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下,让朕来(573)

祈善此举不仅是为瞭安抚自傢的猫,也是担心秦公肃跟猫过不去。

解决素商,他再转过身对付秦礼。

秦公肃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喝道:“你这是痴心妄想!”

祈善淡声反问:“如何就妄想瞭?”

秦礼被气得头顶要冒烟。

他昨日安顿好兵卒,今日收到祈善的请柬,希望他上门一叙,商量点事情。秦礼看到请帖就冷笑不止,他跟恶谋能有什么交情?此人心术不正,肚裡不憋好!

但秦礼还是来瞭。

他想看看祈善憋什么屁!

结果,祈善就跟他假兮兮哭穷,扑面而来的阴阳怪气看得秦礼想拔剑。

大不瞭士人一怒,伏尸二人!

祈善的不正常并未持续多久。

见哭穷不奏效,他打开天窗说亮话。

搁在秦礼看来就是图穷匕见。

简单来说,祈善想借秦礼带来的人马开凿水道,如果不乐意,兴建水库、挖沟凿渠也行。这一无礼要求自然被秦礼拒绝瞭。

他冷静瞭会儿,冷笑。

“你当我等都跟赵大义那么好欺?”赵奉在河尹的小日子,天海诸人有所耳闻。

倒不是徐解吴贤大嘴巴,而是随著河尹经济民生複苏,与周遭郡县交往日渐频繁,赵奉事迹在庶民间广泛流传——哪个农人不崇拜一日耕地两百多亩的神人?

天海官署衆人不敢议论。

隻是望向秦礼的眼神多瞭点儿什么——赵奉是跟著秦礼一起投奔吴贤的,二人故国被灭,拖傢带口,互相扶持流浪过。

秦礼貌似还是王室勋贵出身。

他带来的武胆武者,如此精通农事,丝毫没有武胆武者的骄傲,跟田地裡打滚的泥腿子有什么区别吗?以后也别统兵杀敌瞭,不如安安心心在后方当个种田老农吧。

赵奉如此,秦礼又当如何?

秦礼虽然不在意这些声音,但不意味著祈善能将它摆在明面上说。

真以为他好欺负瞭?

祈善却道:“此事与昭德公通过气。”

秦礼断然否认:“不可能!”

祈善却丝毫不慌:“此举能造福庶民,免他们受饥寒冻馁之苦……”

秦礼道:“那是你们河尹庶民。”

“水库若成,河尹天海这般近,受益的何止是河尹庶民?此事,早已交由徐文注告知昭德公,若不是鲁下郡突然求援,早就动工开凿,兴许还能赶上来年春耕。”

秦礼抿著唇不说话。

祈善一点儿不意外。

毕竟,秦礼含著金汤匙出生,生来便是王室勋贵,虽无继承大统的资格,但那一支很受重视,他什么都不缺。

高高在上,金尊玉贵的勋贵子,便是代发修行那几年也过得精致无忧。

庶民劳作一年,丰年还是灾年,都不影响他的吃穿用度,哪怕后来灭国,他也被赵奉之流好好保护著。又被吴贤辟为心腹。

又怎会真正理解天灾荒年对庶民的灭顶之灾!狗屁倒灶的武胆武者骄傲!

祈善眸色陡然阴仄。

“在吃饱面前,骄傲不值一文!”

------题外话------

( ̄ェ ̄;)

呵呵瞭,昨晚修改的屏蔽章节,早上一口气全部打瞭回来。

不知道大傢还记不记得,此前大佬第一个单元,有个老鬼开车,滞留阴间开出租,隻为多看一眼盛世,就这一段剧情,标红瞭……

女鬼加入解救被拐儿童队伍,说瞭句“打击xx保护儿童义不容辞”之类的,也标红瞭……

阴间律师怼那个怂恿孙女自杀的恶奶奶,也被标红瞭

这些,我不想删,也不想改。

宁愿蹲小黑屋,淦。

举报的小人,呵呵。

ps:最近在补三国志做笔记,唉,还是三国演义好看……三国志,光是整理时间就让我眼花缭乱瞭

===369 流民草寇(八)【求月票】===

秦礼纹丝不动,面无表情地看著祈善,淡声道:“祈元良,你的意思,这也包括你作为文心文士、幕僚策士的骄傲?这话从你口中说出来著实让人惊讶……”

旁人或许不瞭解几年前的“恶谋”,但秦礼跟他共事过一阵子,瞭解他。

祈善最厌恶有人拿这些说嘴。

厌恶到瞭什么程度?

有个从事僚属拿这个冒犯祈善, 在一场宴会上让祈善难堪。祈善没有当场发作,甚至笑吟吟跟那名僚属说笑。约莫过瞭个把月,衆人都忘瞭这茬事的时候,那名从事僚属被爆出贪污、谋逆罪名,下狱后畏罪自杀。

抄没傢産,三族流放。

外人隻道此人罪有应得。

确实是罪有应得, 但神不知鬼不觉搜罗证据又将其捅出去,最后还跑瞭一趟大牢将人吓死的, 少不瞭某人的影子。祈善这会儿说这话,难道不有趣?

祈善嗤笑:“秦公肃,你真瞭解我吗?”

秦礼不言语。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隻听祈善继续说道,“你一点都不瞭解,隻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瞭解。你真知道‘祈元良’是什么人?你真知道站你眼前的人是谁?”

衆所周知,祈善有两个文士之道。

一个是坑主公的【弑主】。

这也是明面上被少数人所知晓的。

第二个则罕为人知。

或者说,知道它的人都以为那是祈元良的言灵手段,有著近乎完美的僞装。

这个文士之道叫做【一叶障目】。外人看到的皮囊,还有祈善展露出来的性格,行事习惯,不过是他僞装出来的冰山一角。

秦礼直觉祈善话中有话。

但他现在没空在这些细节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