则是被封为勤郡王。”皇贵太妃仔细斟酌着用词,尽可能不在太上皇面前提到皇上。

康熙皱着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十四怎么会在流放之列,老八那么会糊弄人,还会糊弄不了十四吗,除非是不想。

“你仔细说说,这些时日外面都发生了什么,朕能挺得住。”

“臣妾一深宫妇人,知道的不多,臣妾也是在八爷登基前一日才被接出畅春园的,听说八爷登基那日,所有的皇子都到齐了……”

皇贵太妃在万岁爷面前向来很有分寸,该知道的她知道,不该她知道的她也绝不能提,不能让万岁爷觉得她手伸太长。

什么是她该知道的,那自然是后宫之人众所周知之事,比如登基大典那日,万岁爷的长子和嫡子都在,再比如万岁爷的嫡子如今早已离京出海。

“登基大典的第三日,太子爷就被护送到天津,由天津港口出海,臣妾听闻,太子爷此行只带了李侧福晋和弘皙阿哥,余下家眷都留在了京城。

不过万岁爷您放心,太子爷的家眷已经被安置到了理亲王府,弘晋阿哥小小年纪,这次也随叔伯一起被封为贝勒。

太子爷离开京城时携有三千人,拉行李的马车足有一百多辆,除了粮食药材布匹茶叶这些紧俏物,太子爷一行还带了武器,便是去了外面,也有能耐立足。”

康熙揪着心,忙问道:“太子是否已经安全出海?”

三千人马,又有武器在身,还要被流放到海外,如此种种,难道不是在刻意逼迫太子殊死一搏吗,只有太子带人反抗,老八才好就地格杀,以绝后患。

“臣妾听说,太子爷已经出海十多日了,只是海上不比地面,太子爷也无法捎信回来,不过太子爷福大命大,应当一切平安,这会儿说不定已经靠岸,置办上家业了。”

康熙没说话,也有可能已经消失在茫茫大海上了,老八若有心要置保成于死地,那方法多了,可以在船上动手,也可以去收买海盗,甚至可以让大清的海军去围杀大清的太子。

“八爷登基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良妃为皇太后,也封了臣妾做皇贵太妃,惠姐姐为……大爷被恢复爵位,二爷留在京城的阿哥被封为贝勒,三爷、七爷升亲王,老九和十爷也被升为亲王——”

皇贵太妃略一停顿,继续道:“铁帽子亲王。”

铁帽子亲王,是大清爵位的最顶端,世袭罔替。

而没有军功被封铁帽子亲王,实属是头一次。

不管是她这个皇贵太妃的位份,还是老九所得的铁帽子王爵,皇上待老九实在是够意思了。

这也是她不去老五和老九府上当祖宗,反倒自请来伺候万岁爷的原因。

她跟了万岁爷几十年,虽不懂朝政,但她了解万岁爷,有她在此盯着劝着,或许能有些用处。

老九已经是和皇上绑在一条船上的人了,连带着她和老五也成了皇上的人,万一太上皇复辟重新掌权,她们母子三人恐怕都要跟着皇上被清算。

“十二爷、十三爷、十四爷俱是郡王。”

康熙倒过去追问:“老八登基那日可还顺利,诸皇子都在,没闹出什么乱子吧?兵变时,京城死伤如何,老大和老七、十三、十四为何也被流放到海外?”

皇贵太妃听明白太上皇想问什么了,但这让她怎么说,说皇上登基一切顺利,诸皇子包括太子爷在内都未闹事,还是说兵变那日,京城主事之人是老九,老九去绑其他几位皇子的时候,连像样的抵抗都没遇上。

至于四位要出海的爷,她倒不觉得是流放,连太子爷都不能算是流放,哪朝哪代被流放之人是带着家产和几千人手走的,太子爷都不算,有朝廷支持做后盾的另外四位爷,就更不能算流放了。

“王爷们向来兄友弟恭、谦虚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