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501)
后来饥荒变得不可控,再也无法隐瞒下去,就到瞭如今这般田地。
一个多月后。
昭华一行人抵达上尧。
她亲眼看到的,远比奏折上呈报的凄惨。
随处可见的饥民,满城皆乞儿。
本该热闹繁华的街市,乌鸦停在枝头,等待著一场场饕餮盛宴。
整个上尧城,用“凄凉”二字不足以形容。
简直是一片死寂。
有些角落更是犹如人间烈狱。
其中一个村口架著口锅,裡面不知煮著什麽,一群骨瘦如柴的村民围著锅,眼神贪婪,迫不及待地就要扑过去抢食。
还有些地方,堆积如山的白骨,堪比大战过后。
更有一些打扮怪异的人,对著火堆起舞,周围跪著一群百姓,虔诚地祈求上苍……
当地官员来接昭华入城,带瞭许多侍卫。
原本衆人觉得没必要,但,入城后,一路上那些百姓看他们的眼神,就像在盯著随时能够烹煮的肉。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官差护卫著,隻怕饥民们早已冲过来,将他们给抓瞭。
这叫人难以忍受。
昭华身后,那些随行官员们面面相觑、人人自危。
他们暗自打量昭华的神色,却见她一路坦然,还能镇定自若地询问具体灾情。
殊不知,类似的境况,昭华早已经历过。
在大漠的时候,她就遭遇过饥荒。
因而比起害怕,她更能感同身受那些饥民。
饥饿的滋味不好受。
他们会变得狂躁不安,会为瞭活下去而抛下一切,那时的他们,和野兽并无分别。
昭华来这儿,是为瞭解决饥荒,让百姓们活下去。
是以,她哪裡还顾得上害怕呢。
当天他们都住在府衙,因为此地最安全。
上尧郡守向昭华倾吐,“公主,朝廷派送的粮食一直都不够,甚至有些都没法运送到官府,半路就被百姓们给截瞭。现在官府管不住他们,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求之不得瞭。整个上尧就是座鬼蜮,有人说,这儿被咒诅瞭,才会两年干旱无雨,百姓们为此自发献祭,将童男童女活活烧死……哎!下官有愧……”
昭华听著这些叙述,神情肃穆又凝重。
她也早料到会遇到百姓抢粮,暂且将赈灾粮食放在瞭城外隐蔽处,并让重兵把守。
但此次灾情不同于上次赈灾,一点拖延不得。
否则死的人会越来越多。
昭华当即下令,让官府准备放粮一事。
然而,这边话音刚落,外面有人匆忙来报。
“不好瞭公主!赈灾粮食都被抢瞭!”
第六百三十二章 匪盗抢粮,入匪窝
昭华已将粮食放在十分安全的地方,竟还是让那群百姓给夺瞭。
她不解。
既有官兵把守,那些饿瞭许久的、手无寸铁的饥民们,怎麽还能把粮食都抢走?
郡守解答道。
“公主有所不知,这上尧闹瞭饥荒后,匪盗横行,那些劫粮的,大多是匪盗,而非普通百姓。
“匪盗们有兵器,消息互通,一隻蝇虫飞过,他们都晓得。”
随行官员一听,目露怒色。
“长公主,如此说来,我们还得剿匪瞭!那可是给百姓的赈灾粮食,都被他们给抢瞭,我们如何完成赈灾?”
昭华也在思索此事。
现在剿匪,势必行不通。
但若是什麽都不做,粮食也要不回来。
片刻后,她询问郡守。
“那帮匪盗身居何处,首领是何人?你且与我细细说来。”
郡守说起这事便露出难色。
“他们就住在龙虎村。
“那裡原本是个普通的村落,饥荒以来,山匪也遭瞭灾,被逼得下山,落脚在龙虎村。
“他们杀光瞭村民,盘踞在那儿。
“起初官府也想镇压,可……可试瞭好几次,都不行。”
昭华看出郡守有隐瞒,冷声责问。
“还有什麽实情,一并说出来,他日若被我查出来,定要严惩不贷!”
郡守没想到她有如此洞悉力。
他擦瞭擦额头上的冷汗,倏然跪在地上,继续磕磕巴巴地向她陈明。
“公主恕罪!
“下官糊涂……那些匪盗凶残,可他们,他们也会将吃剩下的粮食分给我们,还有百姓。
“他们还会去别城打劫……
“公主饶命!下官明知不该纵容,却还是……隻求悬崖勒马,让上尧百姓们有个活路!”
郡守连连磕头,很快那额头就见瞭血。
昭华能谅解他,但匪盗横行,早晚会成为更大的祸患。
单就妨碍朝廷赈灾这一条,便是百害无利。
现在最重要的是,将那些赈灾粮食要回来。
昭华目光清冷地看向那郡守,命令道。
“马上随我去龙虎村!”
正在磕头的郡守蓦地一愣。
“公主,您,您要亲自去那儿?”
褚思鸿觉得不妥,为瞭昭华的安危,他提议,“公主,还是由臣先去探探。”
昭华摇瞭摇头。
“我一道去。必须确保一次就将粮食拿回来,那些百姓等不起瞭。”
毕竟这一来一回,就要耽搁许多时间。
出发前,褚思鸿一而再再而三地吩咐手下:“最首要的是保护好公主!公主若有任何闪失,你们都要人头落地!”
“遵命!”
……
夜幕至,龙虎村内亮著火光。
不同于别处,这村子裡生机勃勃。
匪盗们齐聚,围著篝火烤肉、喝粥。
一声声舒服的喟叹此起彼伏。
他们满脸享受,几乎没有一个瘦弱的。